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道光皇帝,是有名的節(jié)儉皇帝。他認為只有皇帝以身示范,勤儉生活,才能樹立一種時代風氣,使國家昌盛。于是,道光帝把節(jié)儉上升到一種不可思議的程度。平定回疆叛亂之后,按照慣例會在午門舉行獻俘儀式,然后由皇帝賜御宴。但是勤儉的道光皇帝給眾位戰(zhàn)功赫赫的將領們準備的宴席卻寒酸到了極點。御宴由兩張桌子十一二個菜組成,但是參加的將領卻有二十多人,一個人平均還不到一個菜,而且菜的分量也極小,有的吃幾口就吃完了,于是,這些立有戰(zhàn)功的大臣也就只能餓著肚子結束了這場慶功宴。
不僅如此,道光做了三十年皇帝,穿的衣服膝蓋處都是破的,卻也不換新的,而是命令內廷官員幫著補補。道光還規(guī)定在宮中盡量減少節(jié)慶,帝后生日,以及除夕、元旦、元宵節(jié)等節(jié)日的慶?;顒右宦扇∠?,以此來提倡節(jié)約,消除皇家浪費現象。
網絡配圖
道光皇帝這種不可思議的節(jié)儉有點相似于今年所有黨政單位不準聚餐,不準發(fā)獎金。只是,所不同的,也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就是道光為何打一個補丁要花費五兩銀子,吃一個雞蛋要花費三十兩銀子。也就是說,表面上是節(jié)儉,實質上卻超乎尋常的腐敗和浪費。
三十兩銀子,可不是一個小數目。道光初年,一兩白銀換錢一吊錢,也就是一千文銅錢。到了道光二十年鴉片戰(zhàn)爭的時候,一兩白銀就可以換到制錢一千六七百文了。咸豐以來,銀價猛漲,一兩白銀可以換到制錢兩千二三百文之多。也難怪在《水滸傳》中,武大郎用潘金蓮的首飾兌換了幾兩銀子,就可以在陽谷縣紫石街買到一套很不錯的房子。
無獨有偶,道光的后人可就根本不會節(jié)儉,道光的兒子咸豐皇帝縱情聲色,兒媳慈禧的大興土木都與他倡導的節(jié)儉背道而馳。到了光緒皇帝,他特別喜歡吃雞蛋,每天一定要吃四個,四個雞蛋,平民百姓來說,按照當時的物價,差不多十二三文銅錢,然而,御膳房的開價是整整三十四兩白花花的銀子,一年下來,光緒皇帝吃雞蛋的開銷就是一萬二千四百一十兩白銀。
皇帝吃雞蛋吃出令人匪夷所思的天價,真的太驚人了。更驚人的是慈禧,她在甲午戰(zhàn)爭中的一個生日所花費的銀兩如果用于海軍建設,安全可以再造一個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因此可以說,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國水師在威海衛(wèi)軍港全軍覆沒,與大清王朝宮廷中的奢侈和腐敗不無關系。
網絡配圖
那么,本是崇尚節(jié)儉的道光皇帝為何如此離奇地吃一個雞蛋就要三十兩銀子的天價?
首先,道光深居宮中,對于當時的物價似乎沒有什么概念。如果在明代,錦衣衛(wèi)與東廠除了搞特務工作之外就是搞市場調查,連北京地區(qū)每天的白菜蘿卜多少錢一斤都了如指掌,于是,大明皇帝坐鎮(zhèn)禁中,自然會對物價十分熟悉。而清朝,完全沒有此類機構,而且皇帝都是自小就養(yǎng)在宮中,所以皇帝與民間脫節(jié)。道光又不會像康熙、乾隆般下江南去觀察民情,再加上宮廷中所形成的一種長期以來就揮霍浪費,毫無節(jié)制的開支。因此,道光總是以為吃得少穿破了的衣服就可以節(jié)儉,卻不知所花費的銀子到底是多少。
也就是說,皇帝是什么人?皇帝就是天子,天子擁有一切,皇帝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當然,皇帝吃雞蛋應該與老百姓不同,就是同樣的雞蛋,也要經過地方官員的重重挑選,送進御膳房又有一批人中飽私囊。再加上,任何人都認為皇帝吃雞蛋三十兩銀子是天經地義的事,誰都不會反對。于是,便出現了道光衣服破了,打個補丁要五兩銀子,吃一個雞蛋,要三十兩銀子。
這實在是太離奇了,細想起來,與地方官員的腐敗奢侈也有關系。道光節(jié)儉,當然誰都不敢反對,于是,很多下屬官員就不在乎自己的政績,紛紛以節(jié)儉來博得皇帝的青睞,有些王公大臣甚至故意露出自己補丁的方式來獲得道光的嘉獎。于是,打補丁和吃雞蛋便成了時尚,成為潮流了,于是,越是潮流的越貴,于是,就出現了三十兩銀子的天價。
網絡配圖
當然,當時的官員也不是傻傻地干的,他們長期以來接受賄賂和買官賣官習慣了,于是,他們在皇帝面前假裝節(jié)儉,背地里卻對于自己的飲食、服裝與車馬之類的,爭奇競巧,極端奢侈。相當于現代貪官,行動上道貌岸然,背地里腐敗骯臟,盡做出一些敗壞民風的丑事和壞事。
于是,道光想以身示范,靠節(jié)儉來凈化社會風氣,扭轉國家命運,根本行不通。作為一國之君,僅僅靠節(jié)儉是不夠的,當國家某些官員的腐敗已經導致民怨四起,國家命運即將轉入逐漸衰敗的時候,當政策執(zhí)行中出現了偏差,當群眾期望有一種真正的公平和真正的安居樂業(yè)的時候,就必須拿出真正的治國良策才能達到國家的長治久安。
要不然,道光想節(jié)儉,卻出現了吃一個雞蛋便花費三十兩銀子的離奇天價,這是他頑固保守,不懂變通的后果。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