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要學會預習。預習的時候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動性和能動性,找出本課主要要講幾個大問題,每個大問題下設有幾個小問題,即要分清文章的層次。對知識進行篩選:哪些自己能看懂,哪些不懂,那么上課聽講時就有了明確的方向,有利于提高課堂效率。
知識點1:
一、價格變動對人們生活和生產經營的影響
1.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1)價格變動會引起需求量的變動:一般來說,當某種商品的價格上升時,人們會減少對它的購買;當這種商品的價格下降時,人們會增加對它的購買。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是不同的:價格變動對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響比較小,對高檔耐用品需求量的影響比較大。
(3)相關商品價格變動對需求量的影響:互為替代品價格的變動,與對其自身的需求量成反比,與替代品的需求量成正比;互補商品價格的變動與其自身商品及其互補商品的需求量均成反比。
替代品:兩種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滿足消費者的同一需要。
(變化規(guī)律:以家庭消費中牛肉、羊肉為例記憶)
互補品:兩種商品必須組合在一起才能滿足人們的某種需要。
(變化規(guī)律:以汽油、汽車為例記憶)
2.價格變動對生產經營的影響:
(1)調節(jié)生產規(guī)模。
(2)提高勞動生產率。
(3)促使企業(yè)生產適銷對路的高質量產品。
二、收入水平、物價水平等因素對消費水平的影響
消費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價總體水平。
1.居民的收入影響
(1)收入是消費的基礎和前提。
①可支配收入越多,消費量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②收入增長較快的時期,消費增長也較快;反之,反是。
(2)居民消費水平還受未來收入預期的影響。未來收入預期樂觀,消費量就會加大;反之,反是。
(3)社會總體消費水平的高低與人們的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聯(lián)系:人們的收入差距過大,總體消費水平會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縮小,會使總體消費水平提高。
2.物價的變動會影響人們的購買能力。
一般來說,物價上漲,人們的購買力普遍降低,會減少對商品的消費量;物價下跌,則購買力普遍提高,會增加對商品的消費量。
三、消費的類型
1.按產品類型:分有形商品消費和勞務消費。
2.按交易方式不同:分錢貨兩清的消費、貸款消費和租賃消費。
3.按照消費的目的:分生存資料消費、發(fā)展資料消費和享受資料消費。
四、消費結構的變化和恩格爾系數
1.消費結構指人們各類消費支出在消費總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消費結構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經濟的發(fā)展、收入的變化而不斷變化。
2.恩格爾系數:
(1)含義:食品支出占家庭總支出的比重。
變化原因:①根本原因:我國經濟的不斷發(fā)展;②直接原因: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
(2)恩格爾系數過大,必然影響其他消費支出,特別是影響發(fā)展資料、享受資料的增加,限制消費層次和消費質量的提高。恩格爾系數減小,通常表明人們生活水平提高,消費結構改善。
知識點2:
一、生產與消費的關系
1.生產決定消費
(1)人們的消費不是由主觀愿望決定的,而是由客觀的物質生產狀況決定的。
(2)生產決定消費的對象;生產決定消費的方式;生產決定消費的質量和水平;生產為消費創(chuàng)造動力。
(3)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從一定意義上說人類的歷史就是生產發(fā)展的歷史。
2.消費對生產起著重要的反作用
(1)消費拉動經濟增長、促進生產發(fā)展。
(2)消費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對生產的調整和升級起著導向作用。
(3)消費是生產的動力。一個新的消費熱點的出現,往往能帶動一個產業(yè)的出現和成長。
(4)消費為生產創(chuàng)造出新的勞動力,并提高勞動力的質量,提高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
3.社會再生產過程包括生產、分配、交換、消費這樣相互聯(lián)系的四個環(huán)節(jié)。其中,直接生產過程是起決定作用的環(huán)節(jié);分配和交換是連接生產與消費的橋梁和紐帶,對生產和消費有著重要的影響;消費是物質資料生產總過程的最終目的和動力。
二、大力發(fā)展生產力的意義
1.必要性:
(1)是由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決定的,是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和本質要求。
(2)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我們國家的根本任務決定的。
2.重要性:
(1)才能為鞏固社會主義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質技術基礎。
(2)才能縮小歷史遺留下來的與發(fā)達國家的差距,充分顯示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
(3)才能不斷增強綜合國力,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
(4)發(fā)展,對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決定性意義。
三、公有制主體地位的體現
1.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yōu)勢。(這是就全國而言,有的地方、有的產業(yè)可以有所差別。)
2.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fā)展起主導作用。
四、非公有制經濟地位
1.含義:
(1)個體經濟:由勞動者個人或者家庭占有生產資料,從事個體勞動和經營。
(2)私營經濟:以生產資料私有和雇傭勞動為基礎,以取得利潤為目的。
(3)外資經濟:指外國投資者和港澳臺投資者根據我國法律、法規(guī)在我國大陸設立的獨資企業(yè)以及中外合資企業(yè)、中外合作經營企業(yè)中的外商投資部分。
2.地位: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3.作用:非公有制經濟在利用分散資源、促進經濟發(fā)展、擴大就業(y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國家財政收入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
一、自主學習,回歸教材
新學期,我們要繼續(xù)學習人教版選修三《國家和國際組織常識》,這本教材的特點是:知識內容多、問題明確、常識性和記憶性強,但理解難度小,考試的靈活性不強,主要是考查學生對于教材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從現有的習題情況來看,具有記住就會,懂了就能做對的特點。所以在開學前,建議同學們自主閱讀教材,在通讀教材的基礎上嘗試構建知識體系,明確學習內容。
二、學練結合,把握重點
自主練習是檢測學習效果的有效手段,因而自學選修三的同時,一定不能忽視配套練習。關于練習冊的使用方法建議如下:
第一,導學案部分
在通讀教材的基礎上填寫導學案,一次性完成一框題的學習任務。中途有疑問或不清楚的地方先空著。
完成后,對照教材再次檢查和補充導學案,同時結合導學案的體系在教材上標記重點知識。
第二,關于課后習題
課后習題要顯示完成,特別要注意主觀題的答題要點和思路。要重視悟答案的過程。一要明確考察知識點在教材的位置;二要記住知識點本身的內容;三要盡量學習結合材料的分析語言。
三、鞏固所學,復習舊知
受到新型肺炎的影響,我們的在校學習時間壓縮,那么我們能做的就是停課不停學,做好新教材的自主學習的同時,要有計劃的復習必修1—必修4的教材,做到知識體系爛熟于心,重點知識重點記,為一輪復習做好準備!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