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分制度下容易得高分的選科有歷史+政治+地理,該組合在報考大學專業(yè)時選擇相對受限,但相對于其它組合,沒有任何擅長科目的同學會更容易取得賦分優(yōu)勢。
1、物理+生物+地理選科:考生基數(shù)大,賦分最公平
在等級賦分制度中,考生越多,競爭對手越多。但是競爭對于多了,對于較擅長這門科目的學生來說壓力就小了。也就是說,如果有3000人參加這門學科的考試,那么需要考進前30名才能進入 A 等級;有30000人參加考試,則需要考進前300名。
生物和地理的學習難度較低,只要認真梳理、勤加學習,就能夠學好這兩門科目,所以選擇這兩科的人數(shù)非常多。
2、物理+化學+生物選科:理科尖子生的最優(yōu)選
如果是比較擅長理科的同學,可以直接選擇“理科老三樣”。因為理科的學習是相互連通的,理科尖子生在這三科能夠甩開大多數(shù)考生,沖陸名校。并且這三科在填報高考志愿時,可以覆蓋全部本科招生專業(yè)數(shù)的97.4%,給了選考生最大范圍的選擇。
再選科目每科原始分滿分為100分。轉換時以30分作為等級轉換的賦分起點,滿分100分。將每門選擇考再選科目考生的原始分從高到低劃分為 A 、 B 、 C 、 D 、 E 共5個等級,各等級人數(shù)所占比例分別約為15%、35%、35%、13%和2%。將 A 至 E 等級內的考生原始分,依照等比例轉換原則,分別轉換到100-86、85~71、70~56、55-41和40-30五個分數(shù)區(qū)間,得到考生的等級分。等級分計算結果按“四舎五入"進行處理,以整數(shù)呈現(xiàn)。
選科選擇自己最擅長且有排名優(yōu)勢的科目、競爭對手弱的學科。
選擇自己擅長的科目,則相對容易賦分考取高分;選擇自己在全省或全市有排名優(yōu)勢的科目,則在賦分制下更容易取得高分優(yōu)勢。兩者相結合,對于考生來說絕對有利無害。
但有一點一定要注意:切勿單憑感覺選科,不要只和自己比較,盡量選擇競爭對手整體比較弱的學科,畢竟賦分制下的相對優(yōu)勢是和別人相比而來的。
反面例子就是:小明覺得自己的生物成績相對于其他幾門科目來說非常不錯,生物平時能考85分,但是政治等科目卻只能拿75分左右,于是毅然選擇了生物。但是周圍的實際情況卻是,全省或者全校生物能考85分以上的人數(shù)占據了一半,而政治能考75分的人卻只有10%左右的人。顯然,在等級賦分之下,小明的政治會拿到更高的分,選擇政治才是明智之舉。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