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古語叫,巾幗不讓須眉,意思就是女人并不比男人能力差,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女人能頂半邊天。在古代,男人可以做皇帝,女人也想做,但做成的就只有女皇武則天了,武則天不但當上了皇帝,還把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真正讓天下人見證了什么叫做巾幗不讓須眉。為此我們偉大領袖毛主席都不得不夸贊武則天,說她確實是個治國之才,不但有容人之量,又有識人之智,還有用人之術。
但在皇族家庭,親情淡如水,擁有這么一個手腕強硬,霸道狠毒和迷戀權力的母親,武則天的兒女們可是受夠了罪,他們被武則天貶的貶,殺的殺,囚的囚,每天都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的活在恐懼中,即便有幸躲過母親的殺戮,又慘死于他人之手,最終善終的只有相王李旦,就是后來的唐睿宗。
網絡配圖
武則天第一任丈夫是唐太宗李世民,但當時李世民已經年邁,與武則天沒在一起多長時間就死了,武則天后來成了李治的妃子。她運用手段扳倒蕭淑妃和王皇后,坐上了皇后的之位,和高宗李治生育了四男二女。
長子李弘仁孝寬厚,勤政愛民,當太子期間體恤民間疾苦,多次為蒙冤之人申請寬大處理,他的言行深得高宗李治喜愛,但身體孱弱,自幼多病,在上元2年,猝然離世,時年23歲,高宗十分痛心,破例追加李弘為皇帝,厚葬于洛陽郊區(qū)。
次子李賢是武后第二個兒子,在李弘死后被冊立為太子,李賢為人容貌清秀,才思敏捷,舉止穩(wěn)重,為太子期間處理國事有章有度,深受朝臣稱贊。但李賢雖然貴為太子卻因權力問題和武后關系緊張,當時宮中流言李賢并非武后親生,而是武后姐姐韓國夫人與高宗的兒子,李賢聽到后更加驚恐不安。
儀鳳四年,有人告發(fā)李賢密謀反叛,并在太子所居東宮中搜出上百具鎧甲,武后勸說高宗將李賢貶為庶人,幽禁在長安。永淳二年,李賢被流放巴州。文明元年,武則天廢帝主政,遣酷吏丘神勣赴巴州校檢李賢居所。丘神勣至巴州拘禁李賢,逼令自盡,終年二十九歲。
網絡配圖
李賢為皇太子期間,也想緩和與武后的關系,為了勸諫母后武則天放下權力,曾作詩《黃臺瓜辭》送給武則天,詩曰: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猶自可,摘絕抱蔓歸。雖然李賢用心良苦,但在權力爭奪中還是難逃一死。
三子李顯在二哥被廢后,立為太子。弘道元年即皇帝位,此時武則天臨朝稱制,但一年后,李顯被罷黜,流放到均州、房州等地,流放期間被武后嚴加看管。武則天當上皇帝后,殺了很多李氏家族的皇子,李顯也整日提心吊膽,看到洛陽的使者就瑟瑟發(fā)抖。
神龍元年,武則天病重,大臣張諫之等發(fā)動政變,李顯再次當上皇帝,但主政后過度放縱皇后韋氏,慘遭毒死,享年55歲。
四子李旦先前被武則天立為傀儡皇帝,武則天建立武周王朝后,又把他降為相王。唐中宗死后,韋氏亂權,李旦平定韋氏之亂,被推舉為皇帝。先天元年,把皇位禪讓給李隆基,退居幕后,壽終54歲,為武則天子女中唯一善終的皇子。
網絡配圖
武則天的長女是安定公主,早年夭亡,有說法是武則天為了扳倒王皇后,親手掐死了自己的女兒,但無史料記載,具體原因不得而知。
次女太平公主,深得武則天的喜愛,在武周王朝和唐睿宗時期權傾一時,后在權力斗爭中,被李隆基率先出手殺死。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