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中國古代的足球皇帝,人們第一個想起的應該是宋徽宗趙佶。
一個足球天子加上足球?qū)櫝几哔矗荒_把大宋江山踢進靖康之恥的萬劫不復之深淵。
其實,早在大唐時期,就已經(jīng)有以足球為愛好的皇帝,但人家并沒有因為愛好足球就把大唐搞得烏煙瘴氣,反而是將黨和國家的事業(yè)發(fā)揚光大。
二
中國足球最早起源于春秋時期,被稱為“蹴鞠”,“蹴”就是踢,“鞠”就是球,“蹴鞠”就是踢球。
隋唐時期,球的制作技術(shù)得到了極大的改進。
一是從實心球變成空心球。兩漢足球是用兩片皮縫制而成,里面塞滿動物的毛發(fā),踢得不遠,也容易壞。唐朝足球把皮裁成方塊,再用8片皮子組合縫成外殼,球的形狀更圓。
網(wǎng)絡配圖
二是球里面開始有“內(nèi)膽”。用動物的尿脬做成,可以往里面吹氣,“噓氣閉而吹之”,成為充氣球。球體變輕,能踢得更高更遠。
隨著技術(shù)的突破,蹴鞠運動逐漸流行起來,長安城里有不少球場,唐太宗就很喜歡踢球。
兒子高宗李治受父親影響,也對蹴鞠有興趣,尤其是喜歡看胡人踢球,“朕聞胡人善為擊鞠之戲,嘗一觀之”,當太子時或是即位初期,曾經(jīng)親自去看過胡人的蹴鞠比賽。
三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聽聞皇帝核心喜歡胡人蹴鞠,那幫胡人就挖空心思找機會在大唐皇帝天可汗面前露一手。
天朝政治環(huán)境中,一把手工程盛行。如果能得到皇帝核心的垂青,那蹴鞠事業(yè)就能上升為政府工程、國家意志,進入舉國體制的視野之中,經(jīng)費、資源是要多少有多少。
永徽三年,公元652年二月二十七,唐高宗登上長安城的安福門城樓,觀看正在帝都舉辦的“百戲”嘉年華活動,與民同樂。
按照李治自己的說法,去安福門并不是為了看胸口碎大石、上刀山下火海,口中噴火、利劍穿腹、美女歌舞、魔術(shù)雜耍這些稀奇百怪,“非為聲樂”。而是“欲以觀人情及風俗奢儉”,實地調(diào)研帝都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看看奢靡之風被剎住了沒有。
網(wǎng)絡配圖
百姓們并不知道皇帝心里的這個小九九,尤其是踢球的胡人們,覺得這是個在天可汗面前表演的大好機會。
高宗剛登上城樓,“即有群胡擊鞠”。這幫胡人就分成兩隊,開始踢起球來,把球踢得“一似鰾膠粘在身上的”,用頭、肩、背、腰、臀、胸、腹、膝、踝,無論身體的哪個部位,球都能滾來滾去終不落地。
比賽完畢,獲勝的一隊按照胡人習俗,將球呈獻給天可汗。
胡人以為,這么大汗淋漓的賣力表演一番,天可汗肯定龍心大悅,對大唐蹴鞠事業(yè)做出重要指示,“一定要把蹴鞠事業(yè)辦好”,改天再專門成立一個蹴鞠改革領導小組,發(fā)布《大唐蹴鞠改革總體方案》。
四
帝王心思,豈是這么容易就被人猜到的。
李治一回到宮里,就“焚此鞠”,將胡人進獻的球一把火燒了,扔進垃圾堆里。
高宗對此看得很清楚,胡人踢球給他看,“意謂朕篤好之也”,就是為了討他歡心,從他這套取資源和支持。
網(wǎng)絡配圖
一把火燒掉胡人進獻的球,就“冀杜胡人窺望之情,亦因以自誡”,斷了胡人對皇帝愛好的投其所好之心,也自我警示:皇帝愛好可以有,但不能成為某些人和某些集團拍馬迎合的途徑。
天子也是人,也要有愛好,這無可厚非。
關(guān)鍵是如何正視自己的愛好,把握好個人愛好與天子身份的平衡。
作為皇帝核心,唐高宗李治明白這個道理,這才有大唐疆域在他手上擴展到最大的成就。
蹴鞠小愛好,治國大境界。
古往今來,擁有和唐高宗同樣愛好的皇帝很多,很多。
但明白愛好和治國關(guān)系的皇帝,很少,很少。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