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楊貴妃》還未上演,“馬震”卻成了火爆的話題。根據(jù)網(wǎng)友播布的視頻片段,大致內(nèi)容如下:由黎明飾演的唐玄宗苦戀由范冰冰飾演的楊玉環(huán),倆人在田野上縱馬追趕,玄宗馬快,搶在玉環(huán)頭里,一把抱住,擄至馬上,不容玉環(huán)分辯,玄宗就嘁里喀嚓的此處刪去五百字……事畢,其馬尚奔。 不知這算不算國產(chǎn)電影在今年暑期大放異彩、創(chuàng)新無限的又一明證,但多年以后,“白頭宮女在,閑話說馬震”是少不了的。筆者也湊個熱鬧,就說說古代筆記中,楊貴妃兩次真實的“馬震”。 公主被抽下馬以后 楊貴妃作為我國歷史上廣有影響力的公眾人物,在各類筆記小說中的出場頻率也是比較高的,其中最有影響力的當屬宋代著名的文學家和地理學家樂史撰寫的《楊太真外傳》。
網(wǎng)絡(luò)配圖
《楊太真外傳》是樂史在采錄了《安祿山事跡》、《逸史》等歷史筆記的基礎(chǔ)上重新撰寫的文言小說,因而別具史料價值,加之文字優(yōu)美,形象生動,所以對后世影響很大,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各種反映玄宗和楊貴妃愛情故事的戲曲、影視作品,基本都是以該書為“腳本”的。 按照此書中的記載,玄宗“得到”楊貴妃并沒有經(jīng)過撕心裂肺的糾結(jié)和蕩氣回腸的馬震,過程很簡單:“開元二十三年十一月,歸于壽邸。二十八年十月,玄宗幸溫泉宮,使高力士取楊氏女于壽邸。”就是說楊玉環(huán)在開元二十三年嫁給壽王李瑁,五年后,玄宗讓高力士直接把楊玉環(huán)從壽王府接了出來,納入宮中。 一朝選在君王側(cè),然后就是“三千寵愛在一身”。楊家也由此雞犬升天,府宅的規(guī)制超過了皇宮,“每造一堂,費逾千萬計”,見到別人家比自己的房子更好的,就毀掉重新建造,土木之工,不舍晝夜,“開元以來,豪貴榮盛,未之比也”。
囂張跋扈到這個地步,就要出事了。 天寶十年的上元節(jié),楊氏家族在夜間游玩,和廣寧公主的扈從馬隊爭走西門市。楊家的奴仆揮動鞭子,誤傷到公主,“公主墮馬”,駙馬鄭昌裔去扶公主,混亂中也被揍了幾下。 一群奴仆,居然把公主和駙馬打了,這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王朝是滅九族的罪過。廣寧公主勃然大怒,找老爸告狀。玄宗的處理結(jié)果是:在楊家奴仆中找一個替罪羊殺了,與此同時,停了駙馬鄭昌裔的官職,不許他再朝謁。表面看上去,一方殺了個奴婢,另一方停職反省,很公平,但以公主之貴、駙馬之尊,居然要跟一群惹是生非的惡奴“各打五十大板”,明顯偏向了楊家。 這一處理結(jié)果震動朝野,恐怕才是真正的“馬震”。楊家由此變得更加驕橫,連出入皇宮,主管人員都不敢過問,京城的官員對此非常不屑。當時有歌謠唱道“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歡”,楊貴妃一人的榮寵和整個家族的飛黃騰達,竟改變了重男輕女的世俗觀念。 快活一天是一天 《楊太真外傳》畢竟是小說,有一些夸張和杜撰的成分,相比之下,《開元天寶遺事》和《明皇雜錄》作為史料筆記,可靠性要高得多。 《開元天寶遺事》是五代文學家王仁裕根據(jù)在西安一帶“采撅民言”得到的資料編撰而成的,其中謬誤之處不少,有價值的內(nèi)容也很多。在這本書里感受到的玄宗和楊貴妃更像是一對兒很有小資情調(diào)的恩愛夫婦。比如《醒酒花》一則記載:“明皇與貴妃幸華清宮,因宿酒初醒,憑妃子肩同看木芍藥。上親折一枝與妃子遞嗅其艷,帝曰:不惟萱草忘憂,此花香艷,尤能醒酒。”還有《解語花》一則:“太液池有千葉白蓮數(shù)枝盛開,帝與貴戚宴賞焉,左右皆嘆羨。久之,帝指貴妃示于左右曰:爭如我解語花。”玄宗對楊貴妃的寵愛,躍然紙上。
不過看得多了,也覺得玄宗有點太愛炫耀和得瑟,《被底鴛鴦》一則有記:一次,玄宗跟楊貴妃一起去興慶池避暑,“晝寢于水殿中”,宮嬪們湊在一起看雌雄兩只水鳥在水中嬉戲,玄宗又忍不住摻和進來,抱著楊貴妃在綃帳里對宮嬪們說:“你們喜歡看的那雌雄水鳥,怎么比得過我和貴妃這對被底鴛鴦?” 真不知道“秀恩愛,死得快”這句話,最早是不是給玄宗私人定制的。 玄宗和楊貴妃沉浸在甜蜜的愛情中,而楊家則洋溢著“快活一天是一天”的糜爛氣息。 這其中,楊國忠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楊國忠是楊貴妃的族兄,早年就是一喜歡賭博、欠債不還的混混兒,《新唐書》說他“無行檢,不為姻族齒”,但他畢竟是貴妃的“娘家人”,所以頗受玄宗的信任,加之他本人又巧為鉆營,在官場上平步青云,天寶十一年竟當?shù)綀?zhí)掌國柄的宰相,身兼四十余職,大權(quán)獨攬。然后就貪污腐敗、排擠人才,把國家搞得烏煙瘴氣,民不聊生。他個人的生活極其糜爛,《開元天寶遺事》中對此記載甚多:《移春檻》寫他把無數(shù)奇花異草裝在一個超級大的花車里,讓人牽著,他走到哪里,花車跟到哪里,隨時欣賞;《四香閣》寫他每逢春天就“用沉香為閣、檀香為欄,麝香、乳香篩土和為泥飾壁”,然后聚集賓客在這奢靡瑰麗的“香樓”上賞花。
網(wǎng)絡(luò)配圖
唐朝學者鄭處誨在《明皇雜錄》中的記載,更加觸目驚心:玄宗將要去華清宮,楊貴妃的姊妹們跟著一起去,互相比賽著誰的車子裝飾得最漂亮,她們把一輛牛車“飾以金翠,間以珠玉,一車之費,不下數(shù)十萬貫”。結(jié)果遍身珠寶的車子實在太沉了,牛根本拉不動,只好上奏玄宗,請求改成騎馬去。于是又競購名馬,“以黃金為銜籠,組繡為障泥(馬背兩旁擋土的墊子),炳炳照灼,觀者如堵”。楊國忠正好與賓客坐在門口,看到這幕景象,對眾賓客說:“我們家原本就是普通百姓,因為貴妃的緣故,到了現(xiàn)在這個地步。我也不知道將來是個什么下場,反正估計不會有什么好名聲,不如現(xiàn)在趁著富貴及時行樂吧!” 歷史無數(shù)次的證明,那種“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的人,一般都是被洪水淹死的。
一首詭詩的謎底 李遐周是大唐玄宗時代很有名的術(shù)士,天寶末年突然隱去,只在住所的墻壁上留下一些其意難測的詩,其中有一則,在歷史上十分有名:“燕市人皆去,函關(guān)馬不歸。若逢山下鬼,環(huán)上系羅衣。” 誰也不知道這首讀來詭異的詩到底想要說什么,直到天寶十四年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 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鎮(zhèn)節(jié)度使的安祿山,以奉密詔討伐楊國忠為借口,率領(lǐng)20萬將士,在范陽起兵造反,是謂“安史之亂”。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長期生活在升平安樂之中的唐軍,訓練松懈、軍紀廢弛、腐敗不堪,缺乏斗志,根本無法與安祿山的鐵騎抗衡,河北河南各郡縣相繼失陷。慘遭蹂躪的百姓尸骨遍野,《舊唐書》記載“中間畿內(nèi),不滿千戶,人煙斷絕,千里蕭條”。叛軍的兵鋒很快指向首都長安的最后一道防線——潼關(guān)。老謀深算的哥舒翰堅守潼關(guān)不出,安祿山久攻不下,糧草告急,士氣受沮,就在他進退兩難之時,唐玄宗卻聽信楊國忠讒言,強迫哥舒翰開關(guān)迎敵,靈寶西原一戰(zhàn),唐軍慘敗,20萬大軍僅逃回8000人,長安失陷在即。
歷史終于走到了馬嵬驛。 《楊太真外傳》中這樣描述:“潼關(guān)失守,上幸巴蜀,貴妃從。至馬嵬,右龍武將軍陳玄禮懼兵亂,乃謂軍士曰:‘今天下崩離,萬乘震蕩,豈不由楊國忠割剝庶,以至于此。若不誅之,何以謝天下?’眾曰:‘念之久矣!’” 對誅殺楊國忠“念之久矣”的禁軍將士一擁而上,殺死了楊國忠。玄宗聽聞此事,萬般無奈,只好出驛門勞軍,禁軍卻不肯解圍,玄宗不知道這是為什么,高力士說:“楊國忠死了,貴妃是楊國忠的妹妹,猶在陛下左右,將士們怎么能甘心呢?” 玄宗“不忍歸行宮,于巷中倚杖欹首而立,圣情昏默,久而不進”,逡巡了很久,才慢慢步入行宮,挽著楊貴妃走出廳門,至馬道北墻口而別之,“妃位涕鳴咽,語不勝情”,對玄宗說:“愿皇上好好保重身體,我有負國恩,死而無憾,希望讓我在死前拜拜佛吧?!毙谕纯嗖豢暗卣f:“愿妃子來世能托生在好的地方?!?
“力士遂縊(楊貴妃)于佛堂前之梨樹下?!?直到這時,人們才明白了李遐周的那首詩里預(yù)言的是什么:“燕市人皆去”指安祿山從燕趙之地出兵,“函關(guān)馬不歸”指哥舒翰敗于潼關(guān),“若逢山下鬼”指嵬字,即馬嵬驛也?!碍h(huán)上系羅衣”,楊貴妃名玉環(huán),被高力士以羅巾勒死。
網(wǎng)絡(luò)配圖
如果說上一次的惡奴揚鞭,公主墜馬,是一次震動朝野的“馬震”,那么馬嵬驛的兵變,楊貴妃殞命,則是一次震動歷史的“馬震”。 今天的人們,喜歡從各個角度賞析、玩味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甚至編排出“馬震”來滿足某種重口味的需求,但是往往忘記了,此二人的悲劇結(jié)局頗有些咎由自取。歷史上不乏迷戀女色的帝王,但不是個個都像玄宗這樣把國家大事交給愛妃的家人,縱容其貪贓枉法、巧取豪奪;歷史上也不乏芳華絕代的皇妃,但并不是個個都像楊貴妃這樣縱容家人操弄權(quán)柄、禍亂朝綱——而玄宗對楊家的驕縱和重用,無疑是“安史之亂”最重要的成因之一,更何況玄宗與楊貴妃無論怎樣“回看血淚相和流”,也不如安史之亂給萬千百姓帶來的生靈涂炭更加悲慘。 “玄宗八月十五日夜與貴妃臨太液池,憑欄望月不盡,帝意不快,遂敕令左右:‘于池西岸別筑百尺高臺,與吾妃子來年望月’。后經(jīng)祿山之兵,不復(fù)置焉,惟有基址而已?!?這是《開元天寶遺事》的倒數(shù)第三篇,取名《望月臺》,文字雖短,讀來令人傷古懷今,惆悵不已。歲月悠悠,世間多少事,想來竟皆是“憑欄望月不盡,惟有基址而已”。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