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悄無聲息地落幕,但是未來的作文巔峰對決依舊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為了幫助廣大考生準備2018年語文,我們邀請清華團隊的學子深入分析近幾年全國卷的作文命題趨勢,整理萬能素材應對有跡可循的作文題目,千錘百煉,胸有成竹!
在全國卷覆蓋范圍愈來愈廣的大形勢下,研究全國卷作文的命題趨勢絕對是重中之重,本文將以2017年全國i、ii、iii卷為引進行分析。
2017年全國卷1高考語文作文題目:
(適用地區(qū):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安徽、福建)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文。(60分)
據(jù)近期一項對來華留學生的調(diào)查,他們較為關注的“中國關鍵詞”有:一帶一路、大熊貓、廣場舞、中華美食、長城、共享單車、京劇、空氣污染、美麗鄉(xiāng)村、食品安全、高鐵、移動支付。
請從中選擇兩三個關鍵詞來呈現(xiàn)你所認識的中國,寫一篇文章幫助外國青年讀懂中國。要求選好關鍵詞,使之形成有機的關聯(lián);選好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一、大視野
從作文材料的內(nèi)容看,2017年高考語文全國卷ⅰ作文題具有“大視野”,足夠“高、大、上”。12個“中國關鍵詞”,幾乎涵蓋當今中國的所有要素,直觀地體現(xiàn)出時代特色。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高科技成果、民眾精神與物質(zhì)生活、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環(huán)境保護與食品安全問題,等等,一個個“中國關鍵詞”站在不同角度,反映了今日中國的方方面面。同時,2017年高考語文全國卷ⅰ作文題又足夠“接地氣、有抓手”,每一個“中國關鍵詞”都是鮮活地呈現(xiàn)在中國人面前的可感知、可觸摸的東西,零距離地與其他社會元素共存共生,方便、滋養(yǎng)、影響著億萬民眾。
二、真情懷
從材料的要求看,2017年高考語文全國卷ⅰ作文題是典型的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題,它具備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題的所有要素——情境、控制、自主、思考。它要求考生在真實的情境中辨析關鍵概念,在多維度的比較中感知、敘說、說理、論證,既承繼“自主空間大、立意角度自然、多元”等傳統(tǒng)優(yōu)勢,又避免了套作、宿構等現(xiàn)象。而要想較好地完成任務,“真情懷”是前提。
如果對所選詞語代表的事物沒有真切的感受和了解,如果對社會生活沒有鮮活的體驗和認識,如果沒有做中華民族好兒女的自豪感和責任感,如果沒有正確的價值觀念的認定和評判,如果只是就詞釋詞加上空發(fā)感慨,怎能寫出好作文?
三、深思考
它要求考生具備辯證思維,看待事物有聯(lián)系發(fā)展的眼光等,不止于淺表思考進行寫作文題目?!罢J識中國”是個宏大的話題,正如考試中心專家所言,“每一個關鍵詞都是中國的縮影和表征,它們中間既存在豐富的張力和層疊的思辨空間,又共同構成多樣而立體的中國”。
高考作文題目的命題趨勢解讀近三年高考命題,越來越側重國家大事,更貼近時代社會。學生不再是單純地閉門讀書,更重要的是對社會問題的思考。梁啟超說“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是國家的未來與希望,只知道讀書的學生,只是“學生”而已,關注國家、社會,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觀點,才是真正的“國之少年”。遙想2018年高考,新一屆的高三師生在備考時,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關注國家政策,掌握重大事件
“一帶一路”是我國面對國際新形勢提出的發(fā)展倡議,國家為此堅持不懈地努力推進。類似如此重大的事件及其相關內(nèi)容,考生們平時必須通過不同的渠道掌握清楚,對此要有所了解。為此,作為教育者或家長,一樣要關注和幫忙搜集信息,提供給考生可閱讀的相關材料。
2.突發(fā)社會新聞,置身其中思考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l&高考&r&書”的時代已經(jīng)過去,考生要從身邊的實際出發(fā),觀察并思考身邊生活,做一個深諳社會、理解社會的青年,這樣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穩(wěn)健,走得更遠。類似“共享單車”“廣場舞”“食品安全”等關鍵詞,是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的。這就要求考生對身邊的日常生活和社會新聞,不能熟視無睹,要進行思考和分析,關注有關部門的具體做法和媒體的評論。普通的社會現(xiàn)象,一旦成為民眾關注的熱點,就得引起思考,做一些材料的搜集和探究。
3.梳理傳統(tǒng)文化,命題推陳出新
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的沉淀,從古典詩詞、名言名句到人際交往、禮尚往來,都有著極好的延續(xù)。北京卷2014年的作文題“老規(guī)矩”、2016年的“老腔何以令人震撼”,2017年新課標全國卷ⅰ“中國關鍵詞”里的“京劇”“中華美食”等,均以不同的方式出現(xiàn)在高考作文命題的材料中。因此,考生在備考時,要在總結過往命題內(nèi)容的基礎上,推陳出新,思考新的命題角度。
高考作文備考策略高考語文作文的命制,雖然很多機構、個人都有專門的猜題,但能猜中的寥寥無幾,或者說只是出現(xiàn)類似的命題材料而已。為國選材的高考,其命題是有著嚴格要求的,作為老師很難一語中的。作為考生,也不能投機取巧、臨陣磨槍。寫作要想獲得高分,還是在于平時積累素材和寫作經(jīng)驗、熟練掌握構思技巧,才能臨危不懼、從容面對。
1.揣摩他山之石,提升審題意識
高考語文作文,對廣大師生而言,平時并不會給予太多關注。因為作文寫就高分,不是一夕之功。很多考生每次考試,無論如何努力,作文也就43分上下。其實,每年高考結束,總有合適的高考滿分作文書,或是備考類的雜志上市??忌诳磿械母呖甲魑幕蚴菍W生范文時,要學會揣摩別人的審題立意、選用材料、升華主題等,做到胸中有丘壑。
2.側重文體訓練,固定呈現(xiàn)方式
考場作文,考生一般寫議論文或記敘文,其他文體難得一見。為此,在平時的作文訓練中,要根據(jù)自己的寫作習慣,逐步確定考場作文的文體;然后,對文體的特點進行了解,再根據(jù)平時看他人高分作文得到的經(jīng)驗,選擇更合適的結構形式,比如增加小標題,比如論證時采取正反結合的形式等。讓平時的寫作有一定的呈現(xiàn)方式,并不斷地強化練習,規(guī)范格式。
3.加大信息交流,分享、交流觀點
每個人獲取信息的渠道不同,如通過學校提供的平臺,或是同學之間的課間交流等。對國家大事、社會突發(fā)的問題,同學們可以進行交流、分享,不僅能掌握事件的內(nèi)容,還能在談論中見仁見智地提出觀點,有利于積累知識素材。
4.夯實寫作基礎,掌握構思技巧
面對高考命題預測,一味地注重猜測作文命題材料和角度的方法,顯然是不可取的。大家唯有在平時的寫作訓練中,懂得去讀懂材料,分析確定立意的角度;寫作時語言表現(xiàn)要流暢生動,富有表現(xiàn)力,且文章結構上條理清楚,做到以不變應萬變,方能獲得高分作文。
2021高考作文發(fā)布后第一時間查看:2021全國各地高考作文及滿分作文發(fā)布專題
2021報考時間:點擊查看》〉》2021年高考各批次志愿填報時間及填報入口
高考志愿怎么填?〉》〉2021年高考志愿填報指導:你的分數(shù)可以上哪些大學?
更多2021高考真題、高考查分、高考分數(shù)線、高考志愿填報、高考錄取查詢信息,可以關注更三高考官方微信查詢平臺:更三高考(ID:gengsangaokao)。更有機會獲得學姐一對一答疑、交流機會。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