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師范大學位于江蘇南京,隸屬于江蘇省,是一所公立性質(zhì)的師范類大學。目前,學校已經(jīng)成功進入211、雙一流大學行列,入選卓越法律、雙萬計劃,是擁有保研資格的大學之一。
據(jù)悉,南京師范大學一共擁有41個碩士點、26個博士點、8個特色專業(yè)、1個一流學科、1個重點實驗室。在2022年中國高校ESI國際排名中位列第84名、2022年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列第50名,學校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被教育部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評為A,是整個南京師范大學最好的學科。
根據(jù)考試院公布的2021年招錄數(shù)據(jù),高考頻道為大家整理了南京師范大學在全國各省市文科及理科的最低錄取分數(shù)線及位次排名,供2022年即將高考的同學們在報考前查閱。
一、南京師范大學2021年在 普通省份 的錄取位次范圍:
理科 | 文科 | ||||||||
---|---|---|---|---|---|---|---|---|---|
省份 | 批次 | 2021年最低分 | 2020年最低分 | 2021年位次 | 2020年位次 | 2021年最低分 | 2020年最低分 | 2021年位次 | 2020年位次 |
山西 | 本科一批A類 | 577 | 595 | 8744 | 9922 | 596 | 578 | 1112 | 1609 |
內(nèi)蒙古 | 本科一批 | 523 | 542 | 9915 | 9492 | 548 | 579 | 2519 | 1964 |
吉林 | 本科一批A類 | 548 | 537 | 7218 | 13802 | 564 | 578 | 1253 | 1381 |
黑龍江 | 本科一批A類 | 576 | 604 | 4657 | 5495 | 579 | 588 | 954 | 865 |
安徽 | 本科一批 | 614 | 629 | 9238 | 9715 | 631 | 607 | 1304 | 1288 |
江西 | 本科一批 | 598 | 610 | 9118 | 8781 | 616 | 595 | 1580 | 1485 |
河南 | 本科一批 | 616 | 633 | 16166 | 18475 | 624 | 618 | 2380 | 2080 |
廣西 | 本科一批 | 577 | 589 | 8429 | 8917 | 606 | 580 | 1030 | 1129 |
四川 | 本科一批 | 614 | 627 | 13890 | 12644 | 599 | 590 | 2125 | 2132 |
貴州 | 本科一批 | 562 | 584 | 7690 | 8246 | 623 | 611 | 1450 | 1487 |
云南 | 本科一批 | 600 | 632 | 7465 | 5109 | - | - | - | - |
陜西 | 本科一批 | 555 | 581 | 12597 | 9410 | 601 | 618 | 1104 | 1122 |
甘肅 | 本科一批 | 540 | 551 | 6872 | 7326 | 575 | 594 | 964 | 900 |
二、南京師范大學2021年在 新高考省份 的錄取位次范圍:
省市 | 批次 | 專業(yè)組 | 2021年最低分 | 2021年最低位次 |
---|---|---|---|---|
北京 | 本科批 | 南京師范大學(03) | 584 | 10409 |
北京 | 本科批 | 南京師范大學(02) | 584 | 10409 |
北京 | 本科批 | 南京師范大學(01) | 600 | 8015 |
天津 | 本科A批 | 南京師范大學3組 | 650 | 4270 |
天津 | 本科A批 | 南京師范大學1組 | 644 | 5071 |
天津 | 本科A批 | 南京師范大學4組 | 640 | 5634 |
天津 | 本科A批 | 南京師范大學5組 | 647 | 4642 |
天津 | 本科A批 | 南京師范大學2組 | 649 | 4392 |
天津 | 本科A批 | 南京師范大學6組 | 651 | 4152 |
天津 | 本科A批 | 南京師范大學7組 | 640 | 5634 |
河北 | 本科批 | - | 591 | 17508 |
遼寧 | 本科批 | - | 587 | 13818 |
上海 | 本科批 | 南京師大(04) | 535 | 8283 |
上海 | 本科批 | 南京師大(02) | 550 | 5535 |
上海 | 本科批 | 南京師大(03) | 548 | 5900 |
上海 | 本科批 | 南京師大(01) | 543 | 6800 |
江蘇 | 本科批 | 南京師范大學08組 | 596 | 2129 |
江蘇 | 本科批 | 南京師范大學15組 | 579 | 17614 |
江蘇 | 本科批 | 南京師范大學05組 | 566 | 8811 |
江蘇 | 本科批 | 南京師范大學06組 | 562 | 10193 |
江蘇 | 本科批 | 南京師范大學13組 | 599 | 8488 |
江蘇 | 本科批 | 南京師范大學07組 | 567 | 8513 |
江蘇 | 本科批 | 南京師范大學03組 | 597 | 1979 |
江蘇 | 本科批 | 南京師范大學16組 | 547 | 40477 |
江蘇 | 本科批 | 南京師范大學21組 | 586 | 13940 |
江蘇 | 本科批 | 南京師范大學14組 | 584 | 14932 |
江蘇 | 本科批 | 南京師范大學23組 | 593 | 10810 |
江蘇 | 本科批 | 南京師范大學24組 | 580 | 17086 |
江蘇 | 本科批 | 南京師范大學09組 | 593 | 2583 |
江蘇 | 本科批 | 南京師范大學19組 | 542 | 44818 |
江蘇 | 本科批 | 南京師范大學18組 | 542 | 44818 |
江蘇 | 本科批 | 南京師范大學22組 | 589 | 12546 |
江蘇 | 本科批 | 南京師范大學04組 | 589 | 3243 |
江蘇 | 本科批 | 南京師范大學20組 | 542 | 44818 |
江蘇 | 本科批 | 南京師范大學17組 | 552 | 36158 |
浙江 | 一段 | - | 629 | 18022 |
福建 | 本科批 | 南京師范大學500組 | 611 | 6937 |
福建 | 本科批 | 南京師范大學999組 | 604 | 8664 |
福建 | 本科批 | 南京師范大學509組 | 616 | 5822 |
山東 | 一段 | - | 570 | 38889 |
湖北 | 本科批 | 南京師范大學第04組(國家專項) | 595 | 18452 |
湖北 | 本科批 | 南京師范大學第03組 | 606 | 14036 |
湖北 | 本科批 | 南京師范大學第05組 | 608 | 13300 |
湖北 | 本科批 | 南京師范大學第02組(國家專項) | 603 | 3454 |
湖北 | 本科批 | 南京師范大學第06組(國家專項) | 596 | 18030 |
湖北 | 本科批 | 南京師范大學第01組 | 607 | 2904 |
湖南 | 本科批 | 南京師范大學8組 | 603 | 10957 |
湖南 | 本科批 | 南京師范大學11組 | 592 | 15150 |
湖南 | 本科批 | 南京師范大學12組 | 594 | 14304 |
湖南 | 本科批 | 南京師范大學6組 | 598 | 1796 |
湖南 | 本科批 | 南京師范大學4組 | 599 | 1713 |
湖南 | 本科批 | 南京師范大學10組 | 584 | 18807 |
湖南 | 本科批 | 南京師范大學9組 | 604 | 10606 |
湖南 | 本科批 | 南京師范大學7組 | 593 | 2304 |
湖南 | 本科批 | 南京師范大學5組 | 599 | 1713 |
廣東 | 本科批 | 南京師范大學202組 | 610 | 17309 |
廣東 | 本科批 | 南京師范大學201組 | 597 | 3740 |
廣東 | 本科批 | 南京師范大學203組 | 597 | 25239 |
海南 | 本科批 | 南京師范大學(01) | 664 | 3127 |
重慶 | 本科批 | - | 608 | 12238 |
三、南京師范大學師資力量介紹
學校共有在職教職工3120人,專任教師1939人,專任教師中正高級職稱598人,副高級職稱707人;中國科學院院士1名,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9名,“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9名,教育部創(chuàng)新團隊1個、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7名,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1名,國家“千人計劃”人才3名,國家“千人計劃”青年人才4名,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6名,國家優(yōu)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5名,國家“萬人計劃”人選9人,國家級教學名師4人,國務(wù)院學科評議組成員5人,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13人,科技部創(chuàng)新人才推進計劃領(lǐng)軍人才3人,中科院“百人計劃”人選2人,全國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1人,國家級教學團隊4個,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
南京師范大學作為一所百年老校,名家大師輩出,文化底蘊深厚。李瑞清、江謙、柳詒徵、郭秉文、李叔同、張士一、陶行知、陳鶴琴、吳貽芳、孟憲承、楊賢江、徐悲鴻、高覺敷、羅家倫、潘玉良、張大千、唐圭璋、傅抱石、陳邦杰、陳洪、吳作人、李旭旦、孫望等諸多蜚聲海內(nèi)外的專家學者曾在此主政或執(zhí)教。目前更有一大批國內(nèi)外知名的專家學者在此潛心耕耘,著書立說,培育后學。經(jīng)過一代又一代南師人薪火相繼、身教言傳,歷史性地生成了“嚴謹樸實”的學術(shù)品格,育就了“以人為本”的厚生傳統(tǒng),砥礪出“團結(jié)奮進”的拼搏意識,塑造了“追求卓越”的創(chuàng)新精神。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