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清朝,那必然會想起康乾盛世,當然,在歷史上,清朝有名的大臣們也不少,但是在這些有名的大臣當中,最有名的莫過于乾隆的大臣――和坤了。
說起和坤,對于不了解歷史的人來說,那第一印象肯定是來源于家喻戶曉的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了。然而,對于那些研究歷史,清晰歷史的人來說,這個名字在清朝的歷史上,可謂是再清晰不過了。
讓大家熟悉、能被大家記住的人物,不是為國為社會立下了大功的功臣,就是坑國坑社會坑出個大坑的罪臣。而和坤的有名,不是大家所想的前者是個功臣,而是坑國坑社會的罪臣。和坤的罪就罪在了“貪污”方面。而且貪污數(shù)目不小,金額巨大,但是,為什么和坤貪污了那么多的錢,卻還是換不來皇帝賜予的死刑呢?這就要讓你細細的琢磨琢磨了。
網(wǎng)絡配圖
和坤于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開始入政,步入仕途,由此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和坤為官時,曾多次擔任重要職務,同時也深得皇帝的喜愛,就憑皇帝把自己的十公主嫁給和坤的長子這一事情來看,就足以見得乾隆對于和坤的喜愛了,和坤也因此成為了皇親國戚,但是這也并不能成為和坤巨貪背后的不殺之因,那么,真相到底是什么呢?是什么讓乾隆皇帝如此放縱和坤,不殺貪污之臣和坤呢?
和坤這個人,那可是個文武雙全的全才呀,這在重武輕文,武多文少的滿族來說可謂是個“稀罕品”了。和坤同時也是個溫文爾雅之人,正和乾隆的胃口,說話辦事也挺好,懂得回避,不搶上司的風頭,這正和乾隆胃口,因此,乾隆是越看和坤越順眼。
乾隆,是個喜好文藝的人,就光寫詩,就寫了四萬多首詩,這詩量都可以趕上整個唐朝時代的詩了,同時,乾隆也是個喜歡搞古董收藏的人,古時的人都喜歡把東西蓋上屬于自己的印章,這位爺也不例外,不僅不例外,他還利用職位之便搞到了不少的藏品。乾隆除過喜歡文藝,喜歡收藏之外,還喜歡到處游玩。
這些東西,都是需要銀子的事情,但是吧,國庫又不能全用來給自個兒游玩,庫存少,能用的少,庫存多,能用的多,皇帝的日常開銷都是來源于的國庫,國庫一旦空了,也就意味著皇帝不能游玩收藏了,所以呀,乾隆就愁了,這該怎么辦呢。這時候,和坤有了主意。
網(wǎng)絡配圖
于是,和坤他就對皇帝老爺子說了,你爺爺說了不能加農(nóng)業(yè)稅,所以這稅咱加不動,加商業(yè)稅的話,又容易搞到我們自己人頭上,到時候弄的都不愉快就不好了,加鹽稅吧,既無你爺爺?shù)囊?guī)定,又不容易搞到我們自己人,而且,這里面油水也大了去了,所以,我們不妨把鹽稅提高了。
乾隆一聽,嘿,這方法好,就這么做了。結果,這鹽稅不加還好,一加不得了,把私鹽帶動起來了,皇帝的開銷也多了。但是吧,讓百姓們無緣無故的交錢,那肯定是不行的,少不了咒罵,可交出去的這錢是給皇帝老兒用的,但皇帝老兒,這么一個人,肯定是不會說出是他自己要用錢的,但是這鍋總得有個人來背,于是和坤又出來了,這次出來不是又要加什么東西,而是來替皇帝背黑鍋來了
和珅花了一輩子去貪污,可結果呢?和珅一輩子總共貪了多少錢呢?粗粗測算一下也有8-11億兩,而當時大清王朝一年的國庫收入也才7000萬兩。什么概念啊,全國上下的老百姓,免費給和珅工作十五年。這算什么,即使和珅貪污了100年的國庫收入,最終能逃得出皇帝的魔掌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乾隆也很聰明,我就讓你貪,你就好好給我辦事。
網(wǎng)絡配圖
為什么乾隆爺會那么喜歡和珅呢?簡單舉個例子,臺灣農(nóng)民起義,滿朝文武沒幾個人能夠解決這個問題。這時候,乾隆急了,說要御駕親征。那么和珅怎么做的呢。和珅說:臺灣區(qū)區(qū)彈丸之地,您要統(tǒng)治的是泱泱大國,國家沒有你不行。農(nóng)民起義,很簡單,無非是臺灣官員貪污問題,把臺灣官員替換掉就好了,沒必要興師動眾。就這么一句話,既拍了乾隆爺?shù)鸟R屁,又替乾隆爺解決了問題。身為老板,誰不喜歡這樣的人才啊。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