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王保保,如果不是熟讀明史的人,大部分人對王保保并沒有正確的認知,身為一個元朝將領,王保保在元朝大廈將傾之際,頂著天災、人禍幾度打得明朝北伐寸步難行。在明史中王保保和陳友諒是僅有的能威脅朱元璋的奇才,尤其是王保保更是讓朱元璋心服口服。朱元璋將王保保評價為“天下奇男子”,自認明朝將領無人可及。
王保保原名擴廓帖木兒,1990年以前主流觀點認為王保保是河南沈丘的漢人,擴廓帖木兒是元順帝的賜名。在明史中也嘲諷王保?!巴袊孀谥眨淳秃斍莴F之名,以為美稱”。然而根據(jù)1990年出土的賽因赤答忽墓志銘顯示王保保確是蒙古人,在元朝末年王保保憑一人之力帶領蒙古人回光返照,連朱元璋都為之嘆惋。
王保保的主要擁護者是元朝漢軍世侯后裔,這些漢化的蒙古人與北方地主集團為王保保提供了武裝。王保保控制著山西、河北、河南,成為了一個被多方顧忌的大軍閥。王保保盤踞在北方,而陳友諒和朱元璋則占據(jù)著南方,三者呈現(xiàn)出三足鼎立的態(tài)勢。不過隨著朱元璋擊敗陳友諒,王保保集團變得越來越劣勢,調配資源和糧食都處于下風。
本來王保保的北方集團雖然處于劣勢,但絕非朱元璋能輕易打下來的,不過時運卻不在王保保一邊。元末動亂、黑死病相繼在王保保的勢力范圍內爆發(fā),饑荒戰(zhàn)亂讓王保保的軍隊陷入凋敝,沒有足夠時間休養(yǎng)生息的王保保面對錢糧富足的朱元璋,只能轉變戰(zhàn)略思路,放棄河南、山東,以山西為基地竭力抵抗。
由于王保保戰(zhàn)略性將元大都置于半放棄的地位,朱元璋以徐達為征虜大將軍,常遇春為征虜副將軍,率大軍出師北伐。徐達、常遇春出師后一路順馬平川攻取了元大都,不過元順帝已經(jīng)逃到了王保保的領地。王保保在山西憑借精銳兵力與常遇春進行了艱苦的搏戰(zhàn),最終常遇春憑借兵力優(yōu)勢取得決定性勝利,王保保只能率元軍向北逃奔。
王保保護著元朝新帝逃回蒙古草原,為了匡復元朝的大業(yè),他數(shù)次擊退明朝的進攻并伺機反攻。明朝將王保保視為心腹大患,認為“王保保狡猾狙詐,使其在,終必為寇,不如取之,永清沙漠”。為了永絕后患,朱元璋派徐達與王保保在蒙古草原上展開了殊死決戰(zhàn)。
王保保面對大軍壓境的明朝部隊沉著應戰(zhàn),先是用誘敵之計將明軍逐漸引入其縱深,然后佯裝敗逃,率領小部隊且戰(zhàn)且退,將明軍隊引入以逸待勞的蒙古主力之中,并于漠北成功伏擊,傾巢而出的明軍在此役中死傷殆盡,主將徐達只能狼狽逃回中原,元朝的命脈得以保住,此役是王保保生涯最輝煌戰(zhàn)績,也是明朝初年最慘痛的失利。
隨著王保保殺退明朝軍隊,朱元璋再也無力北伐,不過王保保也回天乏術,難以對明朝發(fā)動全面攻擊。明太祖朱元璋對王保保十分重視,他曾問手下“天下奇男子誰也?”,部下回答“常遇春將不過萬人,橫行無敵,真奇男子”,朱元璋大笑“遇春雖人杰,吾得而臣之。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p>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