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播劇《武媚娘傳奇》的“袒胸”與“切胸”引來吐槽無數(shù),更引起人們對于唐代服飾應該是什么樣的爭議。其實,時尚流行從古至今的規(guī)律都是年年歲歲時有翻新,武則天一生所經(jīng)歷的時尚,與影視劇中的呈現(xiàn)相去甚遠。娛樂之外,我們來看看專業(yè)服飾研究者的介紹,歷史上武則天從少年到老年,真正的時髦該是什么樣。
從冪離到雪胸——武則天的時尚,范冰冰們不懂
文/揚眉劍舞
近日的熱播劇《武媚娘傳奇》重新引起了大家對于唐代時尚的關(guān)注,劇中華麗的服飾、高聳復雜的發(fā)飾,以及性感的袒胸裝,都成為熱議甚至爭論的話題。到底這些元素是否反映了唐代的實際情況?其實并不能用一個簡單的答案來回答。我們對于中國古代服飾的印象,往往停留在一成不變的臉譜式概念,簡單地認為唐代以肥為美、宋代清雅纖細。但其實古時流行變化的速度并不輸今日,甚至三五年便會有所改變。自入宮到退位,武則天一生歷經(jīng)初唐至盛唐近七十年,這一段時間的宮廷服飾,不管是從審美、妝發(fā)、服裝到面料、紋樣,都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撇開影視劇不談,不妨來看看武則天這一生所跨越的唐朝流行史。
一 纖細保守的舊朝遺韻
貞觀年間的女裝,領口、裙腰較高,身材纖瘦。繪圖/燕王王非
武則天生于武德七年(624年),貞觀十一年(637年)十四歲時入宮,在當了十二年才人之后,隨沒有子女的嬪妃們一起入感業(yè)寺為尼。貞觀距唐代開國不遠,女裝風格尚與北朝后期、隋類似,崇尚纖細的身形并相對保守。
“紅衫窄裹小擷臂”,上衣多為交領或圓領襦衫,不論是平時所穿的窄袖短衫子,還是宮廷貴婦的大袖襦衫,領口相交的位置都很高。此時裙腰位置也極高,甚至束至胸上腋下,幾近領口。大量使用北朝以來即已流行的肩帶裙,裙擺寬闊拖地,所以宮女、婢女在室外行走或勞作時,還會在腰胯部束帶,將裙擺收攏高便于行事,露出裙內(nèi)所穿的條紋?。裙色則以紅綠、紅藍、紅白、紅黃長條間色為多,可稱為“間裙”或“間彩裙”。
當時一般發(fā)型仍有濃郁隋風,鬢發(fā)收攏服帖,頭頂則以低矮的層疊盤繞型發(fā)髻為主,或盤繞成單髻,或帶鬟雙髻。有一種挽發(fā)收攏至腦后,自下翻轉(zhuǎn)而上成的高髻,自出現(xiàn)以來,很快從宮中開始自上而下流行開來,即文獻所稱的“唐武德中,宮中梳半翻髻”,皇甫德給唐太宗上書就說過“俗尚高髻,是宮中所化也”。
唐初服飾上的保守,除了領口、裙腰較高以外,還體現(xiàn)在婦女出行的遮蔽上。當時的宮人、王公之家的貴婦不僅平時遵守禮教,衣裝嚴裹,出行乘馬時,也須頭戴一種障面蔽塵之巾“冪離”,全身上下檔得嚴嚴實實的,“全身障蔽,不欲途路窺之”。
二 步入開放的高宗朝
高宗初婦女出行所戴薄紗較長的帷帽繪圖/燕王王非
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武則天再度入宮,之后被封為二品昭儀,一步步確立自己在宮中的地位,登上皇后之位。這時唐代女裝的風格也悄然開始發(fā)生了變化,崇尚的身形從瘦弱轉(zhuǎn)為更加挺拔,風氣也漸開放。
上衣領口逐漸流行圓領袒胸式,長袖衫之外多再套一件短袖衫,衣袖緣的裝飾也逐漸增多。短袖衫下擺常常不束在裙內(nèi),有時甚至只系合第一枚扣袢,而下擺打開。此時長裙束腰的位置開始略往下移至胸,露乳的程度增大,但依然裙腰緊束,下擺寬闊,整體呈三角鐘狀。緊束胸腰的形象為時人所欣賞,如當時僧人法宣《和趙王觀妓》中的“城中畫廣黛,宮里束纖腰”,劉希夷《公子行》“愿作輕羅著細腰”所贊譽的一樣。
發(fā)髻的種類和形態(tài)變得更加豐富,除了發(fā)展得更加飽滿高大的半翻髻外,各種各樣的單、雙鬟髻也大為流行,小者如指,大者如拳,長者似角;還有的余發(fā)不回繞成環(huán),隨意垂下。宮廷貴婦還有更加夸張的鬟髻,環(huán)徑加倍擴大,成為醒目的左右兩大鬟,也是舞女的常用表演發(fā)型。
此時婦女出行也逐漸拋棄障蔽全身的冪離,而只在帽檐綴一圈到頸部的薄紗遮擋的帷帽,帷帽的薄紗拖裙還逐漸縮短,“施裙到頸,漸為淺露”。高宗雖幾次下敕禁斷,認為“百官家口,咸預士流,至于衢路之間,豈可全無障蔽”,但“旋又仍舊”,開放的風氣似乎要開始一發(fā)不可收拾。
三 武周風華麗綻放
武周時的女性造型,雪胸袒露,衣料華麗,石榴紅裙顏色濃艷。繪圖/燕王王非
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高宗稱天皇,武則天稱天后,政事皆由武后處理。載初元年(689年),武則天正式稱帝,改國號為“周”,直至神龍元年(705年)被迫退位。隨著女性政治地位的大幅提高,唐代女裝風格也有很大的轉(zhuǎn)變。這一時期可算是唐代女性形象最從容自信、豐滿勻稱、曲線優(yōu)美的一段時間,同時著裝風氣也最為開放和暴露,裝飾也逐步走向華麗。作為一個女性當權(quán)的時代,這也是合乎情理的轉(zhuǎn)變。
首先最引人注目的是對于展露身材的自信。上衣領式轉(zhuǎn)為以直領對襟為主,外套短袖衫也大多為下擺不掖入裙腰的直領衣?!胺坌匕胙谝汕缪保捎陬I式的改變,以及裙腰位置的進一步下移,女性袒露豐滿胸部的程度也大大增加,從出土武周時期的陶俑、壁畫上看,酥胸半露的形象極多,程度甚至在今日看來都略顯夸張。
裙裝的顏色慣用大紅、綠等濃艷強烈的顏色,其中紅裙的記載尤多,常常被稱為“石榴裙”,武則天本人便有名句“開箱驗取石榴裙”。由于裙擺的貼身程度和垂墜感加強,身形曲線則被勾勒得更加修長優(yōu)美,裙擺前緣則被高高的履頭所挑起。
上層社會女性衣料越發(fā)鋪張奢侈,在衣緣用錦料的做法越來越多,甚至整件短袖、背子均用富麗堂皇的大花錦繡制作。衫子和單色長裙上也常印染有各種散點、花朵紋樣,還出現(xiàn)一種在裙窄條中嵌滿鋪滿花樣、云氣的裝飾法。
發(fā)型也變得更加蓬松,尤其兩鬢隆起為“云鬢”狀,不再是初唐收攏服帖的狀態(tài)。同時還出現(xiàn)了各種形態(tài)的假髻,以簪釵、系帶固定,并裝飾各種華麗鈿飾和步搖簪釵。
武周風一直維持到了開元前期,而唐代婦女崇尚豐腴為美,衣著寬松的風尚,則是楊貴妃登場之后的后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