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難客 氣質(zhì)美如蘭,才華復(fù)比仙。天生成孤癖人 皆罕。你道是唆肉食——腥膻,視綺羅——俗 厭。卻不知太高人愈妒,過潔世同嫌??蓢@ 這,青燈古殿人將老;辜負了,紅粉朱樓春色 闌。到頭來,依舊是風(fēng)塵骯臟違心愿。好一 似,無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須,王孫公子嘆無 緣。
【詩詞鑒賞】這首曲是唱妙玉的。
《世難容》,是說不被社會所容。
妙玉是個出眾的才女,詩書琴棋樣樣皆通?!鞍季ю^聯(lián)詩悲寂寞”一回,湘云和黛玉賞月作詩,都要恭而敬之地向妙玉請教。黛玉還稱妙玉是“詩仙”,要知道黛玉是不輕易恭維哪一位的。她愛潔成癖,劉姥姥站過的地方她要用水沖刷,還不許送水的小腸跨進庵門一步,似乎有些不近人情了??墒菑乃某錾怼⒕秤隹紤],這種性格就可以理解了。她出身宦門,聰慧無比,又自幼就與世隔絕,誰能理解她的苦悶?她又偏偏住進大觀園里,同她年齡仿佛的貴族小姐們就在她周圍過著花團錦簇的繁華生活,可她卻凄凄楚楚地守著青燈古佛,敲著木魚念經(jīng),木乃伊般地打坐。要知道她僅僅是十幾歲的女孩子呀,“命運”是多么殘酷!如果說賈家的千金們?nèi)蘸筮€有一段甜蜜的生活可以回憶,妙玉可就連這么一點慰藉也沒有,一苦到底。最后一句里的“王孫公子”,有人理解是寶玉,因妙玉對寶玉有一種微妙的感情,寶玉也很尊重她。但從曲子行文看,還是作泛稱來理解為好。這樣一個才貌雙全的小尼姑,自然是那些統(tǒng)绔子弟艷羨的對象。
喜冤家 中山狼,無情獸,全不念當(dāng)日根由。一味 的驕奢淫蕩貪歡媾。窺著那,侯門艷質(zhì)如蒲 柳;作踐的,公府干金似下流。嘆芳魂艷魄, 一載蕩悠悠。
【詩詞鑒賞】這首曲是唱迎春的。
《喜冤家》,意思由于錯誤的婚配遇上了冤家對頭。
迎春的悲劇是其父賈赦一手造成的。按孫紹祖的說法,是賈政花了孫家五千銀子,拿迎春抵了債。作者一再用“中山狼”稱呼孫紹祖,因為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惡棍。“他一味好色,好賭酗酒,家中所有的媳婦.丫頭將及淫遍?!边@就是他“驕奢淫蕩貪歡婿”的注腳。迎春勸兩次,他就罵迎春是“酯汁老婆擰出來的”,“好不好,打一頓攆在下房里睡去!”完全是一副流氓嘴臉。迎春這位公府千金哪里經(jīng)過這個?回到家里啼哭訴苦,王夫人也只能說說“我的兒,這也是你的命”之類既像安慰又像勸導(dǎo)的話。迎春只提出一點可憐的要求:“還得在園里舊房子里住得三五天,死也甘心了?!睅滋旌螅瑢O家來人接,她“只得勉強忍情作辭”,回到“狼窟”里去。曹雪芹寫了八十回的《紅樓夢》就在這個地方絕筆,使我們看不到作者怎樣寫迎春“一載赴黃粱”的慘狀了。高鶚續(xù)寫的“還孽債迎女返真元”的情節(jié),雖然基本體現(xiàn)了原作者的意圖,但嫌太草草了。
虛花悟 將那三春看破,桃紅柳綠待如何?把這韶 華打滅,覓那清淡天和。說什么,天上天桃 盛,云中杏蕊多,到頭來誰把秋捱過?則看那, 白楊村里人嗚咽,青楓林下鬼吟哦。更兼 著,連天衰草遮墳?zāi)埂_@的是,昨貧今富人勞 碌,春榮秋謝花折磨、似這般,生關(guān)死劫誰能 躲?聞?wù)f道,西方寶樹喚婆婆,上結(jié)著長生 果。
【詩詞鑒賞】這首曲是唱惜春的。
《虛花悟》徹底明白了榮華富貴都使虛幻無據(jù)之意。
這首曲子同前面的《好了歌解注》一樣,極力鋪張渲染,說榮華富貴瞬息即逝,不要以“假”當(dāng)“真”,不要執(zhí)迷不悟。惜春就“悟”了。第七回里寫周瑞家的給她去送宮花,惜春笑著說:“我這里正和智能說,我明兒也剃了頭同她作姑子去呢,可巧又送了花兒來;若剃了頭,可把這花兒戴在那里呢?”那么小的年紀,還沒受什么挫折,就一心想出家,有些不合情理。作者出于否定賈家腐朽生活的需要,在十二釵中安排這樣一個人物,而且同全書格調(diào)一致,讀者也就承認了。第七十四回寫她和嫂子尤氏的一場口角,惜春氣憤地說:“我只知道保得住我就夠了,不管你們。從此以后,你們有事別累我!”她要與寧府的骯臟生活“劃清界限”。尤氏譏諷她:“可知你是個心冷口冷心狠意狠的人?!毕Т悍创较嘧I: “古人也曾說的,‘不作狠心人,難得自了漢’。我清清白白的一個人,為什么教你們帶累壞了我!”尤氏被刺到痛處,便不敢再說下去。這些描寫說明惜春出家是對惡濁的現(xiàn)實所能采取的惟一的抗議形式。她將來要“紹衣乞食”,和叫花子差不多,“長生果”肯定是吃不到的。
其實這首曲子也不單為惜春而設(shè),更多的句子是作者直接抒發(fā)幻滅后的悲哀,悲觀的氣氛太濃重了。
聰明累 機關(guān)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 心已碎,死后性空靈。家富人寧,終有個家散 人亡各奔騰。枉費了,意懸懸半世心;好一 似,蕩悠悠三更夢。忽喇喇似大廈傾,昏慘慘似 燈將盡。呀!一場辛苦忽悲辛。嘆人世,終難 定!
【詩詞鑒賞】這首曲是唱王熙鳳的。
《聰明誤》,是知進不知退,聰明反被聰明誤之意。
鳳姐是作者著力刻畫、塑造的人物,也是最成功的一個典型。她是榮府內(nèi)實際上的第一號當(dāng)權(quán)人物,各類人物都圍繞著她活動著。對于她,人們有各種各樣的評價,我們還是先來看看作者對她的看法。第六十五回里,賈璉的心腹小腸興兒對著尤二姐議論鳳姐說:“若提起我們奶奶來,心里歹毒,口里尖快……如今合家大小除了老太太、太太兩個人,沒有不恨她的,只不過面子情兒怕她。皆因她一時看的人都不及她,只一味哄著老太太、太太兩個人喜歡。她說一是一,說二是二,沒有人敢攔她。又恨不得把銀子錢省下來堆成山,好叫老太太、太太說她會過日子。殊不知苦了下人,她討好兒。估著有好事,她就不等別人去說?她先抓尖兒;或有了不好事或她自己錯了,她便一縮頭推到別人身上來,她還在旁邊撥火兒?!边@些話是通過興兒的嘴說出來的,實際上就是作者的看法。她是封建階級中最有才干,也是最貪得無磨的一個。在“弄權(quán)鐵檻寺”一回里,她對老尼靜虛說:“你素日知道我的,從來不信什么是陰司地獄報應(yīng)的。憑是什么事,我說要行就行?!睘榱巳сy子,她略施一點小手段,就害死了張金哥和長安守備的兒子。此外還有賈瑞、鮑二家的、尤二姐等人都先后死在她手里。興兒還說她:“嘴甜心苦,兩面三刀;上頭一臉笑,腳下使絆子;明是一把火,暗是一把刀,都占全了。”她是賈家這座大廈的頂梁柱,同時又是這座大廈的蛀蟲;她照管著賈家6“長明燈”,又恨不得一口喝干燈里的油。、連她自己都承認“若按私心藏奸上論,我也太行毒了,也該抽頭退步。”實際上她一步也沒退,當(dāng)忽喇喇大廈傾倒時,第一個就要把她壓死。脂硯齋批語透露,在賈家敗落后,她要被關(guān)押在“獄神廟”,有一番“身微運蹇”、“回首慘痛”的經(jīng)歷,最后凄慘地死去。
留余慶 留余慶,留余慶,忽遇恩人;幸娘親,幸 娘親,積得陰功。勸人生,濟困扶窮。休似俺 那愛銀錢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減, 上有蒼穹。
【詩詞鑒賞】這首曲是唱巧姐的。
《留余慶》的題名出自俗語“積善人家慶有余”;這句俗話又出自《易經(jīng)·坤卦》:“積善之家,必有余慶”。意謂前人積德,后人沾惠。
巧姐在大觀園十二釵中年齡最小,因她尚未長大成人,所以作者沒有去刻畫她的個性。她的命運取決于其母王熙鳳。王熙鳳英雄一世,最后慘敗。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巧姐的命運就可以推知了。
劉姥姥在窮得過不去冬時,曾到賈府去求助。鳳姐對這個“芥豆之微”的窮親戚本來沒看起,但在無意中也救濟了她。曲中說的“積得陰功”,指的就是這件事。從此劉姥姥和賈家結(jié)下了緣分,先后三進榮國府,成為賈家興衰的見證人。連巧姐的名字還是劉姥姥給起的,當(dāng)時還恭維說:“她必長命百歲。日后大了,各人成家立業(yè),或一時有不隨心的事;必然遇難成祥,逢兇化吉,卻從這‘巧’字上來。”從曲子內(nèi)容看,在巧姐被其舅王仁等人推進火坑(很可能是賣給妓院)時,劉姥姥救她出來,使她“逢兇化吉”了.
晚韶華鏡里恩情,更那堪夢里功名!那美韶華去之何迅!再休提繡帳鴛衾。只這帶珠冠,披風(fēng)襖,也抵不了無常性命。雖說是,人生莫受老來貧,也須要陰駕積兒孫。氣昂昂頭戴管纓,光燦燦胸懸金印,威赫赫爵祿高登——昏慘慘黃泉路近。問古來將相可還存?也只是虛名兒與后人欽敬。
【詩詞鑒賞】這首曲是唱李紈的。
《晚韶華》,意思是晚年要榮耀一番。
李紈出身于官僚家庭,其父李守中為園子監(jiān)祭酒(類似國立貴族子弟大學(xué)校長)。自幼其父就教她讀《列女傳》之類的書,受封建倫理道德的黛陶,成為一名典型的淑女。青春喪偶,她能安之若素,只知道孝敬公婆和撫養(yǎng)兒子,此外一概不聞不問。她果然就是“稿木死灰”嗎?其實不然,她只不過是把苦痛和悲哀深深掩抑在內(nèi)心里不流露罷了。這種無法渲泄的痛苦,才是最深沉的痛苦。三十三回里,寶玉遭毒打,王夫人叫著賈珠的名字大哭: “若有你活著,便死一百個我也不管了!”這話猶如一針扎在李紈心上,她禁不住放聲痛哭。這大概是她苦痛心情僅有的一次流露。
李紈苦了一輩子,盡管晚年母以子貴,還是抵消不了她的悲劇命運,接著就死了。作者以“氣昂昂”、“光燦燦”、“威赫赫”之類的字眼形容賈蘭升官,諷刺之意很明顯,其實最多不過再來一次“苦枯”的小循環(huán)而已。
好事終 畫梁春盡落香塵。擅風(fēng)情,秉月貌,便 是敗家的根本。箕裘頹墮皆從敬。,家事消亡首 罪寧。宿孽總因情
【詩詞鑒賞】這首曲是唱秦可卿的。
《好事終》,指秦可卿與賈珍亂倫的丑事告一段落,曲名含著明顯的諷刺意味。
從曲子開頭幾句看,作者似乎是把賈家敗落的責(zé)任歸到秦可卿身上。其實細看書中情節(jié),不過是通過秦可卿把寧府賈珍、賈蓉、賈敬等人牽出來,進行暴露和鞭苔。秦可卿的墮落是主動還是被迫,不得而知,但無論從哪個角度說,賈珍都是主要責(zé)任者。秦可卿出身并不高貴,是其父秦業(yè)叢“養(yǎng)生堂”抱養(yǎng)的孤兒。賈珍這個無恥的酒色之徒垂涎其美,不顧倫理關(guān)系,勾引她墮落,導(dǎo)致她自殺,應(yīng)該是合理的推測。由此再進一步,作者以為賈珍的墮落,責(zé)任又在其父賈敬。這個賈敬一心想當(dāng)神仙,整年燒丹煉汞,“只在都中城外和道士們胡羼”,完全放棄了家業(yè)和對子孫的教育。于是賈珍、賈蓉父子“只一味高樂不了,把寧國府翻了過來”,也沒人敢來管他們。子孫不肖,后繼無人,不敗何待?
飛鳥各投林為官的,家業(yè)凋零;富貴的,金銀散盡;有恩的,死里逃生;無情的,分明報應(yīng);欠命的,還了命,命已還;欠淚的,淚已盡。冤冤相報實非輕,分離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問前生,老來富貴也真僥幸??雌频?,遁入空門;癡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
【詩詞鑒賞】這是《紅樓夢曲》總收尾的曲子。
《飛鳥各投林》,是“家散人亡各奔騰”的另一種說法,與“樹倒猢猻散”同義。
這首收尾的曲子是對以賈家為代表的封建貴族階級命運的概括,也可以說是一首帶有樸素辯證法思想的主題歌。
作者一生由“飲甘饜肥”的貴族子弟跌落成一個“舉家食粥”的落拓文人。他看到封建社會處處充滿矛盾斗爭,一切都在運動,都在產(chǎn)生和消失。這種客觀的辯證法印在作者頭腦中,就形成了他樸素的辯證法觀念。在第十三回中作者通過秦可卿之口說:“常言‘月滿則虧,水滿則溢’‘否極泰來’,榮辱自古周而復(fù)始,豈人力所能常保的。”這就是說“物極必反”,有始必有終,有盛必有衰,這個客觀規(guī)律是任何人都無法抗拒的。這首《飛鳥各投林》的曲子等于宣布:凡是封建統(tǒng)治階級所拼命追求和維護的一切,都是注定要滅亡的。曹雪芹依據(jù)他的樸素辯證法思想忠實地描繪了大觀園內(nèi)外的社會生活,正像他自己宣稱的:“至若離合悲歡,興衰際遇,則又追蹤蹬跡,不敢稍加穿鑿”,因而《紅樓夢》所反映的貴族家庭的興衰始終,是符合歷史的辯證法的。作者寫他們的“極盛”,正是要反襯他們的“極衰”;寫他們的“赫赫揚揚”,正是要反襯他們的“煙消火滅”。高鶚續(xù)寫的后四十回寫賈家最后又“沐天思”、“延世澤”、“蘭桂齊芳”,安排一個不喜不悲的“團圓”結(jié)局,是違背曹雪芹原意的。曹雪芹設(shè)計的結(jié)局是“樂極悲生,人非物換”,“樹倒猢猻散”。按照作者樸素辯證法的觀點,榮國府并不永遠“榮”,有榮必有枯,而且要枯得很慘;寧國府也不永遠“寧”,有寧必有危,”終要有破家滅族的一天。從脂硯齋批語透露的曹雪芹所寫的八十回以后的部分情節(jié)看,賈家敗落后,當(dāng)年“金窗玉檻”、“珠寶乾坤”的大觀園要變成“落葉蕭蕭,寒煙漠漠”的一片凄涼頹敗景象。被攆出大觀園的寶玉和寶釵要有一段“寒冬噎酸齏、雪夜圍破氈”的困苦生活;王熙風(fēng)要有一個“身微遠蹇”、“回首慘痛”的可悲下場;惜春要沿門托缽,“緇衣乞食”;賈赦、賈珍之流要被撤職罷官,扛上枷鎖,或被殺頭,或被流放充軍。賈家如此,與他們有關(guān)聯(lián)的其他史、王、薛三族也一樣,得勢時他們互相“扶持遮飾”,勢敗時也要一齊完蛋。他們都向自己的對立面轉(zhuǎn)化了去。這首《飛鳥各投林》的曲子,就是對他們下場的形象描繪。
曹雪芹畢竟是二百多年前封建貴族出身的一位作家,他的世界觀中存在著深刻的矛盾:他對他出身的貴族階級充滿厭惡和憤慨,但又和這個階級難解難分地聯(lián)在一起;他清楚地看到這個階級不配有更好的命運,但又不知道誰是歷史的主人;他尖銳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會的腐敗,但又提不出超出封建主義范疇的政治思想。他看到了社會現(xiàn)象的發(fā)展和變遷,但只是把它看成是一種簡單的循環(huán),如認為“榮辱自古周而復(fù)始”,就是錯誤的“歷史循環(huán)論”。所有這些都反映了曹雪芹歷史的和階級的局限性,也反映了他樸素辯證法思想的局限性。
周汝昌先生在《紅樓夢與中華文化》中有一個論斷,認為這首曲子是《紅樓夢》全劇三大主線之一的“人散”。
這第三條大線就是“人散”。人散雖與家亡相聯(lián),又自成體段,前文已經(jīng)說過。秦可卿與風(fēng)姐托夢的結(jié)語,說了兩句七言詩——秦可卿也能詩!豈不甚奇?須知所謂“正邪兩賦而來”之人,大抵皆屬于詩人型.這是個專題,宜有專文討論。如今只說可卿最后說道是:“三春去后諸芳盡,各自須尋各自門?!笔鹈懊废钡模诖吮闩骸安槐乜赐?,見此二句,便欲墮淚。”可知這人散一線,是書中最后的一局——也就是結(jié)局,所以它獨自構(gòu)成一大經(jīng)緯。
“三春去后諸芳盡”,有幾層涵義。一即字面義;三春(孟、仲、季,即“九十春光”)過去了,百花凋謝.二是“三春”又指書中所敘三次重要的元宵佳節(jié)——第十八回省親,第五十四回夜宴,與八十回后某回的一次元宵節(jié)(大約是巨變的發(fā)生)。三是“三春”又指賈氏姊妹,元、迎、探,特別是探春一去,方是人散的總潰之始。這兩句詩總括地表述了大勢.我們當(dāng)然還是“欲知其詳”。我以為這就要向雪芹給我們留下的另一段曲文去參會——就是第五回《紅樓夢曲子》正曲第末支,那首驚心動魄的《飛鳥各投林》:
為官的,家業(yè)凋零。富貴的。金銀散盡。有恩的,死里逃生。無情的,分明報應(yīng)。欠命的,命已還。欠淚的,淚已盡。冤冤相報實非輕。分離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問前生。老來富貴也真僥幸。看破的,遁入空門。癡迷的,枉送了性命?!靡凰疲菏潮M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
單只這“飛鳥各投林”五個大字,已然道盡了“人散”的意味。這曲子筆大如椽,音調(diào)悲慨,總結(jié)了全書,我說是“結(jié)局”,全書的結(jié)局就是“人散’。大約不是我的一時的錯覺吧!
這首極端重要的曲文,是探佚學(xué)和結(jié)構(gòu)學(xué)的一把關(guān)鍵之啟鑰,綱領(lǐng)之提挈,把它研究透徹、的確了,將是“紅學(xué)’的一大貢獻。但就我個人來說,一時還未能做到。只有一些零碎的看法,姑且提供參考。
這首曲文應(yīng)是每句暗切一入之?事。例如“有恩的,死里逃生”,是指巧姐,正謂“偶因濟劉氏,巧得遇恩人”者是矣。又如“欠淚的,淚已盡”,人人都能指為晴切黛玉。即此二例,其曲文體例確然可知,非我們穿鑿可比。循此體例,就可以試作推尋了鄙意如下:
為官的,家業(yè)凋零
富貴的,金銀散盡——兩句總括“家亡”
有恩的,死里逃生——巧姐
無情的,分明報應(yīng)——寶釵、妙玉
欠命的,命已還——元春
欠淚的,淚已盡——黛玉
冤冤相報實非輕——迎春
分離聚合皆前定——探春、湘云
欲識命短問前生——鳳姐
老來富貴也真僥幸——李紈
看破的,遁入空門——惜春
癡述的、枉送了性命—一秦可卿
以上十二句,本以為恰好分屬十二釵,但首二句并非婦女之事,而脂批于此正有總括榮寧的語義(其實應(yīng)是總括賈王史薛四門),那么可知此二句是先從“家亡”領(lǐng)起,以下才是每句分屬。又由于只剩下了十句,而“分離、聚合”明明是兩者的合詞并?,這又明白了還有一句應(yīng)該也是合?二人,于是我尋找這個可能性時,發(fā)現(xiàn)“看破的,遁入空門”也可能包括妙玉惜春二人而言。但細味其言,終以指惜春更為切合,蓋妙玉之出家,固幼年多病,為父母所舍身,又因避權(quán)勢仇家之難,方進京入園的,并非“看破”之故,因此我仍以本句只指惜春,而并妙姑于寶釵一起,理由全在不能忘記“報應(yīng)”二字是眼目。寶釵屬于“無情”,書中有明文點破(她抽的花名酒籌是“任是無情也動人”,是為力證。),這樣是合榫的。
另需說明的則尚有元春、鳳姐、迎春三人的分屑,以其容或招來爭議,所以也是研討的題目。我將鳳姐隸于“命短”句下,理由也是書有明文暗示之處。元春原系死于非命,實因政治變故而致,受逼而亡(如書中暗示如楊貴妃),故為“欠命”。迎春為何隸于“冤冤相報”之下呢?這井非指此無辜少女本身,而是罪孽在她父親賈赦,賈赦多行不良,貪貨好色,害人性命,如姜亮夫教授所見舊抄本,賈氏之?dāng)嵱少Z赦之罪發(fā)而引起,他害了兩條人命。我以為這兩條命案皆是女子,其一即鴛鴦,說詳后文。另一條女命當(dāng)然也是因他好色圖淫而致某女于死(疑是嫣紅,說亦詳后文)。所以冤冤相報是說他害人家的女兒,孫紹祖也害了他的女兒,是即曲文的本意。
以上的推斷,不敢望條條妥貼,然而大局亦可概見?!叭松ⅰ笔恰敖鹆晔O”的主調(diào)與終曲。當(dāng)然,“人散”的實際,所包遠比十二釵豐富得多得多,舉凡兩府一園中的眾少女,皆在此數(shù),是全書一大收場關(guān)目。本節(jié)不及多述下。
俞平伯先生在《紅樓夢辯》中也有一段關(guān)于這首曲子的文字,摘錄如下:
《十二釵曲》末折是總結(jié);但宜注意的,是每句分結(jié)一人,不是泛指,不可不知。除掉‘好一似’以下兩讀是總結(jié)本折之詞,以外恰恰十二句分配十二釵。我姑且列一表給你看看,你頗以為不謬否?(表之排列,依原文次序。)
為官的,家業(yè)凋零——湘云
富貴的,金銀散盡——寶釵
有恩的,死里逃生——巧姐
無情的,分明報應(yīng)——妙玉
欠命的,命已還——迎春
欠淚的,淚已盡——黛玉
冤冤相報實非輕——可卿
分離聚合皆前定——探春
欲識命短問前生——元春
老來富貴也真僥幸——李紈
看破的,遁入空門——惜春
癡述的、枉送了性命——鳳姐
這個分配似乎也還確當(dāng)。不過我很失望,因為我們很想知道寶釵和湘云底結(jié)局,但這里卻給了她們不關(guān)痛癢這兩句話,就算了事。但句句分指,文字卻如此流利,真是不容易。我們平常讀的時候總當(dāng)他是一氣呵成,那道這是‘百衲天衣’啊!”
嘲頑石詩女媧煉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
失去幽靈真境界,幻來新就臭皮囊。
好知運敗金無彩,堪嘆時乖玉不光。
白骨如山忘姓氏,無非公子與紅妝。
【詩詞鑒賞】第八回寫寶玉去探望寶釵,寶釵要看寶玉那塊“落草時銜下來的寶玉”,便笑著說:“成日家說你的這玉,究竟未曾細細的賞鑒,我今兒倒要瞧瞧。”寶玉把玉解下來遞給寶釵。就在此處,作者假托“后人曾有詩嘲云”寫了這首詩。
女媧補天丟棄不用的那塊石頭,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攜人人世,變成了通靈寶玉,同時又是賈寶玉其人。這是作者憑空虛擬的帶有神秘色彩的故事,所以說它荒唐而又荒唐。石頭由自由自在的神物,變成一個被人百口誚謗的“臭皮囊”,表面上是對人生意義的否定,其實是作者在發(fā)抒他對人生社會幻滅后的憤激情緒?!昂弥\敗金無彩,堪嘆時乖玉不光”,是暗示寶釵、寶玉夫婦命運蹇澀,將由花柳繁花的頂峰,跌入貧困凄涼的底層。最后的“白骨如山忘姓氏,無非公子與紅妝”兩句顯得很突兀,然而只有這樣出入意料的有“分量”的句子才能把全詩結(jié)住。它告訴讀者,一切榮華富貴都是轉(zhuǎn)眼即逝的過程,最終全告毀滅。書中這類帶有濃厚悲觀色彩的地方不少,毋庸諱言,其作用是消極的。重要的問題在于要會讀,會分析,作正確的棄取。
詠白海棠詩六首
賈探春詩斜陽寒草帶重門,苔翠盈鋪雨后盆。
玉是精神難比潔,雪為肌骨易銷魂。
芳心一點嬌無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莫謂縞仙能羽化,多情伴我詠黃昏。
【詩詞鑒賞】寶玉挨打后不久,賈政點了學(xué)差到外省公出,寶玉得到了“解放”,在大觀園內(nèi)“任意縱性的逛蕩,真把光陰虛度,歲月空添”。這時,探春忽然雅興大發(fā),寫信給寶玉提議結(jié)社作詩。恰好賈菩孝敬寶玉兩盆珍貴的白海棠,他們便借此成立了海棠詩社,上面是探春作的第一首詩。
作這類律詩約束很多,要講究平仄,要押韻,要對仗等等。平仄和韻,必須嚴格遵守“平水韻”的規(guī)定,不能用錯?!捌剿崱狈制?、上、去、入四聲(其中平聲又分上平和下平),每聲有若干韻部,共有1仍部,每部包含若干字。律詩通常要押平聲韻,更嚴格的還要限韻,即指定押某幾個字的韻。詠白海棠詩即限定必須用“十三元”部中的“門、盆、魂、痕、昏”五個字作韻腳。
詠海棠諸詩以及后面的詠菊諸詩,每一首都“詩如其人”,把大觀園群芳每個人的思想、情趣、品格表現(xiàn)出來,同時作者曹雪芹也通過其中詞句隱示了他們的命運.
探春這首詩也就是她本人的寫照?!坝袷蔷耠y比潔”,正是“才自清明志自高”的同義語。“雪為肌骨易銷魂”也是她“俊眼修眉,顧盼神飛,文彩精華,見之忘俗”的形象的進一步描繪。芳心無力,使人聯(lián)想到斷線風(fēng)箏;絹仙羽化,也使人聯(lián)想到離家遠嫁。探春把自己的情操賦予了白海棠,實際上是借白海棠詠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