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是春秋末期楚國人,由于自己的父親和哥哥被楚平王所害,不得不潛逃他國,伺機報仇。最后,他來到吳國,成為吳王闔閭重臣,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協(xié)同孫武帶兵攻入楚都,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以報父兄之仇。長期以來,伍子胥一直以來都是忠臣孝子形象,一生并沒有什么劣跡,但是,卻有兩個人,是他一生揮之不去的噩夢。
這兩個人都是伍子胥落魄時候的救命恩人,卻因他一句不輕不重的叮囑,一個橫劍自刎,一個投水而亡。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網(wǎng)絡配圖
伍子胥在逃亡過程中,荒不擇路,逃到長江之濱,后有楚國追兵,前有浩蕩江水,大有“天亡我也”的心境。正在焦急萬分之時,一條小船急速駛來,伍子胥上船后,小船迅速隱入蘆花蕩中,不見蹤影,岸上追兵悻悻而去。
漁翁不僅將伍子胥送到了對岸,還準備給伍子胥取來酒食飽餐一頓,伍子胥見漁翁走后,起了疑心,藏到了蘆葦深處。沒多久,漁翁帶著食物返了回來,卻沒看見人,于是低聲呼喚:‘蘆中人,蘆中人,豈非窮士乎?’如是再三,伍子胥才從蘆葦中走了出來。
網(wǎng)絡配圖
伍子胥吃完飯,千恩萬謝,臨行前,伍子胥將自己的祖?zhèn)鲗殑Α咝驱垳Y贈給漁丈人,并囑托漁丈人將他吃剩的東西好生掩埋,千萬不要泄露自己的行蹤。這本來就是一句不溫不火的叮囑,可是漁丈人頓感自己受辱,接過七星龍淵寶劍,橫劍自刎,說了一句伍子胥終生難以忘記的話:得伍胥者,賜粟五萬石,爵執(zhí)圭,豈圖取百金之劍乎?告發(fā)伍子胥可以得到五萬石糧食,還可封爵,我是那種貪圖利益的人嗎?搭救你只因為你是國家忠良,并不圖報,而今,你仍然疑我貪利少信,我只好以此劍示高潔。
伍子胥繼續(xù)逃亡,不久在江邊看到一位浣紗姑娘,自己饑渴難耐,看見姑娘竹筐里有飯,于是上前求乞。這個姑娘本來并不答應給他飯,可是伍子胥一再請求,姑娘頓生惻隱之心,慨然相贈。伍子胥飽餐之后,出于安全原因,又歲女子曰:"掩夫人之壺漿,無令其露。"女子嘆曰:"嗟乎!妾獨與母居三十年,自守貞明,不愿從適,何宜饋飯而與丈夫?越虧禮儀,妾不忍也。子行矣。"姑娘覺得人格受辱,自己三十歲未嫁人,始終保守著貞德,今日把飯贈給了陌生男子,本就壞了綱常禮儀,何況伍子胥還懷疑她的人品,隨即抱起一石,投水而死。
網(wǎng)絡配圖
這一次,伍子胥發(fā)誓要千金相贈,留下血書:“爾浣紗,我行乞;我腹飽,爾身溺。十年之后,千金報德!” 后來伍子胥成為吳國重臣,把千金投入這名女子當時跳水的地方,“千金小姐”由此而來。
春秋多義士,果然名不虛傳,他們重信輕利,舍生取義,高潔之行,我們很難理解,這難道就是時代悲哀。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