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故事大全
許許多多貪腐案列、廉潔故事,都在警示我們做廉潔文化的倡導(dǎo)者、廉潔制度的遵行者、廉潔從業(yè)的踐行者。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關(guān)于廉政故事,方便大家學(xué)習(xí)。
廉政故事 篇1丹心要學(xué)月月紅
蘇東坡是我國北宋時期的一位著名詩人。他在擔(dān)任徐州知府時,以為官清廉、剛正不阿、不畏權(quán)勢,執(zhí)法嚴明著稱,受到徐州百姓的稱道和傳頌。至今徐州城鄉(xiāng)還流傳著他不少的佳話。
蘇東坡五十歲的時候,家人要為其祝壽,蘇東坡一再制止,并囑咐家人不準宣揚。誰料,壽辰這一天,來了一個送禮人,雙手抱著一盆盛開的月季花,家人便問:“請問尊姓大名,有何事”來者說:“我叫趙錢孫李,來祝壽的。”家人聽罷,奇怪地笑道:“那有這樣的名字呢”來者說:“我本姓趙,右鄰姓錢,左鄰姓孫,對門姓李,知府大人今年五十大壽,大家推薦我送一盆月月紅,給知府大人做壽禮?!奔胰寺牶?,知是百姓心意,本想收下,但大人從不收禮,只好叫來者說出理由,那人思忖片刻,道出:“花開花落無間斷,春去春來不相關(guān)。但愿大人??到?,勤為百姓除贓官?!奔胰税言妼懺诩埳?,叫仆人把詩送給蘇東坡看,讓他來處理此事。不一會蘇東坡出來,親自收下那盆月季花,笑著詠詩道:“趙錢孫李張王陳,好花一盆黎民情。一日三餐撫心問,丹心要學(xué)月月紅?!?/p>
后蘇東坡雖賦閑回家,但他一生清正廉明、懲貪除惡的好名聲卻在民間永遠流傳。
廉政故事 篇2我以不貪為寶
春秋時期,宋國有一個人上山采石時,采到一塊寶玉,他擔(dān)心別人會來搶,想拿出去賣,又怕被商人占了便宜。想來想去,他決定把這塊寶玉送給京城里的大官。
于是,他帶著寶玉,來到京城掌管工程的大官子罕府中,獻上寶玉。子罕覺得很奇怪,便問道“我和你素不相識,你為什么要獻寶玉給我?我可從來不收別人任何禮物的。”那人以為子罕懷疑這是一塊假玉,就答道“這塊玉我請玉匠看過,確實是一塊真玉,價值連城,所以我才送給你的?!弊雍闭f“我把不貪的品格當作珍寶,你把這塊玉石當作珍寶,如果你把玉給了我,我們倆人都喪失了珍寶,不如你我還是各自保存自我的珍寶吧!”那人跪下懇求道“我們小百姓,拿著這樣珍貴的東西,是不敢出門的,我把它獻給你,是為了免于禍患?!弊雍本妥屇侨藭簳r留下,請玉匠把那塊寶玉雕琢加工好,然后幫他把玉賣掉,把所得的錢全部交給那人,并派人送他回家。
這個故事見于《左傳·襄公十五年》。之后,人們就用“不貪為寶”這句成語來形容清正廉潔的高尚品質(zhì)。
廉政故事 篇3寧可分文不要不選月薪三千
在余杭區(qū)南苑街道河南埭社區(qū),有一位社區(qū)義務(wù)保健醫(yī)生,他放著每月兩三千元的坐診費不要,卻每周一到周五上午,跑到社區(qū)里為居民免費看病,他就是區(qū)第五醫(yī)院的退休醫(yī)生沈子善。
昨日上午9點多,記者見到了沈醫(yī)生。他正在給一位姓金的大媽量血壓,旁邊還有好幾位老年人等著,看來“生意蠻好”。沈醫(yī)生對那位經(jīng)常來那里檢查身體的老人說:“血壓正常的,年紀大的人,要吃得清淡。”“沈醫(yī)生,一般血壓多少算正常?”“你們60歲以上的女同志,一般下不低于90,上不超過140就算正?!?。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沈醫(yī)生擅長中西醫(yī)內(nèi)科、疾病防治和婦科。2001年他從區(qū)五院退休后,臨平城區(qū)不少私立門診部欲以每月2000—3000元的高薪聘請他去坐診,他都拒絕了。去年8月,他到河南埭社區(qū)辦事,聽社區(qū)工作人員說起,此刻社區(qū)老年人多,由于老年人身體相對較差,行動不太方便,都期望社區(qū)能設(shè)個醫(yī)療點,平時小病小痛的可就近看看。但請醫(yī)院來設(shè)點又不好辦,外聘一名保健醫(yī)生,又沒有經(jīng)費。
聽到了社區(qū)的難處,熱心的沈子善主動提出要當社區(qū)的保健醫(yī)生。于是,河南埭社區(qū)的老年人以及困難家庭人員就有了這么一名免費保健醫(yī)生。不少人說他傻,有技術(shù)能賺錢不賺,跑到那里當免費坐堂醫(yī)生。而沈醫(yī)生卻說,我每月有2000多元退休工資,吃穿不愁,此刻退休后還能發(fā)揮余熱,又能與老年人一齊聊聊天,生活很充實,心里也蠻開心的。
據(jù)社區(qū)工作人員介紹,來那里看病的大多為老年男女,平時每一天10多人,多的時候一上午就20多人,有來量血壓的,有咨詢用藥的,也有來詢問日常保健知識的,大家對沈醫(yī)生的醫(yī)術(shù)和服務(wù)都很滿意,對沈醫(yī)生的這種熱心也十分感激。
廉政故事 篇4痛恨貪暴,鋤惡揚善
封建官場貪污受賄成風(fēng),為整飭吏治,李勉嚴刑峻法。他當開封府尉時,上任后立即張貼告示:“凡受賄者,須在3天內(nèi)自首,過日者舁櫬相見?!备媸举N出后,有一個自恃有點背景的污吏,一天受賄后故意放出風(fēng)來,讓李勉明白。過了期限后,他又滿不在乎,并且還讓人抬著棺材去見李勉。李勉在弄清真相后,說:“故意受賄枉法,罪加一等?!睂Ψ讲灰詾槿唬蠲忝钍窒隆皩⑺b入棺材?!边@時他才如夢方醒,但為時已晚,被扔進河里。此后,那些手腳不干凈的官員心驚肉跳,再也不敢貪贓枉法了。
廉政故事 篇5為政簡肅,智斗污吏
767年,李勉任京兆尹兼御史大夫。時宦官魚朝恩為觀軍容使,知國子監(jiān)事,每到國子監(jiān)視學(xué),隨從數(shù)百。前京兆尹黎干傾心候事,動心求媚,每次都指使府中上下預(yù)備數(shù)百人的酒食,魚朝恩還是不甚滿意。李勉到任后,魚朝恩來國子監(jiān),府吏請示李勉,李不允許過分招待。他說:“軍容使判國子監(jiān)事,勉候太學(xué),軍容應(yīng)具主禮?!濒~朝恩碰了個軟釘子,從此再也不到太學(xué)騷擾了。
廉政故事 篇6清除私心,不取私財
李勉少年貧困,客游外地時,曾與一書生同行,書生生病將死時,取出所帶金銀交給李勉,說:“左右無人知,幸君為我葬,余則君自取?!崩蠲銥槭顾残亩牛饝?yīng)了他的要求。然而安葬時,李勉卻將剩余的金銀放入書生的棺材里。之后,書生的家人拜訪時,李勉和他們一塊打開墳?zāi)?,把金銀全部交給了他們。769年,李勉任廣州刺史兼嶺南節(jié)度觀察史,此時的廣州“地當會要,俗號殷繁,交易之徒,素所奔湊”。他到任后,對商人更加撫慰,商船入口,不許侵奪,一年后廣州商船如織,經(jīng)濟很快繁榮起來,許多商人為感激他,送來厚禮,都被他婉言拒絕。
廉政故事 篇7“兩彈元勛”鄧稼先
當年作為總指揮,每次核試驗,都要帶頭鉆到巷道里去取樣,甚至還要跑到沙漠里尋找爆炸后的原子彈碎片。由于當時的防護條件很差,天長日久,他的身體遭受超劑量的核輻射。1986年,鄧稼先因全身核輻射造成大面積溶血性出血,被迫住進北京的一家醫(yī)院。
住院期間,他的好友楊振寧來探望時,曾問他:“研究原子彈,國家究竟給了你多少獎金?”鄧稼先回答:“原子彈10元,氫彈10元?!碑斈暝訌棻ǔ晒?,國家給的獎金是1萬元,加上單位拿出的十幾萬元,最終按10元、5元、3元三個檔次,分別發(fā)給當時從事研制的科研人員。鄧稼先拿的是10元。
這點獎金,現(xiàn)在看來,的確是可憐兮兮,不值一提。但重要的是,獲獎?wù)叩闹埸c不在這里,而是“志存高遠”。鄧稼先的感人事跡和精神境界,為此作出了鮮明注腳。
為了研制“兩彈一星”,鄧稼先35歲隱姓埋名,離開繁華的都市,走進大漠深處。這一走,就是28年!28年看不見故鄉(xiāng)的花開花落,看不見長安街的車水馬龍,聽不到妻兒的歡聲笑語。多少個日日夜夜,他住在干打壘里,面前永遠是如血的夕陽、如豆的燈光,是無邊無際的荒漠、綿延起伏的雪山。當時,科研條件也很差,沒有高性能計算機,沒有現(xiàn)代化車間,只能用古老的算盤計算實驗數(shù)據(jù)。鄧稼先絕不是為了獎金之類的個人名利,而是要用滿腔熱血造出原子彈,澆鑄共和國強盛的根基。
曾經(jīng)有一位戰(zhàn)友問他:“稼先,你說再過幾十年,人們還記得我們這些人的名字嗎?”鄧稼先微微一笑,說:“記得或者不記得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yōu)閲易隽宋覀儜?yīng)該做的事?!彼氲模^不是獎金之類的個人名利,而是為了深愛的祖國和人民,自己該做的事做到了沒有?他是這樣說的,更為此踐行了一生。在生命的最后時刻,他顫動著嘴唇,斷斷續(xù)續(xù)說出幾個字:“我……為了……這件事……死了,值得!”他死而無憾,走得安然。
獎金之類個人名利的動力,畢竟有限。只有大愛、大勇、大智慧以及無私奉獻的精神力量,才能成就鄧稼先這樣的堪稱民族脊梁的英雄豪杰。
廉政故事 篇8孔子說:“中人之情,有余則侈,不足則儉,無禁則淫,無度則失,縱欲則敗?!?《說苑·雜言》)
意謂就一般人的性情而言,手里的錢多了,就會奢侈揮霍,不足就節(jié)儉。沒有禁令就放縱,沒有節(jié)度就逸樂,放縱欲望就敗亡。
接著孔子說:“飲食有量,衣服有節(jié),宮室有度,畜聚有數(shù),車器有限,以防亂之源也。故夫度量不可不明也,善欲不可不聽也?!币庵^飲食要有定量,衣服要有節(jié)制,住宅要有限度,聚斂要有常數(shù),車輛器物要有限額,以此來杜絕禍亂的根源。所以法度不能不明確,教育的話不能不聽從。
孔子說的“度量”和“善欲”兩條,體現(xiàn)的是以法治國和以德治國并重的原則。
這就是說,一方面須設(shè)立一定的法律條令給予指導(dǎo)、調(diào)節(jié)和節(jié)制,使人舉足有措而適歸于治;一方面要通過教育,讓人有是非標準和是非之心,知道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
孔子認為,“凡夫之為奸邪、盜竊、靡法、妄行者,生于不足,不足生于無度。無度,則小者偷盜,大者侈靡,各不知節(jié)?!?《孔子家語·五刑解》)意謂凡是邪惡、偷竊、犯法、恣意妄行的人,是由于不滿足,不滿足是因為沒有限度。沒有限度,往小的說是偷盜懶惰,往大的說是奢侈浪費,都是沒有節(jié)制造成的。
人由好變壞,是一個漸進過程,不是一開始就變壞的,是由細微的變化慢慢積累起來的。“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只有注意平時的防微杜漸,才能防止由量到質(zhì)的變化。
俗話說:“蒼蠅不叮沒縫的雞蛋。”如果雞蛋沒“縫”,蒼蠅即便是有通天的本事,也無奈何于雞蛋的。所以,關(guān)鍵還在自己。
有些人變壞,除了個人的原因,也有制度方面的問題。制度不健全,或者雖有制度但監(jiān)督不到位,這都有可能讓意志不堅定的人走向墮落。因此,制度的完善與落實,也是不可忽視的一個大問題。
中國文化,自古以來都甚為看重為政清廉的品德。
宋代清官包拯說:“廉者,民之表也;貪者,民之賊也。”(包拯《乞不用贓吏》)
做官貪得無厭,必定會給他帶來禍害的,這種禍害,有時是致命的。
近些年來,報紙上披露的一些倒臺的高級干部,有的甚至走上不歸之路,也是漸漸變壞的。這些人不乏宏圖大志,但中途或晚年倒臺,都是因“無禁、無度、縱欲”由量變引發(fā)質(zhì)變造成的。“吃著碗里,看著鍋里”,貪心過重,失去控制,完蛋是遲早的事。
廉政故事 篇9暑假里我讀了一本叫《中國古代廉政故事》的故事書,書中讓我感受最深的是《晏嬰拒受大邑》這個故事。
故事是這樣的,公元前545年齊國權(quán)臣慶封被殺,崔杼當政,崔杼剛上臺很想拉攏一批人,穩(wěn)固自己的統(tǒng)治地位,怎么樣才能穩(wěn)固自己的地位呢?于是他決定要分一些土地給貴族、官僚們。想要得到大臣們的擁護,其中就有晏子。晏子分的土地比較大,叫邶殿??申套诱f什么也不肯接受,晏子的舉動引起了崔杼以及貴族、官僚們的驚奇。有一天子尾問晏子說:“每個人都想發(fā)財致富,為什么你不接受呢?”晏子微笑地對子尾說:“你知道慶封為什么被人殺害嗎?”子尾說:“不知道。”晏子嚴肅地說:“那我告訴你吧,慶封被殺的主要是因為他的土地太多了,財欲越來越大,現(xiàn)在我的土地還少,如果我增加了邶殿就多了,我不接受邶殿,只是恐怕連原來的財產(chǎn)一起失掉罷了,財產(chǎn)的多少總得有個限。就是這樣的'聰明的人,后來晏子當上了齊國執(zhí)政大臣,撐重權(quán),但他并不像別人一樣住新房子,而是住像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一樣的房子,晏子真是體民意,知民苦啊。
當代有多少像晏子這樣清廉的好官啊,周總理一生勤儉節(jié)約,清政廉潔,受到全國人民的尊重和愛戴……
晏子的故事讓我們明白:一個人不能有過分的私欲,如果只考慮自己的利益,利用自己手中的權(quán)力,把自己的腰包裝得鼓鼓的,結(jié)果一定會有慶封一樣下場。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學(xué)習(xí),長大后也要像晏子一樣,勤儉、清廉,做一個有益于人民。有益于國家的人。
廉政故事 篇10“三不”海瑞
海瑞是明朝的清官。在他的一生當中,經(jīng)歷了正德、嘉靖、隆慶、萬歷四個皇帝。他一生敢于直言、堅持正氣,他的節(jié)操家喻戶曉。有人說,他是“不怕死、不愛錢、不立黨”的清官。
嘉靖三十二年,海瑞在福建南平縣當老師時,他教育學(xué)生不許給先生送禮,逢年過節(jié),也不得給先生送酒菜,所有俗例一概免除。升任浙江淳安知縣后,他一如既往,穿布袍、吃糙米、食自己種的菜。在為母親做壽時,他只買了兩斤肉,在百姓中傳為佳話。他知道百姓貧窮,去農(nóng)村巡視時,命部下們挑著菜和米隨行,自己開伙,從不擾民。他一生未置田產(chǎn),只依靠祖上留下的十畝地養(yǎng)活一生。
嘉靖皇帝當政時,不思朝政,奸臣當?shù)?,很多官員敢怒不敢言。海瑞寫了一篇《治安疏》,上奏給嘉靖皇帝。他尖刻地指出嘉靖皇帝應(yīng)當停止玄修、痛改君道、節(jié)約用度、端正職守,惹怒了嘉靖皇帝。嘉靖皇帝要把他處死??墒钱敿尉富实勐犝f,海瑞素性剛直,居官清廉,并不怕死,自己早已備好棺材時,猶豫了,遂命錦衣衛(wèi)杖打一百下,將海瑞下獄囚禁起來,直到嘉靖皇帝死后,海瑞才被釋放。
隆慶三年,海瑞被任命為右僉都御史巡撫應(yīng)天府(相當于江蘇、安徽兩省,治所在今南京),應(yīng)天府素稱魚米之鄉(xiāng)。但由于當時農(nóng)村土地大量兼并,農(nóng)民生活困難,民不聊生。海瑞上任后,力主遏制兼并,還土地給農(nóng)民耕種。他到松江調(diào)查,僅一個月內(nèi)華亭縣就接到上萬份告地主奪田的狀紙。其中大部分是告曾任過宰相的徐階。他的弟弟、兒子也是地方豪強,橫行鄉(xiāng)里。徐階雖已告老還鄉(xiāng),但仍權(quán)勢顯赫,早年還曾對海瑞有過救命之恩。但海瑞卻鐵面無私,斷然處置。命徐階退還侵奪之田,將他弟弟、兒子逮捕問罪。其他豪強地主迫于形勢,只好紛紛退田。接著,海瑞又興修水利,疏浚吳淞江,整治白茅河,減少了農(nóng)田水旱之災(zāi)。
海瑞臨終前三天,兵部派人送來的柴金費多了七錢銀子,他命部下送了回去。海瑞死后,其下屬僉都御史王用汲在料理他的喪事時,看到他全部家當只有十多兩銀子,綾、綢、葛各一匹,所有幃帳十分破舊,清貧得連一介寒士都不如,忍不住哭出聲來。喪船過江,兩岸站滿了送葬的人群,奠祭哭拜的人,百里不絕。
廉政故事 篇11海瑞巧治胡公子
海瑞(1514-1587),字汝賢,號剛峰,廣東瓊山人,回族。明嘉靖舉人,歷任淳安、興國知縣,戶部主事、吏部右侍郎、應(yīng)天府巡撫、南京右僉都御史等職。
明朝嘉靖年間,社會風(fēng)氣。達官貴人經(jīng)州過縣,除了酒肉招待之外,還要送上厚禮。那禮帖上寫的是“白米多少石”、“黃米多少石”。但其實,這“白米”、“黃米”都是隱語,指的是白銀多少兩、黃金多少兩。這樣的風(fēng)氣蔓延開來,連一些公子衙內(nèi)路過,地方也要隆重接待。
一天,總督胡宗憲的兒子,帶著一隊人馬來到淳安。驛站官員不知道來者是誰,接待上稍有怠慢,惹得胡公子大怒,當場命令家丁,把驛吏五花大綁,吊在樹上,用皮鞭狠狠抽打。淳安知縣海瑞聽說后,馬上趕到驛站,見光天化日之下竟有如此無法無天之舉,頓時義憤填膺。他大喝一聲:“住手!”立即命令給驛吏松綁。胡公子的手下見“半路殺出了程咬金”,呼啦一下把海瑞團團圍了起來。胡公子趾高氣揚,揮著馬鞭,說:“你知道大爺是誰嗎?”
海瑞理直氣壯、義正辭嚴,指斥道:“不管你是誰,都不準在我管轄的地方胡作非為!” 胡公子手下的家丁威嚇說:“你瞎了眼!這是胡總督胡大人的公子!” 海瑞一聽,心中早已有譜。他冷冷一笑,說:“哼,以往胡大人來此巡查,命令所有地方一律不得鋪張。今天看你們?nèi)绱诵醒b威盛,如此胡作非為,顯然不是什么胡大人的公子,定是假冒的!”說時遲那時快,海瑞揮手喝令將胡公子捉下,驅(qū)逐出境,并把他沿途勒索的金銀財物統(tǒng)統(tǒng)充公。
事后,海瑞馬上給胡宗憲修書一封,一本正經(jīng)地稟告說:“有人自稱胡家公子沿途仗勢欺民。海瑞想胡公必?zé)o此子,顯系假冒。為免其敗壞總督清名,我已沒收其金銀,并將之驅(qū)逐出境?!?/p>
胡宗憲是一代抗倭名將,他收到信后并不怪罪海瑞。就這樣,海瑞巧妙地制服了胡公子的巧取豪奪。
海瑞一生剛正不阿,在老百姓當中流傳著這樣一段稱頌他的歌謠:
“海剛峰,不怕死,不要錢, 不吐剛?cè)闳?,真是錚錚一漢子!”
“不吐剛?cè)闳帷保馑际遣煌鲁鲇驳?、吃下軟的。它高度評價了海瑞不吃軟怕硬的硬骨頭精神。
廉政故事 篇12今天,我讀了《小學(xué)生廉潔教育讀本》,它讓我深受啟發(fā)。
這本書主要介紹了我們小學(xué)生應(yīng)該養(yǎng)成的好習(xí)慣,但令我印象最深的還是《一定要升起的五星紅旗》這篇文章。它主要講了1992年5月,10歲的梁帆去參加在荷蘭舉行的一次活動中,卻沒看到我們的五星紅旗。她兩次向負責(zé)人提出請求,幾經(jīng)周折,終于升起了五星紅旗的故事。是什么動力使她一直堅持下去了呢?是梁帆對祖國的尊重,是梁帆那金子般的愛國心。
但當今社會上,能做到這樣的人又有多少呢?不,說不定有些人連坦坦蕩蕩做真人都做不到呢!三鹿奶業(yè)帝國為何轟然倒塌?中學(xué)生李某為何得到法律的嚴懲?是他們都對道德和法律缺乏敬畏,使用各種手段,喪失做人最基本的倫理道德。慎記:勿起貪念。
生活中的秩序可是必不可少,在這,我建議大家讀一讀英雄機長和文明乘客的故事,他們正因當時鎮(zhèn)定,乘客沒有驚慌,使全機乘客,工作人員全部逃生。是英雄機長救了文明乘客,是文明乘客成就了英雄機長。
廉潔是每個人都要具備的品德,我們要傳遞廉潔讀本,讓廉潔之花永開不敗,讓廉潔之水流遍人間。
廉政故事 篇13廉政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廉潔從政,廉潔施政的意思。這是社會的要求,也是人民的要求。
我在網(wǎng)上看到這么一則小故事:《楊震拒金》 東漢時,楊震在赴任途中經(jīng)過昌邑時,昌邑縣令王密山來拜訪他,并懷金十斤相贈。楊震說:”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沒聽明白楊震的責(zé)備之意,說: “天黑,無人知曉?!睏钫鹫f:“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王密這才明白過 來,大感慚愧,怏怏而去。
我對這個故事的理解是 :昌邑縣的王密縣令想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賄賂楊震,但楊震兩袖清風(fēng)沒有接受賄賂并責(zé)備了王密縣令,使王密縣令大感慚愧。我認為作為一個好領(lǐng)導(dǎo),不僅要廉潔從政,不貪不腐。
工作還要做得有意義,使自己的這個單位或區(qū)域的人過得更美好,對人民有好處,這才是真正的好領(lǐng)導(dǎo)。
在這里我祝愿站在領(lǐng)導(dǎo)崗位上的人,不僅會領(lǐng)導(dǎo),還能領(lǐng)導(dǎo)得令人敬佩。
廉政故事 篇14剛讀完這篇《孔繁森廉政故事》后,我的心情十分的激動,百感交集,一直難以平靜下來??追鄙?,是一位模范干部,擁有愛心,收留了三個震災(zāi)中認識的孤兒。但是生活拮據(jù)的他根本沒有多少錢,于是他到血庫要求獻血。1993年,妻子到西藏探親,由于看病,妻子將返程的路費花光,向孔繁森要錢,但他他東挪西借還是不夠,最后妻子就自己找熟人借了錢?;氐綕虾?,女兒向媽媽要學(xué)錢,妻子一聽,眼淚刷刷地流了下來——自己身上剩下的錢,根本不夠,哪里還有錢給女兒交學(xué)費!(.)孔繁森每次都將自己的工資用來給群眾買藥,最后他因車禍犧牲,人們在他的遺體上找到的現(xiàn)金只有8元6角。
當讀到孔繁森每次都將自己的工資用來給群眾買藥,最后他因車禍犧牲,人們在他的遺體上找到的現(xiàn)金只有8元6角。這句話時,我心想:“孔繁森他給困難群眾買藥時都是幾百幾千的買,而對自己卻只有8元6角的費用!想想平時我們見到乞丐連一分都不給,一想到我就十分羞愧,我在心里默默地決定,以后要捐款,我一定要捐得多一點,人他們過得好一點。每當讀到收留了三個震災(zāi)中認識的孤兒。但是生活拮據(jù)的他根本沒有多少錢,于是他到血庫要求獻血。這句話時,我心里覺得十分感動,因為孔繁森連孤兒都收留,換做別人一定不理他們,想一想現(xiàn)在社會上的孤兒院有多少所,如果那些父母還有情親的話,就不會把孩子放在孤兒院里,就不會使他們(她們)一直得不到平常孩子的快樂。如果每個人都能收養(yǎng)一個孩子,那世間的孤兒就會少一個。想想孔繁森的生活是都么的拮據(jù),省吃儉用,再想想現(xiàn)在社會上貪官的風(fēng)流日子,如果每一個官都能像孔繁森那樣清正廉潔一塵不染兩袖清風(fēng)那該有多好??!我們長大后一定要當孔繁榮一樣清正廉潔一塵不染兩袖清風(fēng)的好官吧!
廉政故事 篇15諸葛亮功勞蓋世,權(quán)傾天下,然而畢生不受不污,廉潔自律。他的高風(fēng)亮節(jié),讓人感動至深。
在《又與李嚴書》中,諸葛亮說:“吾受賜八十萬斛,今蓄財無余,妾無副服?!?,也就是講,他家里沒有存款,妻子連件像樣的換洗衣服也沒有。
而在《自表后主》一文中,諸葛亮寫到:“初奉先帝,資仰于官。不自治生。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余饒。至于臣在外任,無別調(diào)度,隨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內(nèi)有余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边@其實是諸葛亮的一份家庭財產(chǎn)申報單。“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按照漢代和三國時期的官俸制度,這是一個很低的數(shù)字。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的妻舅叫陰識,家有四千七百余頃,比諸葛亮多出45倍?!白拥芤率?,自有余饒”,是指諸葛亮的家人在黃氏帶領(lǐng)下從事種植和蠶桑等農(nóng)事活動,可保溫飽無虞。至于自己的衣食起居,自然靠官俸維持。而“不別治生,以長尺寸”,顯然是指俸祿之外,沒有別的生計,不搞經(jīng)營,也不依靠別的收入發(fā)財致富。
諸葛亮病危時,立下遺囑:死后葬在漢中定軍山,喪事力求節(jié)儉,依山為墳,墓穴只須能放一口棺木,棺木中不得放任何陪葬品,自己也只穿平時便服。這就是一代名相的最后要求。
“內(nèi)無余帛,外無贏財”,諸葛亮以自己一生的行動實現(xiàn)了他清正廉潔的理想,他的廉潔自律,在蜀國官吏中起到了積極作用。史載,他任用的官員,大多勤于政事,廉潔自律。例如,名將姜維,住宅十分簡陋,家里也無多余的錢財;而鄧芝不僅生活儉樸,家無私產(chǎn),連妻子也“不免饑寒”,死時,也是“家無余財”。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