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詡一生有哪些功績?為何遭受九貶三刑?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碓敿毜奈恼陆榻B。
戰(zhàn)國時期,軍事家孫臏與魏軍交戰(zhàn)時故意示弱,一邊退兵一邊減灶,頭一天有10萬人的飯灶,第二天有5萬人飯灶,第三天只剩下3萬人飯灶,通過減灶的方法表明自己膽小怯戰(zhàn),從而誘敵深入,大敗魏軍。這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減灶誘敵之策多被后來兵家借鑒。但在東漢時期,有一位名將卻反其道而行,通過增灶的方法示敵以強,最終大敗敵軍,這就是東漢名將虞詡。
一、力保涼州
虞詡的起點并不算高,他祖父虞經只是個芝麻大小的獄吏,但是虞經人窮志不窮,對孫子虞詡寄予厚望,給他取字“升卿”,即升官之意。正如祖父對他的期望那樣,虞詡允文允武,不僅是能征善戰(zhàn)的名將,還官至尚書令,是個難得的直臣。
虞詡以儒學孝順出名,第一個職務是太尉府郎中。
在龐大的官僚體系中,這個職位并不算高,然而就是在太尉府郎中的位置上,虞詡干了一件足以令東漢君臣汗顏的事——保住涼州。
公元110年,西北胡人作亂,朝廷年年與之作戰(zhàn),勞民傷財、徒勞無功,同時各種天災不斷,造成朝廷財政困難,西北一帶民不聊生,整個涼州一片糜爛。于是大將軍鄧騭決意放棄涼州,專心對付北方匈奴。
在這種情況下,虞詡站了出來,他分析利弊,給出了三個反對理由:
一是先人開疆擴土,好不容易有了涼州,你們就這樣放棄了?
二是涼州一丟,三輔之地就是完全暴露在胡人眼皮底下,那里的祖宗陵園怎么辦?
三是涼州自古出人才,一旦拋棄他們必定大失人心,他們必然會心懷怨恨,從而和胡人聯(lián)手對付朝廷,那時候朝廷的麻煩就大了。
虞詡是十分聰明的,在這三條反對原因中,他機智地搬出了祖宗陵園來反抗鄧騭,讓鄧騭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置祖宗陵園于不顧。之后虞詡又建議將涼州官員的子弟家屬征召入朝,表面上授予他們官爵,實際上是留在朝廷做人質,這樣涼州守將就會全力平叛,不敢造反了。
要不是虞詡及時站出來阻止了鄧騭愚蠢的做法,涼州很可能就不屬于東漢了。
要知道,涼州對于東漢是十分重要的,論經濟,它有河西走廊,是聯(lián)結中原和西域的要道,論政治,它靠近長安,是西北邊陲重地,論軍事,涼州將士向來彪悍善戰(zhàn)。在朝臣的國土意識淡薄的時候,虞詡為東漢保住了整個涼州。
不過也正是在涼州問題上,虞詡得罪了鄧騭,他不久就被貶為朝歌縣令。此時的朝歌正有刁民殺害官吏,聚眾為亂,讓虞詡當朝歌縣令,鄧騭擺明了就是給他找麻煩。很多人都同情虞詡,虞詡卻置之一笑,“不遇槃根錯節(jié),無以別利器,此乃吾立功之秋也”。虞詡說到做到,開始了自己傳奇的軍事生涯。
二、平叛立功
對付朝歌賊寇,虞詡采用的是非常手段。
上任后,虞詡立即找來了一批壯士,不過他要的壯士不是一般人,他只要三種人:一是搶劫犯,二是盜竊犯,三是不干活的地痞無賴。
虞詡讓這些人去投靠賊寇,充當間諜,把賊寇引進自己設下的包圍圈,將其一鍋端了。此外,虞詡還讓人潛入賊寇中給他們做衣服,偷偷在衣服上做記號,一看到穿著記號的衣服招搖過市的人立馬拿下,搞得賊寇很是慌張,以為虞詡開天眼了。
在朝歌展露出過人的軍事才能之后,虞詡被安排到了對付羌人的最前線,當上了武都太守。羌胡作亂一直是東漢尾大不掉的問題,他們十分囂張,虞詡還在上任的路上,羌人就帶兵來戰(zhàn)。對付羌人,虞詡采用的是增灶計。
虞詡兵少,羌人兵多,面對來勢洶洶的羌人,虞詡下令加快行軍速度,讓羌人難以探知虛實;同時每天增加飯灶數(shù)量,以示援軍已到。
虞詡反兵書之道而行,略施小計,羌人絲毫不敢進犯。上任后,面對羌人圍攻,虞詡下令先用小弩射箭,故意示弱,等羌人大意之后,再用大弩進攻,彈無虛發(fā),羌人大震。
同時虞詡下令軍士從東門出城溜一圈,換身衣服再從北門回來,給羌人一個城內兵多將廣的假象,搞得羌人人心惶惶,不敢再戰(zhàn)。虞詡料定羌人有退軍之意,于是在沿途設下伏兵,大敗羌人,從此羌人亡散,不敢再入侵武都。
無論是在朝歌賊寇還是武都羌人面前,虞詡都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軍事才能,就像耍小孩玩一樣,依靠智商將敵人玩弄于鼓掌之間,殺敵于無形?!靶稳硕覠o形”,虞詡將戰(zhàn)爭藝術發(fā)揮得淋漓盡致。
三、整治吏治
如果說虞詡在外任職期間是一個保境安民、造福一方的良吏的話,那么入朝為官后,虞詡就是個寧折不彎、正直剛強的硬骨頭。
公元126年,虞詡擔任司隸校尉,上任伊始,他就舉報了太傅馮石、太尉劉熹、中常侍程璜、陳秉、李閏等一班大臣,一時間“百官側目,號為苛刻”。
虞詡的舉動無疑得罪了朝中許多大臣,于是三公聯(lián)名彈劾虞詡,虞詡寧折不彎,放出狠話“即以尸諫”,我就是死也要舉報這些人。最后順帝沒辦法,只好罷免了司空陶敦。
舉報大臣只是個開頭,之后虞詡又辦了兩件大事。
一是舉報中常侍張防。
張防是順帝寵臣,平時貪贓受賄,弄權亂政,壞事沒少干,虞詡屢次上書舉報,但都沒有結果。一怒之下,虞詡把自己綁了送到廷尉,“臣不忍與防同朝”,不是他死就是我活。
張防連忙在順帝面前大哭謝罪,同時派人在暗地里加害虞詡,史籍中關于虞詡是否受到酷刑沒有明確記載,但是虞詡“二日之中,傳考四獄”,甚至有人勸他在獄中自殺,從中不難看出虞詡肯定是受了不少迫害的。最后宦官孫程、中常侍高梵等人極力搭救,虞詡才被釋放出獄,張防被流放邊疆。
二是整治貪污。
東漢規(guī)定,罪犯可以通過繳納贖錢來免罪,這個贖錢被單獨儲存、救助貧困百姓。
這個政策本意上是為了資助窮人,但是隨著政策的執(zhí)行,這筆錢逐漸進入官員的私人腰包,三公、刺史明知此中貓膩,卻聽之任之。正直敢言的虞詡毫不避諱地揭發(fā)此事,從此一大批貪官污吏遭殃,“謫罰輸贖自此而止”。
因此,虞詡受到權貴猜忌怨恨,一生“九見譴考,三遭刑罰”,即使平定羌亂立下大功也免不了坐罪免官,這種不畏強權、剛直敢言的性格伴隨他一生,這種精神甚至比他的軍事才能更值得后人稱頌。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