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歷史復習過程中尤其要注意材料解析題,它是歷史復習的重頭戲,是難點也是得分點之一。在高考復習的最后階段,建議大家把近幾年來模擬試卷及考試說明的變化,結合五本歷史教材,仔細看、認真看,在看字上下功夫。
1.高考歷史考前最后階段要回歸課本,回歸基礎知識,不要再去做更多的題、做難度大的題,應多花些時間在課本上,消滅知識盲點。
2.查漏補缺。盡量多地收集綜合試卷以后所做的歷史練習題、考試卷,再仔細地看一遍,找出基礎知識掌握及答題技巧等方面的問題。
3.輔助做些歷史基礎題。每天抽出10分鐘至15分鐘的時間做一些基礎題,一方面可檢驗一天復習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使自己做題的熟練性不降低。
4.高考歷史復習最后挑戰(zhàn)消極評價。我行,一定行,用自問自答的方法挑戰(zhàn)和解除消極評價。以無畏、無所不能的心理迎接考試。相信自己,信心影響心態(tài),心態(tài)決定成敗。
5.正因為對考試太敏感,想得太多,所以才導致了考試焦慮。方法:在安靜的環(huán)境中,靜坐兩分鐘,使呼吸均勻。放松考試心態(tài)。
1、整理背景
對于歷史來說,高考文綜肯定不會直接考察課本上的知識點,必然從歷史事件的發(fā)生背景和思考分析著手,來考察學生對于歷史知識的掌握程度。
想要提高歷史成績,就要先讀懂看透歷史書,按照歷史的時間脈絡,將每個時代的背景梳理清楚;除了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背景以外,還應該整理出在課本上出現(xiàn)過的重大歷史事件。
比如看到15至18世紀,我們應該馬上在腦海中浮現(xiàn)出:人文主義、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新航路開辟、世界市場、殖民掠奪、物種交流、文化交流、自然科學、啟蒙思想、民主政治和工業(yè)革命等等,當然還應該包括每個事件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背景。
對于歷史學習而言,對歷史事件的背景認識,決定著我們思考問題的廣度;而把歷史試題和相關背景結合在一起的程度則決定著我們分析問題的深度。因此,不管我們是高一還是高三,我們都應該立即著手,把每個歷史時代的背景整理出來。
二、鞏固基礎知識,探索科學學法。
考試首先考的是基礎知識,大家要通過復習把歷史知識整合成脈絡和體系。這就要求在復習中不但鞏固基礎知識,還會突出重難點。復習前要對學習方法有重視。對知識的體系有期待,然后才有可能形成點線面的知識網(wǎng)絡。
學習不斷深入,掌握了基礎知識,再漸次深入分析歷史現(xiàn)象,逐漸便能學會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能做到這一點,便是科學的學習方法。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