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漢朝的建立者,漢高祖劉邦卻一直以狠心殺功臣為后人所詬病。不過在漢朝的歷史上,殺害功臣的事情也不僅僅只有劉邦如此殘忍的做過。他的孫子漢景帝劉啟,也曾經模仿過他祖父所做過的事情。
公元前157年,漢景帝即位。此時的漢王朝卻面臨著境內日益強大起來的同姓諸侯國的威脅,這些封國的面積合計約占漢朝疆域一半左右,而且擁有著財權等多項權力,并且以吳國為首一批大諸侯國,已經隱隱有了將漢天子取而代之的野心。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削藩就成了當時唯一的選擇。
網絡配圖
當時漢景帝最倚重的大臣晁錯就是削藩的支持者,他親自為漢景帝設計了一系列的削藩計劃,并認為,吳國這些國家早已抱定了造反的想法,與其被動等待造反,不如主動削藩,先行削弱他們的實力,即使他們倉促造反,漢朝也可以掌握主動權。他的這種想法得到了漢景帝的認可并實行,削藩開始進行了起來。
網絡配圖
可是當削藩令傳達到吳王劉濞時,劉濞果然聯(lián)合楚王劉戊等七國聯(lián)合造反,發(fā)動了七國之亂。不過由于這次變亂是劉濞被動漢景帝削藩的做法,所以準備的不是的太完善,名義上是七國之亂,其實戰(zhàn)爭的主力不過是他自身吳國的軍隊和楚國軍隊而已。
但是這樣的變亂已經足以嚇的漢景帝心神不寧,當劉濞打出“清君側”的口號,將反叛目標指向晁錯時,漢景帝居然天真的認為殺了晁錯就可以讓劉濞退兵。于是他將這位從兒時就在一切的玩伴,自己登基后的左膀右臂,殘忍的腰斬處死了。
可是晁錯死后,吳王依然沒有退兵,中央軍與諸侯聯(lián)軍的這場仗是在所難免的。此后的漢景帝,任命名將周亞夫擔任主帥,前往平叛。周亞夫的確沒有辜負景帝的厚望,僅僅用三個月就平定了這一叛亂,重新維護了漢朝的大一統(tǒng)。
網絡配圖
可是作為平叛功臣的周亞夫,卻沒有享受多長時間功臣的待遇,雖然他先是被官封丞相,一時位極人臣。但是由于他的脾氣過于直爽,很多時候都不考慮皇帝的考慮,而只是認為自己一片忠心。
他的這種做法,漸漸的導致漢景帝對周亞夫產生了懷疑,認為這位功高蓋主的官員,日后會篡權自立。當漢景帝一而再的試探周亞夫脾氣沒有變化后,居然以他謀反為由,打入大牢,最終周亞夫含冤自殺而亡。
于是曾經作為漢景帝的一文一武兩名功臣晁錯和周亞夫,他們的人生結局都是不明不白的死在了漢景帝的手里。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