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聽課后反思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所謂反思就是能夠迅速從一個場景和事態(tài)中抽身出來,看自己在前一個場景和事態(tài)中自己的表現(xiàn)。那么什么樣的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聽課后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為使我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得到盡快提高,根據我校的實際情況,建立健全課堂教學管理制度,我校近幾年來開展了領導走進課堂、重點人員跟蹤聽課、隨堂聽課。在這一系列的活動中,我們走進教室、親臨課堂、關注教師、了解同學、感受最真實的“原生態(tài)”課堂。雖然對我校小學課堂教學的現(xiàn)狀有幾分的欣慰,但也有憂慮和考慮,正是所謂的“喜憂參半”。為此,我把我校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自己的對策分析提出來,與大家一起研討。
一、存在的問題
1、沒有對教材和《課程規(guī)范》進行認真的研讀,對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掌握不到位,對本節(jié)課同學所要獲得的知識、形成的技能和能力的了解不夠準確,對知識的前后聯(lián)系、本節(jié)課知識的地位、作用的理解不完整。沒有很好地進行優(yōu)秀教案,優(yōu)秀教案的使用價值不高。
3、課堂教學的隨意性。教師因為沒有精心地設計好教學設計,對整個教學的流程心中無數(shù),對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障礙沒有做好課前的預設,沒有對整堂課進行全面安排和考慮,隨心所欲,結構松散,環(huán)節(jié)零亂,層次模糊。
4、課堂教學的盲目性。因為教師對教材、《課標》的閱讀、理解不到位,對知識的重難點和關鍵掌握不準確,該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式、方法、手段心中無底,致使知識、技能得不到有效落實,知識得不到聯(lián)系和拓展。
5、課堂教學時效性差。教師的教學時間觀不強,不能很好地向40分鐘要質量,對每個環(huán)節(jié)所用時間掌握不好,耗時耗量,效果大打折扣。
6、同學主動學習欲望不強。在聽的18節(jié)課中,除有1節(jié)科學課同學表示出一定的學習欲望外,其他17節(jié)課大多數(shù)同學處于盲目、隨從狀態(tài),甚至有的同學玩弄東西,對教師的講解漠不關心。
7、主動參與學習的同學人數(shù)太少。在課堂上,大多數(shù)同學不能積極主動地發(fā)言,不樂意表達自身的意見,課堂氣氛沉悶,同學參與面小,反饋面小,考慮問題、回答問題積極的同學平均缺乏全班人數(shù)的20%,仍有80%以上的同學處于被動、機械接受狀態(tài)。
8、同學之間的交流有待加強。在課堂中,同學對回答問題者不關注,不傾聽同學的發(fā)言,也不能和時做出補充評價,學習狀況松散、拖拉,缺少相互促進,一起達成目標的氛圍。
9、語言隨意、語速快、層次不明、講述難分主次,掌握不好“精講多練”的尺度。教師在課堂中,語言不精確、欠科學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而自身往往不易覺察。尤其是學科術語的誤用、甚至不用,給同學正確掌握動作帶來了困擾和混亂。有些教師對要講的內容準備得很充沛,但講話的速度過快,語調缺少抑揚頓挫,使同學來不和考慮和體會。語言層次不明,缺乏適當?shù)?量化處置,形同堆物,無主次之分。他們在教學流程中,過于追求面面俱到,每一個細節(jié)都講深講透,但頭緒繁雜,又難分主次,課堂容量過大,時常是完不成教學任務,造成“拖堂”。雖然教師講得滔滔不絕,同學卻應接不暇,理不清線索,聽的多,練習次數(shù)少,難免發(fā)生厭倦情緒。
10、方法單調乏味,同學不感興趣。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滿足于對教材內容的簡單機械的重復,依照參考書的方法設計直敘,不敢越雷池半步;很少設計出較新穎的練習方法,不注重鼓勵、褒揚、啟發(fā)同學,而是批評、指責同學,挫傷了同學練習的積極性。同學興趣因此很受影響,造成課堂效率低下,能力訓練目標難以完成。
11、沒有形成對自身有實用的教學模式。即使有,也出現(xiàn)對自身所采用的教學模式的認識模糊,不能很好地掌握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時間等問題。
12、講授式。重結果而輕過程,不能讓同學在“動手、動口、動腦”中理解知識、結論的發(fā)生和形成過程。
13、小組合作、討論、探究等學習活動,只聽安排,沒見落實,只是流于形式。
14、語文課堂只追求“書聲瑯瑯”卻忽視“靜思默想”,“想怎么讀就怎么讀”成為一些教師所謂“張揚個性”的“招數(shù)”,但“思”和“悟”的缺失讓“讀”的作用、功能打了折扣。
15、一些教師過分強調整體掌握,處處放心不下,但在有限的教學時間里又無法引導同學深讀,導致同學難以深入品讀、理解、感悟。
16、教師沒有正確掌握閱讀教學的重點,只滿足于文本的簡單出現(xiàn)和記憶,對如何培養(yǎng)同學探究性閱讀和發(fā)明性閱讀的能力找不到有效的途徑和方法。
由聽課可以看出,我們的同學不用老師的作業(yè)壓著就不去學習,處于一種被動學習的局面。對于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我們可以這樣概括:教師講解多,同學考慮少;一問一答多,探索交流少;操練記憶多,鼓勵創(chuàng)新少;強求一致多,發(fā)展個性少;照本宣科多,智力活動少;顯性內容多,隱性內容少;應付任務多,精神樂趣少;批評指責多,鼓勵褒揚少;所以,必需改變舊的教學模式,讓同學成為學習的主人,激勵同學,使同學獲得全面主動的發(fā)展。
二、問題分析
1、教學管理存在單薄環(huán)節(jié)。其表示為:
(1)領導深入課堂聽課的次數(shù)偏少,沒有和時了解本校教師的課堂教學現(xiàn)狀,指導力度不大。
(2)教學設計檢查只重視數(shù)量而忽視質量,沒有對教師教學方案的可操性和實用性等方面進行檢查和評價。
2、《課標》、教材、教學用書的學習鉆研不到位。其表示為:
(1)解讀《課標》、教材的能力低,無法準確掌握《課標》的要求、教材的編寫意圖和特點、教學用書的說明和建議。
(2)忽視教材的前后聯(lián)系,對本節(jié)課、本單元的知識在小學學科中的地位、作用的理解不完整,對教學難度的掌握不準確。
(3)沒有認真、仔細地進行優(yōu)秀教案,不能“量身定做”自身的教學方案。
3、教師的課堂教學方法陳腐,教學能力低。
(1)認識的偏差。
其一,只要會背概念,會用公式、法則解題就夠了。
其二,“認真探究、動手操作、小組合作”等新的學習方式,被認為是“花架子”,得不到有效落實。
(2)憑經驗教學,學習主動性較差。沒有形成良好的反思習慣。缺乏交流。
(3)對自身平時教學要求不嚴格,養(yǎng)成了隨心所欲的不良教學習慣,不知不覺中逐步喪失自身的教學能力。
三、今后的對策
1、我們要加強教學管理,要經常深入課堂觀課、議課,須時掌握教師的課堂教學情況,強化指導力度。
2、認真鉆研《課程規(guī)范》和教材,掌握學科的整體要求和每學期、每單元、每課時的具體要求,掌握住學科特點和知識體系。
3、加強優(yōu)秀教案,創(chuàng)設生動具體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和課堂學習氛圍。
4、注重同學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學習方式方法的指導。
5、進一步提高教師自身素養(yǎng)、業(yè)務水平、教學能力。
6、注重同學的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
7、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改變保守的教學方式、方法。
總而言之,我們的課堂教學中還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只要敢于面對實際、面對問題,找準自身的缺乏,就能夠有效地改進我們的課堂教學方式,提高我們的教學效率。我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我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將會有新的飛躍。
【小學聽課后反思】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