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代人屠冉閔死在他手里,一點都不虧,因為他是十六國戰(zhàn)神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冉閔古往今來一直就是個充滿爭議的人物,有人認為冉閔是漢人的英雄,他的殺胡令確保了漢人血脈的延續(xù);也有人認為冉閔是個血腥的劊子手,是種族滅絕的罪惡魁首。但是有一點是大家公認的,那就是冉閔是一員驍勇無雙的猛將!說到這里,忽然覺得冉閔像極了西楚霸王項羽,一樣的勇猛無敵而又一樣的匹夫之勇,一樣的悲壯慘烈而又一樣的令人扼腕,一樣的千古流傳而又一樣的飽受爭議。
冉閔本是漢人,先前因為父親被俘,冉閔被石虎看中而成為石虎的干兒子,冉閔剛毅勇猛、蓋世無雙,是趙國第一猛將。石虎一死,冉閔恢復漢人身份和姓氏,對羌族趕盡殺絕,先后殺盡趙國君主石遵、石鑒和石虎的四十余孫子,建立魏國,自己當了皇帝,與趙國殘余勢力在冀州南部展開血戰(zhàn),趙國轄區(qū)徹底成了人間煉獄。
冉閔還是發(fā)揮那一往無前的犟勁兒——跟趙國丫的死磕。石袛趁著冉閔元氣大傷時派遣大將劉顯率領七萬大軍進攻鄴城,被冉閔殺的大敗,斬首三萬余,劉顯兵敗回去后,殺了石袛自己當了皇帝,然后接著跟冉閔打,大有一副不共戴天之勢。直到公元352年,冉閔攻克襄國,將劉顯和趙國文武大臣斬盡殺絕,石虎的另一個兒子石琨逃到晉朝被斬首示眾,至此,羯族石家一門徹底滅絕,退出了歷史舞臺。
慕容家在觀望冉閔和石袛攻伐的同時,一刻也沒有閑著,一方面消化整頓新攻取的冀州州郡,另一方面調(diào)動兵馬糧草、整軍備戰(zhàn)。這時黃河以南的部分州郡看到追隨冉閔前途渺茫,于是紛紛改換門庭,投入到晉朝的懷抱。這時,魏國政權只剩下鄴城附近的巴掌大的地方了,連年征戰(zhàn)糧草所剩無多,再加上天王冉閔這些年窮兵黷武,國力也快耗盡了。魏國政權剛剛經(jīng)歷過滅趙的血戰(zhàn),急需休整補充。
可是在北方的不遠處有一雙鬼魅似的雙眼時時刻刻地盯著魏國,注視著冉閔,當看到魏國歷經(jīng)大戰(zhàn)后需要時間恢復生機時,慕容儁怎么可能給冉閔時間來養(yǎng)虎傷身、養(yǎng)癰遺患,于是本著“趁你病,要你命”的原則,慕容儁命四弟慕容恪率領數(shù)萬精騎前去攻打魏國,旨在斬首冉閔、滅亡大魏。
這時,魏國的哨騎前來報告軍情,冉閔一聽,火冒三丈,咬牙切齒道:“慕容儁欺人太甚,上次襄國之戰(zhàn),要不是悅綰耍陰招,我怎么會慘敗!還有慕容恪,十四年前棘城之戰(zhàn)時我就很遺憾沒能跟你交手,現(xiàn)在新仇舊恨一起算”。魏國總算還有幾個頭腦清醒的明白人,大將董閏、張溫進言:“陛下,鮮卑悍勇,近來連戰(zhàn)連捷,士氣正旺,而我軍剛剛經(jīng)歷大戰(zhàn),需要時間來休整,不如暫避其鋒芒,待其士氣低落、后勤補給不足時再行出擊?!笨墒潜┢獾娜介h怎么能夠聽進去這種露怯的言論,一意孤行,帶領主力部隊(也幾乎是傾國出動)迎戰(zhàn)燕軍。
燕魏兩軍在魏昌一帶遭遇,西風烈烈、軍旗震震、鎧甲晃晃、兵戈錚錚,一時間馬蹄如雨、吶喊如雷、熱血如注,空氣中散發(fā)著大戰(zhàn)前死一般的凝重,仿佛就要窒息一樣。北國的兩位英雄將在此處進行決戰(zhàn),遙想十四年前,當時慕容恪是為了慕容家的存亡而戰(zhàn),冉閔還是石虎的干兒子,現(xiàn)在正好反轉(zhuǎn),慕容恪為了慕容家的興復擴張、進取中原而戰(zhàn),冉閔則是為了魏國、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而戰(zhàn)。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時光流轉(zhuǎn),因果輪回。這一戰(zhàn)將是決定北中國命運的一戰(zhàn),將是決定胡漢兩族命運的一戰(zhàn),更是兩位絕世名將使勁渾身解數(shù)的巔峰一戰(zhàn),這一戰(zhàn)不容有失。
慕容儁還沒完全擺開陣勢,冉閔就迫不及待地率領親兵一擁而上,皇帝騎著朱龍馬,左持雙刃矛,右執(zhí)鉤戟,一矛一戟,連鉤帶刺,只聽見人仰馬翻,燕國將士紛紛避讓不及,冉閔予取予求,如入無人之境。身邊親兵也是百戰(zhàn)余生,追隨皇帝陛下,士氣倍增,一時間竟然把燕軍戰(zhàn)線攪得人仰馬翻,燕軍紛紛潰散。慕容恪暫時對冉閔的勇猛無可奈何,只得下令后撤,擇日再戰(zhàn)。后來歷經(jīng)十余戰(zhàn),冉閔均發(fā)揮神勇,令燕軍將士束手無策,連敗燕軍十次,雖未傷及主力,但是冉閔勇猛無敵的形象卻給燕軍將士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慕容恪為了提升士氣,于是安慰全體將士:“冉閔雖然勇猛,但終究是匹夫之勇,不足為懼,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有好辦法克制冉閔了,請明日諸君打起精神來,看我吊打冉閔。”眾人將信將疑,慕容恪看出大家的疑慮來了,于是就繼續(xù)說到:“打仗尤其是持久仗無外乎兵馬糧草,冉閔這兩樣都不如咱們,他是耗不起的,他想速戰(zhàn)速決。一旦讓他看到能夠速戰(zhàn)速決的機會,他是不會遲疑的。明日我會露出中軍,吸引冉閔過來進攻,然后大家合圍,冉閔一戰(zhàn)可下?!蹦饺葶∫徽f完,有將領立刻反問:“冉閔勇猛,中軍是三軍之重,萬一抵不住冉閔的沖擊,豈不是造成大潰敗?”慕容恪笑著說:“這個我自有安排,請諸君放心,但請諸君今日養(yǎng)好精神、犒賞士卒,明日看我破敵?!北娙丝吹侥饺葶≡谫u關子而將信將疑,但是由于諸將出于對慕容恪足智多謀、百戰(zhàn)百勝的信任,就各自散去回營準備去了。
隨后,慕容恪亮出了他的絕招——鐵甲連環(huán)馬。而且慕容恪終此一生只用過一次,就是用在了天王冉閔身上,可能就是由于以前和以后對手量級不夠,不值得慕容恪勞心費力一樣,慕容恪為了對付冉閔煞費苦心,二人彼此相愛相殺,“特別的愛送給特別的你!”慕容恪算是鐵甲連環(huán)馬的創(chuàng)始人了,好像翻遍史書也只有慕容恪運用連環(huán)馬能取得如此成功。后世諸多名將如北宋呼延灼連環(huán)馬征討梁山被徐寧鉤鐮槍克制,南宋金兀術鐵浮屠、拐子馬被岳飛破掉,可能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逐漸找到了克制連環(huán)馬的方法。慕容恪的鐵甲連環(huán)馬是精選五千善于射箭的鮮卑勇士,人馬都披上重甲,刀砍不透,箭射不穿,同時用鐵鏈把馬匹都連起來,結(jié)成方陣,守衛(wèi)中軍,以防止冉閔沖破中軍大帳。這樣的連環(huán)馬方陣就是那個年代的坦克裝甲部隊,既能夠整體推進,又能夠分裂切割,就像是BUG一樣的存在。
第一十次大戰(zhàn)開始了,這注定是一次名垂青史之戰(zhàn)!兩軍列好陣勢,慕容恪把連環(huán)馬藏在在普通騎兵和步兵之后、中軍帥旗之前,然后故意亮出帥旗大纛,冉閔遠觀慕容恪陣勢,忽然間眼前一亮,看到了慕容恪隨風飄揚的帥旗,心頭大喜,想到:慕容恪枉稱名將,行軍打仗哪有暴露中軍帥旗的!老天待我不薄啊,今天何不趁此良機,全力沖擊慕容恪的中軍大帳,生擒慕容恪,燕軍就會不戰(zhàn)自潰。計議已定,冉閔挑選精兵勁旅隨自己沖擊慕容恪中軍,冉閔一行氣勢洶洶,直撲慕容恪中軍大帳而去,慕容恪指揮步兵和普通騎兵向兩翼撤退,冉閔一看,以為燕軍不堪一擊,于是便加速催馬向前,沒過多久,看到慕容恪帥旗下有一彪人馬,黑壓壓的一片,根本看不清兵士和戰(zhàn)馬的樣子,不管冉閔如何前進沖刺,這彪人馬就是徐徐向自己靠近,冉閔也不管不顧地全力沖刺。
剛一交鋒,連環(huán)馬軍對冉閔形成合圍,冉閔的矛戟刺在連環(huán)馬甲士的身上根本不起作用,縱然冉閔勇猛,但始終沖不出連環(huán)馬的包圍圈。這時冉閔猛然醒悟,這一切看似不堪一擊地表演都是陰謀,目的就是吸引自己前來送死。冉閔果斷調(diào)轉(zhuǎn)馬頭回頭撤退,這時左右翼早就形成合圍之勢,冉閔的隊伍被連環(huán)馬軍分割成若干小方陣,四周還有步軍和騎兵的合圍,魏軍已是甕中之鱉、插翅難飛。這時冉閔感到了深深地恐懼,慕容恪常勝將軍之名果真不是浪得虛名!但是冉閔也非池中物,奮千鈞之力、逞不世之勇,竟然單人獨騎沖出了連環(huán)馬陣的包圍圈,當然這其中也多虧了胯下朱龍馬和身邊忠心耿耿的親隨。慕容恪遠遠望見有一騎“血人”在亂軍中硬生生地殺出了一條血路,一路往南絕塵而去,不用多想,必是冉閔無疑。于是立刻調(diào)動輕騎火速追擊,絕對不能放虎歸山!
冉閔胯下的朱龍馬是一匹日行千里的寶馬,冉閔數(shù)年來南征北戰(zhàn)所向披靡皆仰仗朱龍馬的腳力,然而這一次,朱龍馬在連環(huán)馬陣前消耗了過多的氣力,疾馳二十多里后轟然倒斃。于是不可一世、勇猛無雙的天王冉閔被燕國追兵所擒,成了慕容恪的俘虜。慕容恪二話沒說,命人將冉閔押送至燕王慕容儁處,慕容儁看著眼前曾經(jīng)不可一世的天王冉閔,破口大罵:“賊奴才你怎么敢稱帝?”冉閔倒也是條漢子,仍然不卑不亢:“你們這些人面獸心、狼子野心的人都敢稱王稱帝,我堂堂漢人英雄為何不能稱帝?”慕容儁大怒,命人鞭打冉閔三百鞭子,然后押送至龍城在祖父慕容廆和父親慕容皝墓前祭告,然后斬首。冉閔剛死,北方就鬧蝗災和旱災,慕容儁覺得多半可能是冉閔在作祟,于是又把冉閔祭祀了一番,還追封冉閔為武悼天王。
一代天王冉閔南征北戰(zhàn)、殺伐無數(shù),最終倒在了慕容家手里。冉閔一生功過難分、是非難評,自有史家后人評論。但是從冉閔之死也能反映很多問題:
1、激烈的民族矛盾:冉閔和石趙政權在冀州掀起腥風血雨,當時羌族姚氏、羯族石氏、鮮卑慕容氏由于忌憚冉閔而合作滅魏,幾家少數(shù)民族政權竟然轉(zhuǎn)而合作攻打由漢人建立的冉魏政權,這也充分暴露了當時漢族和非漢族之間的激烈的民族矛盾,而當時晉朝衣冠南渡,冉閔作為北中國唯一的漢族政權,既受到了幾家少數(shù)民族政權的合力絞殺,又得到了北方漢人的同情、聲援乃至支持。
2、晉朝隔岸觀火:就在冉閔為了捍衛(wèi)漢人衣冠而與三家少數(shù)民族政權殊死搏斗時,自詡為漢族正朔的晉朝卻隔岸觀火、作壁上觀,大有一副坐山觀虎斗的陣勢。既沒有國際聲援,又沒有道義扶助,可能晉朝是被五胡亂華嚇怕了,西晉被少數(shù)民族滅亡的慘痛陰影一直揮之不去,不愿再招惹胡人這些尚未開化的少數(shù)民族,但是由此一來,冉閔捍衛(wèi)漢族大旗的孤軍奮戰(zhàn)便更顯悲壯,也更突出了晉朝的短視和怯懦。
3、燕國收買人心:在滅亡魏國、擒殺冉閔的過程乃至十余年后,燕國是最大的受益者,借用石趙石琨、石袛、石鑒和冉閔的內(nèi)斗,再加上羌族姚氏的助陣,鮮卑慕容氏成功除去了冉閔這顆阻撓燕國南下進取中原的釘子,冉閔一死,燕國盡得黃河兩岸之利,其勢足以與東晉朝廷分庭抗禮而不怵。而在冉閔死后,慕容儁假惺惺地追封冉閔為武悼天王還大興祭祀之禮,不可能僅僅因為當時北方旱災蝗災盛行的迷信,更是因為慕容儁看到了北方漢人對冉閔孤軍奮戰(zhàn)、奉漢正朔的同情和憐憫,為了收買人心、籠絡漢人,慕容儁聰明地實現(xiàn)了身份的轉(zhuǎn)換,由屠戮冉閔的劊子手轉(zhuǎn)換為繼承冉閔未既大業(yè)的繼承人,名正而言順,氣正而理直。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