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字元直,東漢末年人士,本來是劉備帳下之人,后來被迫歸附了曹操,為曹魏政權效力。徐庶曾經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并且?guī)椭鷦淦屏税碎T金鎖陣,是歷史上的一個英雄人物。
網絡配圖
徐庶家境貧寒,早年時期為人報仇,被官吏抓住,后被其同黨救走,徐庶非常感激,于是求學于儒家學舍。公元192年,董卓作亂,徐庶為了避亂,去到荊州居住,并在這里結識了諸葛亮,兩人達成了友誼。后來,徐庶投奔了劉備,劉備也很器重他,徐庶向劉備推薦了諸葛臥龍,于是就有了后來的“三顧茅廬”。建安十三年,曹操領軍南下,劉備等人在逃亡之時,徐庶的母親被曹軍所擄,徐庶為了盡孝,保全母親,辭別了劉備,前往曹營。徐庶進入曹營之后,一言不發(fā)。當曹操分兵八路準備攻打劉備時,曹操派徐庶前往樊城勸說劉備投降,但徐庶見到劉備之后卻告訴他說大軍將至,還望早做準備。劉備有心想要留下徐庶,奈何徐庶害怕天下人恥笑,便以劉備已有諸葛亮輔佐為理由拒絕了,并且表明,他雖然在曹營,但是卻一條計策都不會為曹操出。這就是歷史有名的“身在曹營心在漢”。
徐庶在魏國被任命為右中郎將,御史中丞,都不是很高的職位,也一直未被重用,幾年之后,徐庶病死。關于徐庶的事跡,后來被傳為很多成語,比如徐庶母親被俘虜時,徐庶方寸大亂,進入曹營之后的一言不發(fā)等等,都被后人沿用至今。
徐庶和諸葛亮誰厲害
東漢末年,群雄并起,劉備落難,路經水鏡山莊,遇司法徽,司法徽其人,襄陽名士,素以知人薦才而聞名于世,劉備因禍得福,于是便有了“伏龍、鳳雛安天下”之說?!胺垺敝傅氖钱敃r躬耕南陽的諸葛亮,“鳳雛”則是指心中有丘壑的龐統(tǒng)。
諸葛亮發(fā)跡地臥龍崗
原來二人都是這水鏡先生的弟子,聲名大噪于時。然而,卻很少有人知道,這水鏡先生司法徽還有第三個弟子,那就是徐庶。與聲名鵲起屢立戰(zhàn)功的諸葛孔明相比,徐庶似乎在漢末的政治舞臺上并未顯現(xiàn)出過人之處,但細細觀察便不難發(fā)現(xiàn),徐庶和諸葛亮在某些方面是可比肩而立的。
于出身而言,寒門子弟難出頭,出身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就決定了這個人能夠在政治這條道路上所走路途的遠近。諸葛亮是瑯琊諸葛氏的后人,諸葛氏是當時的豪門,不能否認,這無形中為諸葛亮的仕途鋪平了道路;相比之下,徐庶出生寒門,早年為躲避仇家改了名諱,徐庶的起點是低的,他所經歷的苦難也是以諸葛亮的家室難以想象的。細思之下,也正因為如此,徐庶求學儒舍,奔劉備,薦諸葛,這些作為更加反襯了徐庶其人的可貴之處,夫君子之志不為貧賤所移,此其一也。而如果要從才略上去評價諸葛亮和徐庶孰勝孰劣,答案是呼之欲出的,諸葛亮燒赤壁,奪荊州,這一系列的部署都顯示出了他卓越的軍事天賦,但若要執(zhí)著于此,未免有失偏頗,同為水鏡先生的弟子,徐庶與諸葛亮的才能是不相上下的,他自始至終缺少的是一個契機和可供他自由揮灑才能的舞臺,自古忠孝難兩全,徐庶選擇了成為一個孝子而不是一個謀士,世間安得兩全之法?從這個角度上說,徐庶與諸葛亮誰厲害似乎是一個歷史留給我們的沉思的題。
徐庶怎么死的
徐庶是東漢末年三國時期曹操名下之人,徐庶本是劉備帳下之人,后來被曹操賞識,設計歸順曹營,那么徐庶怎么死的呢?
圖片來源于網絡
徐庶本名徐福,出生貧寒,年少時期一腔熱血,為幫人報仇不幸身陷囹圄,后被其黨羽救出改名徐庶。徐庶劫后余生,于是不再舞槍弄棒,一改自己平時的氣節(jié)前去儒家學舍求學。初平三年,董卓作亂,為避禍亂徐庶南下到荊州居住,結識了諸葛亮,兩人關系密切。而后,徐庶久聞劉備賢明,于是投奔了劉備,得到重用并把諸葛亮推薦給劉備,并建議劉備親自去請諸葛亮,于是就有了后來的“三顧茅廬”,劉備求得諸葛亮。建安十三年,曹操大軍南下,征討劉表,劉備聽聞,率軍南行,路遇曹軍追兵,徐庶母親被曹軍所擄,曹操假借徐母之名給徐庶一封勸降信,忠義難兩全,在加上徐庶是出了名的孝子,于是,徐庶就忍痛辭別了劉備,去往了曹營。徐庶到了曹營之后,一言不發(fā),發(fā)誓不為曹操獻一條計謀。那么,徐庶怎么死的,是被曹操所殺嗎?
事實上不是的,徐庶在曹營數(shù)十年,始終沒有獻言獻策,曹丕上位后封他做了右中郎將,御史中丞,諸葛亮率軍北伐的時候感嘆徐庶這樣的人才沒有施展抱負。那么徐庶是怎么死的?徐庶身在曹營心在漢,空有一身本領卻無法施展,憂郁成疾,最后病重而亡,現(xiàn)有碑存于彭城。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