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上海高考作文詳情:
傾聽了不同國家的音樂,接觸了不同風格的異域音調,我由此對音樂的“中國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從而更有意識地去尋找“中國味”。
這段話可以啟發(fā)人們如何去認識事物。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對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于800字。
2019上海高考作文范文
初看此題,心中不禁一沉。這題,不好寫啊,實話實說,這是我的第一感覺。原因很簡單,如果我是一位對音樂不怎么感興趣,甚至基本不聽音樂的同學,那可如何是好?本人,就不是音樂領域的行家,對世界樂壇的認知近乎小白。
但冷靜下來,轉念一想,又覺得這可能是一種誤解。音樂雖是作文題的關鍵詞,但此題考察的目標,卻不是對樂理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而言之,為什么考“音樂”?這里頭可能蘊含著深意。
毋庸置疑,這是一個全球化的時代。世界各國文化的大融合,是不可阻擋的趨勢。而音樂,恰恰是體現(xiàn)這一特點的最佳載體。因為,它是一種世界性的語言,可以輕松跨越不同國家、民族間文化差異造成的層層阻隔。
戴上耳機,按下開關,全球年輕人都可以沉浸在同一個音樂世界里。目睹此情此景,若還有人認為,各國的經(jīng)濟、文化可以實行閉關自守、各行其是,那無疑是荒謬的。
不過,音樂無國界固然不假,但各國音樂之間的差異,就連我這個音樂門外漢也能分辨得出來。且不說流行音樂,印度電影里的動人歌舞、日本電影里的風雅古音、好萊塢電影里未來感十足的配樂,無不滲透著本國文化的味道。正因和而不同,才造就了世界文化的豐富多彩。
于是,我們理應追問,中國音樂的位置又在哪里?但這么問或許并不恰當。作文題題干中的提法顯然更高明——音樂的“中國味”,而不是中國的音樂。
此中差異何在?以周杰倫為例,他的“中國風”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肚嗷ù伞贰栋l(fā)如雪》《千里之外》等作品里,自有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但他的音樂創(chuàng)作,同樣離不開R&B等西方音樂風格的滋養(yǎng)。
另一方面,世界音樂在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中,也少不了對中國音樂的借鑒和學習。以本人粗陋的音樂見識,也略微知曉,就連國際知名的音樂人蕾哈娜,也為全世界歌迷奉獻過《中國公主》等經(jīng)典作品。因此,當下中國音樂與世界音樂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人所共見的。
沒了“中國味”,中國音樂就沒有了安身立命的根本。一味強調“中國味”,又會讓中國音樂故步自封、止步不前。這也是為什么,聆聽過各國音樂,才能更深刻理解“中國味”的內涵。行文至此,我們也就明白了出題者的用心良苦。
這又何嘗不是我們認識事物、認識世界的辯證方法?面對全球化時代帶來的挑戰(zhàn)與機遇,中國年輕人如何在堅守本國文化特色、繼承本國文化遺產的基礎之上,進一步向全世界講好中國故事?這,正是隱藏在“中國味”音樂下的深刻命題。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