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桓公是春秋五霸的首領,在公元前685年到公元前643年是屬于他的在位時期。他是春秋時代期間齊國歷史上的第十五任君王,他是姜姓,名為小白,他的父親是齊僖公,哥哥是齊襄公。在后來王位之爭中,他和公子糾兩人為爭王位各出其招,最后公子小白贏得了勝利,成為了君王齊桓公。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齊桓公任用管仲當宰相,并且推行改革制度。齊桓公大肆改革以后,從此齊國的國力開始大大的增強,齊桓公也順理成章地開始走上統(tǒng)治霸主的道路。
他先是和鄰國修建友好的鄰國關系,把棠和潛這兩邑歸還給魯國,想讓魯國成為齊國南邊的有力保護屏障,還歸還了很多以前搶奪來的地域,使這些地域原來的主人重新為齊國賣命,保護齊國,免受其他地區(qū)的侵犯。這樣的行為既增多了盟友,又保護了自己的疆域不受外來侵犯,可謂一舉多得。
齊桓公還召集很多各方諸侯進行會盟,他是歷史上第一個由諸侯代替盟主,充當盟主的諸侯。后來宋國竟然違背當初說好的盟約,于是齊桓公就以周天子名義,率領其他幾個國家的諸侯討伐宋國,以此去迫使宋國投降求和。
但是晚年時候的齊桓公,他卻變得昏庸而且多疑,自從宰相管仲去世之后,他竟然開始任用起易牙和豎刁這些小人奸臣。后來時局動蕩不安,齊桓公在內(nèi)亂中饑餓難耐,最終的結(jié)局就是慘死。
齊桓公稱霸的原因
齊桓公是春秋時期第一個稱霸的霸主,他“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使得齊國成為當時最強大的諸侯,在當時有著巨大的影響力,那么齊桓公為什么能夠稱霸成為春秋五霸之首呢?這其中有著什么樣的主客觀原因呢?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首先從客觀上來說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也是發(fā)展到了這種需要這樣霸主式的諸侯誕生的局面,而且齊國具備這么一個條件,齊國本身就是在東方的大國,盛產(chǎn)魚鹽,經(jīng)濟實力出眾,有著稱霸的資本,雖然在之前因為齊襄公不恰當?shù)膱?zhí)政,導致短時間內(nèi)齊國內(nèi)部的混亂,但是齊國的地理位置還是很優(yōu)秀的。
而且齊桓公為人有著那種成就大業(yè)的基本素質(zhì),他能用人,會用人,在當年管仲曾經(jīng)和齊桓公有一箭之仇,差點就射殺了齊桓公,而齊桓公能夠不計前嫌讓他擔任丞相,總理國家大事,可見齊桓公的胸襟氣度。除了管仲之外,齊桓公還在管仲的見一下任用了隰朋、寧戚、王子城父、賓胥無、東郭牙等人,在這群人的幫助下,齊桓公積極實施改革,對內(nèi)整頓國事,勵精圖治,增強齊國的實力,在經(jīng)濟上積極的吸引外來人口增強齊國的經(jīng)濟實力,在軍事上實行新的征兵制度使得齊國軍事力量大增,對外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幫助燕國擊退山戎、幫助被狄人殺掉君王的衛(wèi)國,得到諸侯國和周天子的認可。就這樣齊桓公成為了當時的霸主,走上了稱霸的道路。
齊桓公稱霸的標志
齊桓公在春秋時期最早稱霸大家都很清楚,齊桓公為何能夠稱霸很多人也都能夠說出幾條理由來,那么齊桓公稱霸有著什么樣的標志呢?什么事件的發(fā)生正式確立了齊桓公的春秋霸主地位呢?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一般來說,現(xiàn)在認為葵丘之盟是齊桓公正式成為霸主的重要事件。當時周惠王希望廢掉自己的太子,轉(zhuǎn)而立他的愛妃生的小兒子豐子帶為太子,這件事引起了很大的轟動,齊桓公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為了保住太子的地位,就以諸侯需要拜見太子為由,召集了很多諸侯一起會盟,太子鄭當時也在那兒和諸侯們會面了。當時周惠王不能抵抗齊桓公,就偷偷的讓人勸告鄭國不要結(jié)盟,鄭國聽從了周惠王的話,就不來結(jié)盟。
齊桓公覺得鄭國這樣的舉動是對于自己威嚴的一種冒犯,于是就起兵攻打鄭國,迫使鄭國也參與到輔助太子的盟約當中來。之后周惠王去世,太子鄭被扶上了王位,是為周襄王。周襄王對于齊桓公當年的幫助非常滿意,就派人送了很多禮物給他,齊桓公借著這次機會就召集了很多諸侯一起招待周襄王的使者。趁此機會和諸國簽訂盟約,史稱葵丘之盟。
在這次會盟之中,諸侯達成了共識,簽訂了一份合約,大致內(nèi)容如下:不準禍水東引,不準因為別國饑荒就刻意不賣糧食,不準隨意更換太子,婦女不能參政等等,這些內(nèi)容是諸侯們達成共識之后定下的,而作為代表宣讀盟約的齊桓公也從此踏上了巔峰,成為了當世霸主。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