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選科要考慮個人情況,如果學生的專業(yè)方向是做外語和媒體人相關工作,在選科上是不限的,但建議學生選擇歷史,這樣學生的院校選擇面廣。學生想當警察和考軍校的專業(yè)的話,建議學生選科選擇物理和政治,這樣在院校的選擇上會更防范一些。
很多省份已經(jīng)實行了新高考模式,現(xiàn)在正處于一個交替的環(huán)節(jié),一些高三的學生仍是按照老高考的模式在教學,但是高一的學生可能就是新高考模式了。3+3的模式即語、數(shù)、外三科主科加上文綜理綜剩下的科目任選三。3+1+2的模式差不多。3即代表三門按照原始分值計入總高考成績的語、數(shù)、外。1即代表歷史物理二選一,你選擇的這一科也會被以原始分值計入總高考成績。
剩下的科目就自行選擇兩課,只是這兩科是按照賦分制計入總高考成績,即把某一分數(shù)段的學生全部賦予一個分值。比如學生考了90分,如果這次成績賦分是90分到100分全部滿分的話,那這名學生就賦滿分。當然多地的英語成績也都是實行多次考察,將最高分計入高考總分。只是有些地區(qū),目前無法實行這種模式,可能英語考試次數(shù)比較少。
還有一種選擇方式就是按興趣來選了,興趣是很重要的。很多人以為高考是高中的事,其實并不。在初中,學生就會接觸到高中學習的六門科目中的五門,只有生物是沒有接觸過的。所以在高中學習中,很多學生會自然的抵觸生物這門課,不敢選擇它,但生物相比于物化兩門課,還是稍微容易考一點的。而很多學生在初中就有偏科的傾向,我相信如果你連初中相對簡單的知識都討厭的話,高中這門課的知識你更加接受不了,因此偏科的科目最好不要選。
1.選科從學習角度看,這四科相對比較容易學
相當于物理和化學,政史地生四科對思維的要求較低,學生只有刻苦努力,基本上不存在聽不懂的情況,而物理和化學,如果不會,是真不會。
所以,如果理科不好,就不用強求自己。高一如果物理和化學學不會,高二高三能夠學好的可能性也不大。
2.選科從考生角度看,這四科賦分更合理
賦分制度下,選科的影響因素更多,學生不僅要自己學好,還要看對手的實力、對手的人數(shù)、試卷的難易程度等因素。
這四科中,地理和生物是選擇人數(shù)最多的,人多賦分相對更合理一些。政治和歷史,雖然也有學習好的選擇,但是整體而言,都是成績較差的學生。這樣的情況下,你的競爭對手不是很強,如果你能夠自己學好,就會賦分更高。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