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亭臺樓閣,不見石馬牌坊。但見一截橫陳的殘碑、一株茂盛的古樹,連天的萋萋芳草覆蓋著一座冢墓。這就是你的墳墓嗎?這就是你最后的歸宿嗎?趙上卿藺相如。這里沒有秀麗優(yōu)美的風景,卻有著連綿不絕的游人。是什么讓他們心儀已久,不遠萬里而來?為什么每個到墓前的人都神色凝重,滿臉的虔誠?趙上卿藺相如,你何以能贏得人們亙古不變的敬重?
網(wǎng)絡配圖
對于趙國的追尋,今天的我們僅能憑著《史記》中的幾個零散而有限的故事來想像探尋。三家分晉,胡服騎射……百年歷史風云,趙國留給后人的似乎僅僅是趙武靈王、廉頗、藺相如,還有那位風流千古的秦始皇的母親……然而,歷史的煙云又淹沒了多少可歌可泣的人物啊,而你,藺相如,依然熠熠生輝,光彩照人,千百年來被人敬仰推崇。藺相如是我省古縣人,這已是不爭的事實?!渡轿髅恕贰ⅰ豆趴h志》均有翔實的記載。
踩著松軟的芳草,繞墓三匝。我在思索:相如墓前這些古往今來的人們啊,你們又在追尋著什么?穿越千年時空,我約會古今眾人,洗耳聆聽他們的聲音。清代岳陽知縣趙時可,他羨慕相如起于青萍之末而一舉成名平步青云的際遇:“怒發(fā)鹵庭客,遜頗何太音?純臣正白璧,滿腹蔥丹心。趙瑟無妨鼓,秦盆亦葉音。當年賢宦者,謀國何太深?”
清代進士趙董,他追求藺相如名滿天下萬古流芳的名聲:“智勇兼全仰大名,寶豐村外列墳塋,松虬老去余生氣,風雨秋來帶怒聲?!?/p>
網(wǎng)絡配圖
文學大儒馮夢龍最敬佩藺相如“完璧歸趙”的壯舉和“引車趨避”的大度。他說:“和氏之璧何足為重?相如之意,只恐秦王欺趙得璧,便小覷了趙國,將來難以立國,倘索地索貢,不可復拒,故于此顯個力量,使秦王知趙有人也。”他并賦詩一首:“引車趨避量誠洪,肉袒將軍志亦雄。今日紛紛競門戶,誰將國計置心中?”
一代史學宗師司馬遷,他用歷史學家的眼光來評價:“知死必勇,非死者難,處死者難。方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勢不過誅,然士或怯懦不敢發(fā)。相如一奮其氣,威信敵國;退而讓頗,名重太山。其處智勇,可謂兼之矣!”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是廉、藺以及趙奢、趙括、李牧五人的合傳。司馬遷在贊語中對其余四人的功勛只字未提,而獨贊藺相如一人。在他看來,任何赫赫戰(zhàn)功都會隨時光流逝而去,而藺相如這種為維護國家尊嚴處死地“知死必勇”的無畏氣概和“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的磊落胸襟,方可“名重太山”、流芳千古,才值得大書特書。我想,這既是藺相如留給后人的精神財富,也是千百年來人們憑吊、緬懷他的原因所在吧?
網(wǎng)絡配圖
“豈止后人,當時趙國人就愛戴他,擁護他!”身旁一位老人的話打斷我的思緒。并將我?guī)Щ啬沁b遠的戰(zhàn)國時代,眼前不禁出現(xiàn)那悲壯感人的場面……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