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新高考賦分將各等級考試科目的考生原有成績從高到低分為A、B+、乙、C+、C、D+、D、E有8個等級。山東新高考考生成績將根據(jù)比例轉(zhuǎn)換法,獲得考生成績。
將各等級考試科目的考生原有成績從高到低分為A、B+、乙、C+、C、D+、D、E有8個等級。按照正態(tài)分布的原則,確定每個級別的人數(shù)比例為3%、7%、16%、24%、24%、16%、7%、3%。等級考試科目成績計入考生總成績時,A至E級考生的原始成績,根據(jù)比例轉(zhuǎn)換法,分別換算成91-100、81-90、71-80、61-70、51-60、41-50、31-40、21-30 八分間隔,獲得考生成績。
1.新高考賦分制縮小科目難度不同造成的分?jǐn)?shù)差別
比如我選物理,卻只考了70分,另一位同學(xué)選歷史考了90分。如果就將原始分?jǐn)?shù)記錄較終高考成績,那么這個70分和90分的可比性到底有多大呢?
可能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由于物理比較難,我的物理分?jǐn)?shù)是考試的較,而由于歷史這次出題比較簡單,90分可能只是全體歷史考生的中間成績。如果就將原始分?jǐn)?shù)記錄高考總分,顯然是有失公允的。
利用賦分制之后,就不注重學(xué)生的原始分?jǐn)?shù)到底多少,而是利用學(xué)生在所考科目里的名次進(jìn)行賦分,不管考多少分,你得相對名次是展現(xiàn)你真正的實力的,這相對就比較公平了。
2.新高考賦分制縮短由考試難度不同造成的分?jǐn)?shù)差別
不僅是不同科目之間分?jǐn)?shù)不好比較,即便是同一科目兩次考試之間的成績也不能單純的比較高低,因為兩次考試的難度不同。
這很好理解,比如同一個班級里面,一個學(xué)生的某科考試,這次考了70分,下次考了90分,家長就認(rèn)為成績進(jìn)步了,其實并不是這樣。第一次可能題目比較難,70分就是全班第一了,第二次題目比較簡單,90分可能只是中間成績。所以不同場次的考試由于難度的不同,也很難直接比較原始分?jǐn)?shù)。而進(jìn)行賦分制后,是由每次在班里的名次進(jìn)行比較,這相對來說就合理很多。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