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調整心態(tài) 維護心理健康——如何加強心理疏導、保持心理健康?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yī)院院長建議,要理性對待疫情,不要過度緊張,積極調整心態(tài),維護心理健康。
一,要不斷增進對自己的認識和了解,而且這種了解必須是客觀的,正確的。
二,要培養(yǎng)積極穩(wěn)定的情緒,情緒積極穩(wěn)定,樂觀開朗,心情愉快的人多數(shù)能夠健康長壽。
三,積極參與集體活動,主動與人交往,人是有交際的需要的,和同事同學朋友正常友好的交往能使人消除孤獨感,從中獲得安全感,安慰感。
四,要注意維護大腦的健康。
五,要養(yǎng)成事前周密思考,事后不去懊悔的習慣。
六,要善于消除自己的不良情緒,不要使焦慮憂愁和敵意,挫折感長期存在。
七,要善于糾正自己的非理性和不合理的觀念。
八,要不斷的調節(jié)自己的欲望和報復,使其和自己的能力適應。
九,要善于獨處,必要的時候能獨自一個人而不甘寂寞與自憐。
十,養(yǎng)成自我稱贊與鼓勵的習慣,做到獎勵不求人的境地。
心理健康是指一個人的心理狀態(tài)是否健康,是現(xiàn)代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如何維護心理健康?
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遇事不糾結;
對待事物能客觀公正,不歪曲事實,不臆想推測;
與周圍事物和諧相處;
培養(yǎng)良好的認知模式;
遇到挫折能正確對待,培養(yǎng)自己的抗壓能力;
當遇到外界不良刺激時,能保持適度的反應。
充分的安全感
安全感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如果惶惶不可終日,人便會很快衰老。抑郁、焦慮等心理,會引起消化系統(tǒng)功能的失調,甚至會導致病變。
充分了解自己,對自己的能力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斷
如果勉強去做超越自己能力的工作,就會顯得力不從心,于身心大為不利。由于超負荷的工作,甚至會給健康帶來麻煩。
生活目標切合實際
由于社會生產(chǎn)發(fā)展水平與物質生活條件有一定限度,如果生活目標定得太高,必然會產(chǎn)生挫折感,不利于身心健康。
與外界環(huán)境保持接觸
因為人的精神需要是多層次的,與外界接觸,一方面可以豐富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時調整自己的行為,以便更好地適應環(huán)境。
保持個性的完整和和諧
個性中的能力興趣性格與氣質等各種心理特征必須和諧而統(tǒng)一,方能得到最大的施展。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