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孩子與父親的脾氣秉性最為相像,可是朱元璋的強硬霸道與其后代的溫和順從截然不同,因此他時常擔心自己離世之后,后代之輩無人可以掌控局面,坐穩(wěn)江山。
有一個朱元璋和太子之間的小故事就可以看出他的良苦用心。朱標個性善良柔弱,對于父親的鐵血手腕不甚茍同,經(jīng)常進諫勸誡,朱元璋就讓他把地上那根渾身是刺的荊條用手撿起來,朱標站在荊條旁想方設法,最后還是只能放棄。朱元璋對他一笑說道:“因為有尖刺所以你不好拿起來,如果把刺都削掉就容易撿起,而我現(xiàn)在就是幫你把將來可能威脅你執(zhí)政的人,對江山穩(wěn)定造成危害的尖刺給清除掉,這對于你來說是多么大幫助啊。”朱元璋喜歡大開殺戒的原因就是為了幫助后代排除隱患,以此保證皇權的安全和社稷的穩(wěn)定。
朱元璋出身卑微,年少時就開始闖蕩江湖,受盡霸權欺凌投訴無門之苦,所以他內心當心痛恨仗勢欺人,痛恨狡猾欺騙,渴望建立一個清廉公正,幸福美好的光明朝代。在當上皇帝之前他就已經(jīng)指派多人撰寫律法,并且親自參與其中和大臣談論審議,而后制定并實行。十四世紀七十年代,他又和刑部一起制定出多達六百條的《大明律》。
法律制定完善,執(zhí)行必須堅決。朱元璋始終秉承每個人在法律面前不分階級不分貴賤的理念。朱元璋曾在糧草緊缺的打仗時期下令官兵禁酒,有一將領的兒子觸犯此條禁令被當場砍頭。有大臣求情說“看在將領正在戰(zhàn)場殺敵的份上,饒了他一命?!敝煸奥牶蟛淮笈皩幙晌业膶㈩I起兵謀反也不可以破壞我的法令!”說完就親手刺死他。
一些同朱元璋一起打仗奮斗過的大臣,自以為有功勞而驕傲自大并不把這些法律當回事,即使是有那么多的前車之鑒依然我行我素,任性妄為。如欺凌百姓,強占良田并打死官員的藍玉,不顧禮儀等級建造府第的周德興。朱元璋認為對于這種明知故犯,破壞法律,被處死是理所當然的,這不存在喜歡殺人和隨便殺人的問題。
朱元璋從草根成為一代帝王,中間經(jīng)歷了太多的痛苦磨難,戰(zhàn)爭中的殺戮以及階級的巨大轉變和財富落差使他心中產(chǎn)生嚴重創(chuàng)傷。他開始變得多疑,不信任周圍的任何人,有時會產(chǎn)生幻覺分不清這是真實的還是夢境,所有的情緒交結在一起讓他慢慢患上被害妄想癥。雖然成立錦衣衛(wèi),密布各種眼線,但是他仍然終日不安,為了徹底解決心病從而大肆殺害心中懷疑的威脅。他通過不斷殺人的行為來增加內心的充實感,但是即使殺光了所有人,內心的自卑恐懼還是伴隨他的一生直至離世。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