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硭傧褡鸺德毴鐢嘌孪碌?死后還被列為奸臣之首,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蔡確名列宋史奸臣傳的首位,但是,此人長得“儀觀秀偉”,一表人材,而內心奸險、一肚子禍水。名列奸臣之首,可見他有多壞。
蔡確是北宋福建泉州人,進士出身,在朋州當參軍時,就以貪污出了大名。在神宗時,王安石執(zhí)政變法,他乘機依附他,被推薦為監(jiān)察御史。王安石被罷相后,他又向神宗大談王安石的過失,再升御史知雜事。不久,他又彈劾知制詰熊本,誣陷御史中丞鄧潤甫、參知政事元絳等官員包庇罪人,結果這些人都被罷官,由他取而代之。
后來,吳充當了宰相,準備改變一些新法。蔡確知道神宗還是準備繼續(xù)變法,不喜歡聽逆耳之言,又攻擊吳充,表示自已支持新法。不久,吳充被罷相。1082年蔡確終于登上相位,執(zhí)掌朝政。
幾年之中,蔡確升官就像坐了火箭。
不料好景并不長,不到三年,宋神宗去世,哲宗即位。因為年幼,由宣仁太后聽政。太后早就不滿新法,即召回反對派司馬光等人執(zhí)政,罷廢新法。蔡確一看形勢不妙,見風使舵,想先保住官位。正好太后有位叔父因西征失利而被貶官,他馬上獻諛,奏請將他復職,不料被太后正色回絕,說:“叔父西征使百姓涂炭,得免刑誅已屬萬幸,又為何敢再顧私而違天下公議?”說得蔡氏無地自容。
很快,御史劉摯等人按連上章,彈劾蔡確為政苛煩,屢興冤獄,有十大棘狀,應當罷貶。
結果,蔡確被罷免了宰相,貶為陳州知州。
第二年,他有牽涉一起貪污事,改知安州。以后,又派去鄧州。
官越離京都越遠,越小。
1089年初,與安州相鄰的知漢陽軍吳處厚上奏,詳敘蔡確在貶知安州時,嘗游當地名勝古跡中車蓋亭,做絕句詩十首。其中五篇譏訕朝廷的內政,有一首直接嘲罵太后。
吳處厚,其實也不厚道,是位見風使舵、爭風吃醋之輩。
原先,蔡確從吳處厚學寫賦,兩人有師生之誼。后來,蔡確當了宰相,吳處厚寫信乞求他提拔自己,不想蔡氏不念舊情,無動于衷。吳處厚窩了一肚子火,這次從密探手中得到蔡確車蓋亭詩稿,仔細琢磨,不禁大喜,便立刻上奏揭發(fā)。
朝廷得此奏章,內外大嘩。許多人正愁沒有足夠的證據來懲治蔡確,一見詩稿。諫官梁燾、范祖禹、吳安詩、王嚴叟、劉安世等人相繼上言彈劾,要求朝廷從嚴懲處。
太后見章,下詔派人到安州取蔡確原詩手稿。
不久,蔡確上章自辯,否認其詩有譏謗朝政、嘲諷太后之意,完全是吳處厚中傷誣告、橫加罪名。
由于原稿已被蔡確銷毀了,去取原詩手稿的朝廷使者空手而歸。
但是,還是有大臣不斷上奏,認為蔡確罪狀確鑿,要求朝廷早日定罪。但是,也有不同意見。中書舍人彭汝礪等上書,認為圣朝風尚醇厚,上下和平,不能開小人告訐之路。
隨后,朝廷還是下旨,貶蔡確為光祿卿,分慣南京——河南商丘。
這一懲處只是給蔡確一個閑散虛職,遣往南京閑居罷了。
可是,一些諫官認為,處分與其所犯罪行不合,不足以平眾憤,繼續(xù)上奏,非要朝廷給予重處不可。
最后,朝廷終于加重懲處,貶蔡確為英州別駕。英州在廣東英德,可謂放逐到了天涯海邊。
1093年,蔡確終于死于貶所,時年57歲。死后,他還被列為宋史的奸臣之首。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