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陶淵明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主題概述。
詩作描寫詩人辭官歸田后的心境和生活情趣,表明詩人避開塵世的喧囂后,在悠然自得的田園生活中獲得了自由和恬靜的心境。
2.詩作中“心遠”一詞應(yīng)當(dāng)如何理解?
該詞統(tǒng)攝全詩,不僅對前三句進行了總結(jié)性的說明,而且開辟了后面幾句詩的境界,正因為“心遠”,無世間事物纏身,所以詩人能夠在東籬下悠然采菊,于閑暇中望山,欣賞群鳥在夕陽中還巢的美麗景色。
大自然的和諧,倦鳥還林的情景,給詩人以感觸。詩人能夠陶醉其中,是因為他的心靈超脫塵俗,融于自然。
3.關(guān)于陶淵明《飲酒(其五)》,蘇東坡這樣評述:“因采菊而見山,境與意會,此句最有妙處。近歲俗本皆作‘望南山’,則此一篇神氣都索然矣。”
你怎么理解蘇東坡的這段話?說說你的想法。
蘇軾認為,陶淵明在東籬采菊,無意間一抬頭,南山映入眼簾,一個“見”字寫出了一種無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與全詩營造的閑遠散淡的氛圍是吻合的
而“望”相比于“見”,更有目的性,更像是有意為之,破壞了詩歌自然而然、渾然天成的意境,因此說“俗本皆作‘望南山’,則此一篇神氣都索然矣”。
1.陶淵明的《飲酒(其五)》中表明詩人決意擺脫塵世的干擾,過閑適恬靜的生活的詩句是: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2.表達了詩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本文的主旨句)的詩句: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3.陶淵明《飲酒(其五)》中表現(xiàn)了怡然自得,恬淡閑適,熱愛自然,曠達胸襟的詩句是:采菊東籬下,悠悠見南山。
4.陶淵明的《飲酒(其五)》中表明作者本想說明白,卻又不可言傳的詩句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5.《飲酒(其五)》中與“可意會,不可言傳” (表現(xiàn)心與物遇,進入物我兩忘境界)意境相似的句子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6.表現(xiàn)自己俯仰之間悠然自得,與自然融為一體(反映詩人陶淵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現(xiàn)他悠游自在的隱居生活)的詩句是: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7.表明詩人擺脫塵世的干擾,過閑適恬靜的生活的詩句是: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8.富含哲理,寫出人生際遇實際只是人的一種感受的句子是: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9.描繪傍晚時分山中美麗景色的詩句是: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