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名著后,書中那些緊張曲折而又富有生活氣息的故事;那些帶有傳奇色彩而又栩栩如生的人物,永遠都活在我們的心中,永不磨滅!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傅雷家書》第二章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傅雷家書》第二章讀后感范文篇1
每個人都有生身父母,大都體會過父母的慈愛和教誨。當我讀著這本家書,感到的是一種另一番教誨,不是老師的教導(dǎo),不是長者的叮囑,而是父母對兒女的關(guān)切,是不同于我的父母的關(guān)愛,卻不失被細心呵護的感覺,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種父母之愛,這也是大多數(shù)子女所體會不到的。這也許是這十年對她愛慕不減的原因吧。是那一封封家書,就象一次次珍貴的談心,拉近了我們的距離,我像一個乖孩子在感受著,聆聽著,用心銘記著。
父親傅雷是一個睿智,博學,正直的學者,年輕時甚至有些暴燥,極富個性。母親朱梅馥是一個具有東方文化素養(yǎng),又經(jīng)西方文化洗禮,既端莊賢淑,又溫厚善良的東方女性。
父親傅雷對當今中外的文學、音樂、繪畫、涉獵廣泛,研究精深,個人的文化修養(yǎng)極高。而他培養(yǎng)的對象又是從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終于成長為國際大師的兒子傅聰。他深刻懂得,藝術(shù)即使是像鋼琴演奏也需要嚴格的技術(shù)因素,但絕不是“手藝”,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體現(xiàn)。他教育兒子說:“我始終認為弄學問也好,弄藝術(shù)也好,頂要緊的是“人”,要把一個“人”’盡量發(fā)展,沒成為藝術(shù)家之前,先要學做人,否則,那種某某家無論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的貢獻。一個純粹投身藝術(shù)的人,他除了藝術(shù)和個人的人格,已別無所求。
而所謂“人”在傅雷心中又是具體而微的,這不只是一個愿望,一個口號。它大到對世界對人類對祖國的忠誠與獻身精神,小到對自己事業(yè)的嚴謹,對父母的孝敬,對妻子的理解,對友人的寬容,甚至具體到了一個樂段的處理,一位友人的交往,以至于兒子的言談舉止也都一一告誡“手要垂直,人要立直”都使讀者印象深刻,頗有感言。
母親在那個險惡的年代,在個人安危毫無保障的日子里,她心系遠方的兒子和孫子,她克制著內(nèi)心的恐懼和痛苦,把堅強、安詳、無微不至的關(guān)懷傳送給漂泊異國他鄉(xiāng)的親人。一件為孫兒一針又一針織出來的毛衣,情重如山,她卻為“禮北而不安,為了讓兒子在異國感受到家庭的溫馨,她一絲不茍地寫下菜肴的制作程序,惟恐疏漏一個細節(jié)。她愛夫愛子,一生為這個家奉獻,然而,她同樣為了不能再忍受的人格尊嚴的踐踏和侮辱,夫妻二人一同將生命融合,邁向永恒,或許更多的是徇情,也算是個結(jié)束。然而這個結(jié)束卻從沒讓人把他們夫婦倆分開過。
夫婦二人作為中國人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yǎng)兩個兒子成材,大兒子傅聰成為著名的鋼琴大師,小兒子傅敏成為英語特級教師。是他們教兒子先做“人”,后成“家”,在他們的人生的句號中,就用“人”字結(jié)束了,一切美好的的回憶不愿讓自己屈辱,不愿再讓生活中有如此多的自己不能忍受的不愉快。他們寧肯拋棄自己而獲一個解脫,來完成人的詮釋。他們的死在我心中有了震撼,我不再象年輕時那樣為他們痛楚,只求半個世紀來他們真正的安息。
正是他們嚴格的家教陶冶出一個世界級的藝術(shù)大師。正如好友樓適夷面對傅雷對兒子傅聰?shù)募医痰倪^嚴過細卻“不以為然”。然而就是這樣嚴格的家教,才造就了他不俗的一生,并給千千萬萬的父母留下了一面寶鏡,照一照我們給了孩子一些什么吧?為了孩子我們自己怎樣做事做人?
在書中我們不光看到了一個嚴格的戒子而又親切關(guān)愛的父親,同時也看到了父子的共同成長。他的音樂譯著和兒子溝通交流,他把對祖國的發(fā)展的關(guān)切之情,以及對祖國的熱愛同樣流露給學生,傅雷以高度負責的精神和心力,在對社會祖國和人類世界盡自己的責任。兒子傅聰,在異國漂流生涯中,吸取了多么豐富的養(yǎng)料,但父親使他在海外孤兒似的處境里,好像父母仍在他的身邊,時時給他指導(dǎo)、鼓勵和鞭策,使他有勇氣和力量去戰(zhàn)勝各種各樣的魔障和阻力,踏上自己正當成長的道路,通過這些書信,不僅兒子和親人之間,建立了牢固的紐帶,也通過這一條紐帶,也使傅聰與遠離的祖國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結(jié)合。后來的事實證明不管國內(nèi)家庭所受到的殘酷遭遇,不管他自己所蒙受的惡名,他始終沒有背棄他的祖國,不受祖國敵對者多方的威脅利誘,沒有說過或做過有損祖國尊嚴的言行,這就是一個父親對一個兒子的熏陶,這與父親在數(shù)萬里外,給兒子殷切的愛國主義教育是分不開的。時間,距離都不是問題,有心的父母,你那顆不眠的愛子之心,就是不可替代的教科書,人生的加油站。
《傅雷家書》第二章讀后感范文篇2
真為傅雷對人生的如此認真和對子女的如此關(guān)愛而感動萬分。家書中大到事業(yè)人生藝術(shù),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巨細。從家信的話語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對自己要求極嚴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給兒子立下的三個原則:不說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愛子的精神令人感動。
從書中我體會了父母對我含辛茹苦的養(yǎng)育,他們辛辛苦苦的工作,為我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讓我在一個舒適的場所學習,用功努力,能為將來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過上不愁吃不愁穿的生活。他們辛苦了!而我們還總是不懂道理,不顧父母的苦口婆心,一意孤行。其實到最后吃虧的還是我們!沒有才能、水平,以后如何面對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
我讀了《傅雷家書》后,我學會了許多做人的大道理,還感受到了親情的偉大。
《傅雷家書》第二章讀后感范文篇3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shù)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子女的信件??伤⒉粌H僅是一些信件,而是一部真正的教子之書。
整部書中充滿父愛,思想與藝術(shù)。傅雷的教子有方是出了名的,他的教育方法與傳統(tǒng)的中國式教育方法有所不同,或許這就是這本書的特別之處了。
傅雷從多種身份,角度與立場同兒子對話,可謂“一人多角”。他與兒子的關(guān)系并不是單純的父子,他們互相學習,關(guān)系平等。
“親愛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边@么一句簡單的話不僅顯示出傅雷是個深情的父親,他卻更像是一個理解兒子的知心好友。
此書同樣是一部富有藝術(shù)性的作品,從文學到音樂,作者的思想無不獨立而又深刻。
這部書不僅適合所有父母讀,我認為更適合中學生閱讀。它能提高我們的藝術(shù)修養(yǎng),最重要的是能使我們了解到身為父母內(nèi)心的想法與天下父母對孩子的愛!
《傅雷家書》第二章讀后感范文篇4
讀《傅雷家書》已經(jīng)不止一次,一行一行,如同和父母、朋友促膝談心,如同聆聽智者殷殷教誨,一句都舍不得略過;一篇一篇,如同翻閱箱子里的那些舊信件,一件一件都要查看清楚,一個紙片都要反復(fù)咂摸?!陡道准視肪褪沁@樣,適合慢慢地品讀,它凝聚了一個嚴父、慈父深沉的愛,也凝聚了一個出色的翻譯家、藝術(shù)家睿智的人生見解。所幸,傅聰傅敏都不負父望,一個成為著名的鋼琴大師,一個成為英語特級教師;所幸,我們今天還有那么多的青年學生愛讀《傅雷家書》,從中得到教益,這多少也讓傅雷得到慰藉吧。
一、學問第一,真理第一
傅聰出國留學,遠越重洋,內(nèi)心難免被情感困擾,傅雷以一個過來人的經(jīng)歷和睿智告訴孩子:“一個藝術(shù)家必須能把自己的感情升華,才能于人有益”,他說,“學問第一,藝術(shù)第一,真理第一,愛情第二,這是我至此沒有變過的”原則。
做好學問,把握真理,才是人生的根基。談?wù)搶W問,談?wù)撍囆g(shù),也就成了《傅雷家書》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傅雷一再地詢問傅聰:“樂理開始了沒有?”,一再地叮囑傅聰:“樂理可以趁早趕一趕”。樂理是音樂的根基,這個根基是否厚實,決定了這條路能否走得長遠。作為一個教育家和藝術(shù)評論家,傅雷對傅聰藝術(shù)上的指引當然遠不止于監(jiān)督、催促,他的教育如同潺潺的溪流,清澈而源遠流長,滲透到生活的每一寸空間。面對傅聰音樂會的成績,他指出:“音樂會成績未能完全滿意,還是因為根基問題,將來多多修養(yǎng),把技術(shù)克服,再把精神訓(xùn)練得容易集中,一定可大為改善?!泵鎸Ω德斔囆g(shù)上容易受到外來的影響,他說:“你心靈中最優(yōu)秀最特出的部分,從人家那兒學來的精華,都要緊緊抓住,深深的種在自己性格里,無論何時何地這部分始終不變,這樣你才能把獨有的特點培養(yǎng)得厚實。”字字句句都是他悟透人生、藝術(shù)之后凝聚的精華,字字句句都是至理,字字句句都切中肯綮,又都來得那么及時。
為了拓展孩子的藝術(shù)視野,傅雷在書信中常常就一場演出或一場畫展甚至一本書、一份稿件探討交流,他叮囑孩子在音樂學習之余,可以欣賞、領(lǐng)略造型藝術(shù)的神韻,以豐富音樂的形象,他也叮囑孩子不要忘卻中國古代文化,和他談?wù)撝袊糯魳?,給他寄書,《古詩源選》、《唐五代宋詞選》、《元明散曲選》等等,讓他多看幾遍,增加文學知識,拓寬藝術(shù)眼界。讀《傅雷家書》,你不禁會感嘆:傅雷是嚴父,也是良師!
二、先為人,次為藝術(shù)家
無疑,傅雷是以一個德藝兼?zhèn)?、人格卓越的藝術(shù)家的高度來培養(yǎng)傅聰?shù)?,要成為藝術(shù)家,需要藝術(shù)家的學識修養(yǎng)和人格修養(yǎng),然而,藝術(shù)家的胸懷、藝術(shù)家的慈悲與博愛,需要在為人處世的點滴中體現(xiàn),所以,他告誡傅聰,要“先為人,次為藝術(shù)家”!
翻閱一封封家書,我們隨處可見傅雷用心良苦的教育。傅雷始終以一種藝術(shù)家的大人格來期待孩子的成長,教導(dǎo)他成為于人有益的人。
有益于人,潛心修養(yǎng),不忘家國。傅聰游學海外,而國家正發(fā)生災(zāi)難,傅雷在家書中說,“你對政府的感激,只有用行動來表現(xiàn)才算是真正的感激,一個藝術(shù)家必須能把自己的感情升華,才能于人有益。”他還曾讓傅聰立下三個原則:不說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國籍。”家國是一個人的根,而家國情懷,正是為人的根本。
卓越的人格如何養(yǎng)成?卓越的人格在于對學問的執(zhí)著追求,傅雷和傅聰探討一篇不太恰當?shù)姆g稿件,評價說,“毛病就在于他功夫用得不夠,沒吃足苦頭決不能有好成績!”相信,傅雷作為一個出色的翻譯家,他在這方面是吃盡了苦頭的,沒有“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艱苦卓絕的奮斗,怎么能覓得燈火闌珊處的那個“她”,達到學問的最高境界呢?卓越的人格還在于敢于正視現(xiàn)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和堅強克服錯誤,傅雷說,“克利斯朵夫不是經(jīng)過多少回這種情形嗎?他不是一切藝術(shù)家的縮影和結(jié)晶嗎?”以此引導(dǎo)和鼓勵傅聰走向藝術(shù)的高峰。卓越的人格是傅雷信上說的“心地善良、正值,胸襟寬,能及時改正自己的判斷,不固執(zhí)己見。”是“光明正大,實話實說?!笔恰疤撔?、勇敢、堅韌”,是一個“具有一顆慈悲的心的強者”!
卓越的人格還體現(xiàn)在生活的細小處。比如,對朋友的真誠,他說,“自己責備自己而沒有行動表現(xiàn),我是最不贊成的。”“只有行動才能表明你的心跡?!备嬲]孩子待朋友不能馬虎;比如,演出中的舉手投足,他告訴孩子,“出行行禮或謝幕,面部表情要溫和,你要學習的不僅僅在音樂,還要在舉動、態(tài)度、禮貌各方面吸收別人的長處?!北热纾瑢蠋煹淖鹁春透卸鳌|c點滴滴,仿佛孩子還在跟前,關(guān)懷得那么體貼、細致、周到!
三、脈脈溫情,家書抵萬金
一封封書信來往,寫在紙上的一些家常話,讀來平淡之處卻有脈脈溫情,可以說,傅雷夫婦把對兒子全部的愛所有的牽掛都傾注在家書的字字句句中。
對于寫信的目的,傅雷在信中坦言: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shù)的對手”;第二,“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養(yǎng)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播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xùn)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jié)方面,在藝術(shù)修養(yǎng)方面”。
在信中,我們看到父母思念的眼淚;看到父母對孩子點滴進步的狂喜;看到只有最親近的人之間才會有的最瑣碎的叮嚀;看到父母用畢生的生活經(jīng)驗?zāi)鄱傻奶嵝眩簩W習正規(guī)化、計劃化,生活科學化;看到父子之間融洽、毫無顧忌地互相傾訴,探討藝術(shù)和人生;看到父母雖然逐漸年邁,可也不甘落后,“永遠也想追隨在你們后面”;看到年邁的父母得不到孩子音訊之時的內(nèi)心的無奈痛苦;我們看到了一個真誠的藝術(shù)家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則,兢兢業(yè)業(yè)做學問,堂堂正正做人的一生。
孩子遠隔重洋,家書實際上就承載起了父母教子的責任,承載起父母對孩子濃濃的愛、深深的牽掛,還有殷切的希望。正因為如此重要,所以難怪一次郵局將傅聰比賽后的信件遺失,傅雷半個多月心神不寧;難怪收到信后多少狂喜,反復(fù)念讀,徹夜難眠,“家書抵萬金”,一點都不為過;難怪有評論說,這是“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傅聰有父有母如此,夫復(fù)何求!
《傅雷家書》第二章讀后感范文篇5
今天,我終于把我要看的《傅雷家書》看完了。一直以為《傅雷家書》只是寫一些無聊的事情,但是看完了這整本書以后,讓我的思維又跨越了一個行的新的臺階。
《傅雷家書》是傅雷寫給孩子傅聰和傅敏的家書。教育他們要先做人,后成“家”,這樣,才是養(yǎng)成他們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的體現(xiàn),正因為如此,傅雷夫婦成為了中國夫婦的典范!
傅雷教育孩子也是嚴厲的,只有這樣才有效果,才會使孩子成就大業(yè)。而爸爸媽媽的想法不也是如此嗎?俗話說:“嚴是愛,松是害”爸爸媽媽對我們嚴厲,總是有他們的理由的,我們只要虛心接受,努力去做,就一定能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的!
傅雷對孩子的愛與關(guān)懷,再一封封家書中便可以看出,他們通過書信一起討論問題,分享趣事……回想起來,發(fā)現(xiàn)傅雷對樂曲的領(lǐng)悟是格外深的,都有一番自己獨特的見解,這是使我萬萬想不到的。
許多優(yōu)秀的作品,都有它的不同之處,而這本《傅雷家書》,它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于這個本書是以書信的格式寫的,使我讀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傅雷家書》第二章讀后感范文篇6
傅雷是我國近代著名的翻譯家,傅聰是世界頂級的鋼琴家,《傅雷家書》摘編的是傅雷及夫人在其長子傅聰留學波蘭后相互之間的通信。通過閱讀這一封封飽含深情的家書,我們可以慢慢了解傅雷的教子之道,明白傅聰今日的巨大成就是與傅雷的言傳身教和潛移默化分不開的。
傅聰在海外求學,一心投入藝術(shù),沒有時間和父母、朋友、老師以及過去幫助過他的人寫信,傅雷便常常督促他:“你記住一句話:青年人最容易給人一種‘忘恩負義’的印象。其實他是眼睛望著前面,饑渴一般的忙著吸收新東西,并不一定是‘忘恩負義’,但懂得這心理的人很少,你千萬不要讓人誤會”。他想要告訴傅聰:常懷感恩之心,更要適時表達,才不會引起誤解,人際關(guān)系便是這樣建立的。事實上,這樣的告誡對于我們今天的青年人,也是極其適用的,不管如何忙碌,也要適時的交流、表達,才能增進感情,減少誤會。
傅雷去信很多而傅聰回信太少,這引起傅雷夫婦極大擔心。為了告訴傅聰如何做到常常寫信,傅雷又舉出自己的例子:“我知道你忙,可是你也知道我未嘗不忙,至少也和你一樣忙。我近七八個月身體大衰,跌跤后已有兩個半月,腿力尚未恢復(fù),腰部酸痛更是厲害。但我仍硬撐著工作,寫信、替你譯莫扎特等都是拿休息時間,忍著腰痛來做的”。教育兒子,就是這樣以身作則,悉心引導(dǎo)。反觀現(xiàn)在的父母,常常要求孩子做的,自己卻常常不去做或者做不到,沒有父母良好的榜樣和示范,孩子又怎會做到呢?
在信中,他也傳輸給孩子這樣的思想:一、父子也是朋友,重大的事要與朋友商量,對音樂的理解也該與朋友分享、交流、討論,這樣才可以互相幫助、共同進步;二、寫信可以促使傅聰加強對自己文筆的訓(xùn)練,記錄自己的所感、所想、所思,從而激發(fā)藝術(shù)的才智。正是由于傅雷要求兒子一直寫信,這本《傅雷家書》才有內(nèi)容,以日常之事見教育之偉大。這使我想起了當前的許多父母的家長制的作風是多么得不明智啊,沒有與孩子朋友相待,以誠相見,怎么能換來孩子心悅誠服地接受呢?
傅雷的教育方式同時也是暴露自己的缺點,以此警示孩子少走彎路,他甘當孩子的一面鏡子,用自己過去的經(jīng)驗照亮孩子前行的路:“你有許多毛病像我,比如急躁情緒,我至今不能改掉多少,我真著急,把這個不易革除的脾氣傳染給了你。你得常常想到我在家里的自我批評,也許可以幫助你提高警惕”。通過在信中指出父子倆共有的缺點:人很真誠,但說話太直接,對待別人的關(guān)心不太會表現(xiàn)感激,目的是想要和兒子共同克制改正。由此可見,真正的教育是真誠、袒露心扉、無話不談的交流。
傅雷對兒子的要求是“先為人,次為藝術(shù)家,再為音樂家,終為鋼琴家”,說明傅雷的教育是把做人放在第一位的,“人”是根本的道德素養(yǎng),要求兒子寧靜淡泊、真誠待人、認真做事。作為藝術(shù)家,要求兒子真誠地愛藝術(shù),發(fā)揚藝術(shù),提高藝術(shù)的品味鑒賞力;作為音樂家,要求兒子以開闊的胸襟擁抱不同風格的音樂;作為鋼琴家就更要細水長流,不斷演繹不同風格的新樂曲,不浮于演奏技巧而多注重意志對整個樂曲的把握控制。事;那些帶有傳奇色彩而又栩栩如生的人物,永遠都活在我們的心中,永不磨滅!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傅雷家書》第二章讀后感范文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