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翻譯和注釋
譯文
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艷麗,看起來很美;雨天時,在雨幕的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也顯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美人西施,淡妝濃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適宜。
譯文二
晴天,西湖水波蕩漾,在陽光照耀下,光彩熠熠,顯得美極了。
下雨時,遠處的山籠罩在煙雨之中,時隱時現(xiàn),眼前一片迷茫,這朦朧的景色也是非常美麗的。
如果把美麗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妝也好,濃妝也好,她總是美麗的。
注釋
湖:即杭州西湖。
瀲滟(liàn yàn) :水面波光閃動的樣子。形容水波流動的樣子。
方好:正是顯得很美。
空蒙:蒙 通:濛,迷??~緲的樣子。
西子:西施,春秋時代越國有名的美女,原名施夷光,或稱 先施 ,居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huán))之首。家住浣紗溪村(在今浙江諸暨市)西,所以稱為西施。
淡妝濃抹 一作:濃妝淡抹
相宜:也顯得十分美麗。
問:《飲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誰?
答:飲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蘇軾
問:飲湖上,初晴后雨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飲湖上,初晴后雨是宋代的作品
問:飲湖上,初晴后雨是什么體裁?
答:七絕
問: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出自 宋代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
問: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的下一句是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問:出自蘇軾的名句有哪些?
答:蘇軾名句大全
這是一首贊美西湖美景的詩。此詩不是描寫西湖的一處之景、一時之景,而是對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寫概括品評,尤其是后二句,被認(rèn)為是對西湖的恰當(dāng)評語。作者暢游西湖,從早到晚,一邊欣賞美麗的湖光山色,一邊飲酒構(gòu)思,意篤八極,神游萬仞。于是乎寫就了這首傳誦一時的佳作。
詩的前兩句既寫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寫了西湖的晴雨時的不同景色?!八鉃囦偾绶胶谩泵鑼懳骱缣斓乃猓涸跔N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蕩漾,波光閃閃,十分美麗。
“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寫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非常奇妙。從第一首詩可知,這一天詩人陪著客人在西湖游宴終日,早晨陽光明艷,后來轉(zhuǎn)陰,入暮后下起雨來。而在善于領(lǐng)略自然并對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詩人眼中,無論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從“晴方好”“雨亦奇”這一贊評,可以想見在不同天氣下的湖山勝景,也可想見詩人即景揮毫?xí)r的興會及其灑脫的性格、開闊的胸懷。上半首寫的景是交換、對應(yīng)之景,情是廣泛、豪宕之情,情景交融,句間情景相對,西湖之美概寫無余,詩人蘇軾之情表現(xiàn)無遺。
詩的后兩句進一步運用他的寫氣圖貌之筆來描繪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遺貌取神,只用一個既空靈又貼切的妙喻就傳出了湖山的神韻。蘇軾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西湖之美與西施之美相比,當(dāng)然無可非議。但,我們知道,歷史上還有不少女子,其美與西施相比,恐怕也差不了多少??商K軾為什么偏偏要選西施來比西湖呢?我想是不是有兩個原因:一是西施的家鄉(xiāng)在浙江,而且離西湖不遠;二是西施和西湖,都有個“西”字,這真是個天作之合。至于稱西施為西子,恐怕不僅是為了尊重,還與平仄有關(guān)系(第三句最后一個字要求仄聲字,而“施”是平聲字)。現(xiàn)在,西湖也叫西子湖,就是源于蘇軾這首詩。對這個比喻,存在有兩種相反的解說:一說認(rèn)為詩人“是以晴天的西湖比淡妝的西子,以雨天的西湖比濃妝的西子”;一說認(rèn)為詩人是“以晴天比濃妝,雨天比淡妝”。兩說都各有所見,各有所據(jù)。但就才情橫溢的詩人而言,這是妙手偶得的取神之喻,詩思偶到的神來之筆,只是一時心與景會,從西湖的美景聯(lián)想到作為美的化身的西子,從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想象西子應(yīng)也是“淡妝濃抹總相宜”,當(dāng)其設(shè)喻之際、下筆之時,恐怕未必拘泥于晴與雨二者,何者指濃妝,何者指淡妝。欣賞這首詩時,如果一定要使?jié)鈯y、淡妝分屬晴、雨,可能反而有損于比喻的完整性、詩思的空靈美。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