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于張昭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曹魏黃初三年(吳黃武元年),曹丕封孫權為吳王,孫權正式開國,也是孫權權力的再一次提升。當然,對于他手下的文官武將,更是一次晉升的機會。孫權此時需要一個丞相,總領萬機。很多人都找來表示應該讓張昭來擔任吳國丞相,但孫權卻表示,現(xiàn)在剛剛開國,事務過于繁多,現(xiàn)在優(yōu)崇張昭并非明智之舉。
孫權決定讓孫邵擔任吳國第一任丞相。這位孫邵雖然看似名不見經(jīng)傳,但也算是“老熟人”了。他和孫權并沒有親戚關系,早年間在孔融手下工作,曾被孔融大加贊賞。后來又投靠了劉繇,最終效力東吳。在現(xiàn)有殘缺的史料中,他在孫策去世后,孫邵一直勸諫孫權一直不要放棄對獻帝上貢,通書信,此建議受到孫權采納,并確立了對待獻帝和漢室朝廷的態(tài)度。
孫權稱王封相為何孫邵“名不見經(jīng)傳”?從各個史料上分析,很可能孫邵和同事們關系并不好,尤其是《三國志》的重要參考資料是韋昭的《吳書》。因此大家懷疑是韋昭其黨羽與孫邵曾產(chǎn)生矛盾導致。而韋昭一流應含張溫和暨艷等人。
黃武四年,東吳開國后第一個丞相孫邵去世,享年62歲。
一:張昭的“硬傷”
孫邵去世了,丞相的位置又空了。這時候群臣們又積極主動找到孫權表示該讓張昭擔任丞相了,但這事兒被孫權再次否決了。孫權表示,我這絕不是對張昭的吝惜,只是考慮到丞相的事務繁雜,而張昭的脾氣很剛烈耿直,他的建議要是沒被聽從,就會產(chǎn)生怨恨,這樣對張昭沒有好處。
孫權說張昭脾氣剛烈耿直,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很容易產(chǎn)生怨恨。其實,就是孫權已經(jīng)對張昭有成見了,孫權和張昭曾經(jīng)有哪些矛盾點?我們可以簡單回憶一下。
1.張昭在率軍討伐黃巾余黨,攻克匡琦叛亂,平定豫章賊周鳳等人之后,就漸漸不掌兵權,常在孫權左右為謀臣。而張昭在作為謀臣的時候,常常提意見并指責孫權做的不對的地方。
2.甘寧曾建議孫權盡快討伐黃祖,而當時在座的還有張昭,張昭不同意貿(mào)然出兵。甘寧和張昭兩個急性子居然在孫權面前吵了起來,孫權掂量了一下,同意了甘寧的想法。
3.赤壁之戰(zhàn),張昭主和。這一件事兒,就夠張昭“夠一夢的”。
4:建安十四年張昭斥責孫權打獵,雖然張昭苦口婆心,孫權并不領情。
5:建安十七年在曹操的授意下,曹魏方面曾發(fā)表“文章”寄給孫權并指出,孫權應該除掉兩個人,一個是劉備,一個是張昭。
6:孫權為王后,曾大宴于武昌釣臺,甚至讓人將水灑向群臣表示必須喝醉直至落水才可停止。 張昭正襟危坐,不一會兒擅自離開會場并在車上等著。孫權呼喚張昭回來,并希望張昭消消氣?;貋砗髲堈丫谷粚O權比作商紂王,孫權聽后非常慚愧。
如此有史可查的六條,孫權心中應該對這位彌辣的“老骨頭”又愛又恨。
不說孫權,如果換做是筆者我。在古代作為一個地方領導者,我希望需要群臣的時候群臣出謀劃策,不需要的時候老老實實給我待著享受榮華富貴。在公共場合,能給我留面子留面子,不能給我留面子你也別怪我了。我要的是屁股下面的一把椅子,你多有功勞,也要有臣子的樣子。什么君臣和睦,你為我效命,只能有“功勞”,“富有”和對我“瑟瑟發(fā)抖。”
就像我們現(xiàn)在職場上,你看到自己的領導,甚至是小公司的自己的老板,一定會給領導留面子。領導開部門會時,你每次當著其他部門的人批評大領導。
”領導你應該好好掙錢,夜里別老蹦迪去”
“領導,你在單位非休息時間不應該玩手機,打王者榮耀,被我發(fā)現(xiàn)了吧“
“領導你怎么那么慫,對待甲方,低三下四的,影響咱們品牌效應”
作為社會底層的筆者及我的朋友們,你老這么給領導提意見,你馬上就會被調部門,被裁員了。
二:顧雍是誰
話說這位顧雍,喜歡三國的朋友們對他熟悉的也不太多。顧雍字元嘆,是吳郡人。他的家族當時官運應該不太旺,四代內的記載只有《吳錄》的一句話。顧雍的曾祖父顧奉,字季鴻,官至潁川太守。
雖然顧是吳四姓之一,但也許當時只是家族大,而讓家族正式走上高權力層次的,還是顧雍這代人。顧雍早年,有幸跟隨來吳郡避難的蔡邕學習,主要學習彈琴和書法。在漢末是察舉和風評的天下,有這樣一段學習經(jīng)歷,顧雍也順風順水。
根據(jù)《江表傳》記載,顧雍跟隨蔡邕學習的日子里,被評為“專一清靜,敏而易教?!辈嚏邔@個弟子非常滿意,甚至對顧雍表示“卿必成致,今以吾名與卿。”從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出,顧雍之前也許不叫顧雍,而正是此時因蔡邕的“賞賜”,改成與自己同音的名字。另外根據(jù)《吳錄》的補充,顧雍表字為元嘆,正是體現(xiàn)了蔡邕對顧雍的肯定和贊嘆。
有了蔡邕這層關系,立刻就被州郡表薦,20歲時就成為合肥長,開始在地方上摸爬滾打。他工作歷經(jīng)婁、曲阿、上虞等地,政績斐然。
建安五年,孫權被朝廷封為會稽太守,而孫權不去就任,讓顧雍前去為郡丞,代理太守工作。在任上,顧雍討伐賊寇,還百姓一片安寧,會稽郡人民因此安居樂業(yè)。數(shù)年后,被召回封為左司馬。孫權稱王后,陸續(xù)封顧雍為大理奉常,領尚書令,封陽遂鄉(xiāng)侯,拜侯還寺等。而顧雍火箭式上升的情況,連顧雍的家人都不清楚。
黃武四年,孫權特意把顧雍的老母親迎接過來。顧母到后,孫權親自迎接,并舉行了“升堂拜母”的儀式,孫權還特意召集群臣聚會。晚些時間,孫權命令太子再次對顧雍及其母親表示慶賀。
我們都知道,這么大動靜,孫權要“搞事情”了。
三:顧雍的“藝術”
話說顧雍這個人,不愛說話,不會喝酒,行為舉止都很得當。孫權曾經(jīng)感嘆“顧君一般不說話,如果說話必中。”每次宴會之時,只要顧雍在座,很多人都害怕喝多了讓顧雍看見自己的丑相,因此大家喝酒都特別“拘著”。孫權發(fā)現(xiàn)后常表示“顧公在坐,使人不樂?!?/p>
筆者在此加一句,只有傻子看不出來孫權如此提攜顧雍的用意。未來的領導滴酒不沾,你天天爛醉如泥,的確不太合適。
不久之后,顧雍被封為太常,進封醴陵侯。逢孫邵去世,顧雍代孫邵為丞相、平尚書事。顧雍這丞相一當就是十九年,而在其任上,有何種藝術,陪好巨難“伺候”的孫權呢?
1.會張嘴,會閉嘴
顧雍在擔任丞相后,選賢舉能,還秉持著“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則。面對國內大小事,顧雍常常派人投入群眾中去,收集百姓的建議,自己甄選后列出解決方案呈給孫權。如果孫權采納顧雍的建議,顧雍會高調表示這都是孫權的功勞。如果不被采納,顧雍也會非常低調,閉口不再談此事,不像張昭那樣“一言不合就開干”。
2.能給領導面子,也能保持原則
在朝會上,顧雍依舊寡言少語,而且對孫權畢恭畢敬,讓人挑不出來毛病,但畢恭畢敬并非完全放棄自己的原則。有一次張昭日?!伴_炮”,批評孫權現(xiàn)行的法律過于嚴格。孫權聽了以后壓根就沒理張昭,直接扭頭問顧雍怎么看此事。其實張昭“彌辣”的表達方式是與孫權的癥結之一,孫權顯然很不高興。但顧雍對于此事的看法和張昭相同,于是客觀的表示自己的意見和張昭相同。孫權聽罷,這才開始討論減輕刑罰之事。
3. 你吃飯了沒?
這段小標題,并非為了蹭近日“李雪琴”的梗,而是孫權曾真實表達過的。孫權每次遇到疑難問題,都會派中書郎前去顧雍的家中把自己的想法告知顧雍。而顧雍如果同意孫權的決議,就會留下中書郎在家吃飯,并將自己的建議滔滔不絕講給中書郎。如果顧雍不同意,就不會請客吃飯了,并且直接勸中書郎“家走”。
最終,孫權也知道如果顧雍同意就會請中書郎吃飯,如果不同意,就不會請客。因此,孫權每次等中書郎歸來復命后第一句話就是”你吃飯了沒“?
原理其實很簡單,一是防止高層決議泄密,二是每個領導或君主都不喜歡被拒絕,當不得不被拒絕的時候,對方越隱晦低調,給自己的感覺才會越好。
4.涉軍問題和孫權態(tài)度一致
孫權是一國之君,什么是讓他又愛又忌憚的事情,答案應該是軍隊,尤其是邊境軍隊的狀態(tài)。
當時邊境的諸位將領,大多數(shù)都想要主動進攻敵人而獲得功勞,將領們頻頻上書表示發(fā)起戰(zhàn)爭的好處。孫權因此咨詢顧雍怎么辦。顧雍表示,兵法中明確要“戒”小利,這些人請求發(fā)起戰(zhàn)爭,就是為了邀功,并非為了國家。您應該下令禁止這種過于冒昧的請戰(zhàn)行為。凡是不足以耀威或給敵人重創(chuàng)的,都一律不聽從。
孫權認可了顧雍的建議。
根據(jù)《江表傳》補充,顧雍遇到的軍國大事,當自己有明確意見之后,如果不是先親自見到孫權,是不會向其他人透露一個字的。
有相如此,君復何求。
四:張昭“落選”丞相之后
話說,孫權幸好沒用張昭,因為在這之后張昭的脾氣越來越烈。孫權對于張昭的“反抗”也越來越激烈。在孫權稱帝的時候,孫權已經(jīng)主動懟張昭了,批評張昭“如果當年要是聽張公的,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要乞討食物了”。張昭聽到后,立刻伏在地上流汗發(fā)抖。有人認為這事兒是假的,但也有部分學者支持這段史料。
后來,張昭稱自己老了退休,將手上還難免有點的兵權全部上交,地位僅次于三公。雖然退休,張昭每次朝見的時候,都辭氣壯厲,義形于色。甚至因有一次忤逆孫權的旨意,被命令不許參加朝會。
后來孫權向張昭道歉,這事兒才算過去。再后來在公孫淵問題上張昭再次與孫權意見向左,且在公共場合表達出來。引發(fā)孫權勃然大怒,甚至抽刀質問,最要命的是這句話“吳國的人入宮就拜我,出宮則拜你”。孫權忍無可忍了。最后張昭搬出已故太后,才勉強解決了這場矛盾。
孫權沒有聽從張昭的建議,仍然和公孫淵交往。張昭得知孫權沒聽話,就拒絕上朝閉門不出。孫權命人將張昭的大門堵死,“你不出來,也就甭想出來了”。最終公孫淵叛變吳國,孫權想親自找張昭認錯,但張昭就是不出來。還是孫權狠,派人火燒張昭府。當看到孫權死也不出來的時候,趕緊命令滅火。還是張昭的兒子懂事,一看孫權滅火,就攙著自己老爹和孫權和解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