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早年登基,當時他的父親順治帝一節(jié)逝世(也有說去當和尚了),他身邊的長輩只有孝莊太后,而孝莊太后也是歷史上非常精明能干的女性,比呂后、武則天等也不遑多讓,孝莊太后為康熙治理江上,掃平了許多障礙。
康熙皇帝一直非常孝順這位奶奶,晚年孝莊太后身體健康狀況差,康熙皇帝的心情也隨著孝莊病情的好壞而變,孝莊病情加重,康熙便感到恐懼和擔憂,孝莊病情好轉(zhuǎn),康熙便如釋重負,而且康熙皇帝還經(jīng)常深夜親自跟奶奶喂藥,史料記載“親侍進藥,侍奉至夜半”。
康熙皇帝的孝順值得我們后人學習,康熙二十六年,孝莊太后已經(jīng)病入膏肓,這時康熙皇帝“衣不解帶,寢食俱廢,聞太皇太后聲息,即趨至塌前,凡有所需,手奉以進。”孝莊太后疼愛孫子,讓他回去休息一下,但他卻不愿意。
為了挽救奶奶的性命,康熙皇帝每天在公眾焚香祈禱,盡管如此孝莊太后的病情依舊加重,于是他采取了一項令人驚悚的措施,十二月初一凌晨,臘月寒冬,凜風刺骨,康熙率領(lǐng)著王公大臣從乾清宮步行走到天壇,為孝莊太后祈福,康熙還在祭文中寫到:“愿減臣齡,冀增太皇太后數(shù)年之壽?!比撼悸牭綗o不涕淚噴流。
盡管如此孝莊太后還是逝世了,生老病死是每個人都要經(jīng)歷的自然規(guī)律,不過孝莊太后在臨終前,卻留下一條遺命,她對康熙皇帝說:“我病若不起,皇帝斷勿割辮。”原來清朝滿人都留下辮子的,若遇到家中長輩逝世,則需要割掉辮子以表哀悼,還需要守孝27個月。
孝莊太后要求自己死后,康熙不需要割辮子,然而康熙并沒有遵守奶奶這條遺命,康熙二十六年,孝莊太后逝世,康熙卻毅然割辮守喪,并打算守滿二十七個月,但他是皇帝,日理萬機有許多事情需要處理,后來大臣紛紛表示:“以日易月,二十七日而除。”
康熙皇帝雖然公然違抗了孝莊太后的遺命,但卻贏得朝廷上一篇贊賞之聲,后世人對康熙的孝順行為,也十分敬仰,要是我們現(xiàn)代人對待父母,能做到康熙皇帝一半的孝順程度,父母們都該很欣慰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