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qū))位于江蘇蘇州,隸屬于教育部,是一所公立性質(zhì)的綜合類大學。目前,學校已經(jīng)成功進入985、211、中央部屬大學行列,入選卓越法律、卓越農(nóng)林、雙萬計劃,是擁有保研資格的大學之一。
根據(jù)考試院公布的2021年招錄數(shù)據(jù),高考頻道為大家整理了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qū))在全國各省市文科及理科的最低錄取分數(shù)線及位次排名,供2022年即將高考的同學們在報考前查閱。
一、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qū))2021年在 普通省份 的錄取位次范圍:
理科 | 文科 | ||||||||
---|---|---|---|---|---|---|---|---|---|
省份 | 批次 | 2021年最低分 | 2020年最低分 | 2021年位次 | 2020年位次 | 2021年最低分 | 2020年最低分 | 2021年位次 | 2020年位次 |
山西 | 本科一批A類 | 601 | 615 | 4387 | 5506 | 600 | 591 | 927 | 870 |
內(nèi)蒙古 | 本科一批 | 614 | 641 | 1207 | 716 | 601 | 631 | 420 | 212 |
吉林 | 本科一批A類 | 604 | 630 | 2028 | 2143 | 568 | 596 | 1117 | 716 |
黑龍江 | 本科一批A類 | 602 | 641 | 2422 | 2025 | 598 | 602 | 522 | 503 |
安徽 | 本科一批 | 636 | 651 | 4212 | 3995 | 630 | 594 | 1468 | 2679 |
江西 | 本科一批 | 623 | 634 | 3848 | 3540 | 628 | 606 | 768 | 772 |
河南 | 本科一批 | 601 | 667 | 25226 | 4082 | 604 | 636 | 5874 | 625 |
四川 | 本科一批 | 640 | 656 | 5455 | 3691 | 611 | 609 | 1033 | 750 |
云南 | 本科一批 | 630 | 637 | 2564 | 4374 | 655 | 648 | 277 | 327 |
陜西 | 本科一批 | 652 | 666 | 955 | 888 | 629 | 652 | 365 | 248 |
二、 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qū))2021年在 新高考省份 的錄取位次范圍:
省市 | 批次 | 專業(yè)組 | 2021年最低分 | 2021年最低位次 |
---|---|---|---|---|
北京 | 本科批 | 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qū))(01) | 629 | 4310 |
北京 | 本科批 | 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qū))(02) | 639 | 3244 |
天津 | 本科A批 | 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qū))1組 | 683 | 1300 |
河北 | 本科批 | - | 631 | 4285 |
遼寧 | 本科批 | - | 647 | 2507 |
上海 | 本科批 | 人大蘇州(02) | 561 | 3794 |
上海 | 本科批 | 人大蘇州(01) | 556 | 4556 |
江蘇 | 本科批 | 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qū))02組 | 604 | 6791 |
江蘇 | 本科批 | 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qū))01組 | 602 | 1447 |
浙江 | 一段 | - | 646 | 8833 |
福建 | 本科批 | 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qū))999組 | 625 | 4148 |
山東 | 一段 | - | 622 | 7747 |
湖北 | 本科批 | 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qū))第01組 | 617 | 1835 |
湖北 | 本科批 | 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qū))第02組 | 632 | 5988 |
湖南 | 本科批 | 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qū))2組 | 623 | 5182 |
湖南 | 本科批 | 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qū))1組 | 602 | 1476 |
廣東 | 本科批 | 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qū))201組 | 608 | 2126 |
廣東 | 本科批 | 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qū))203組 | 629 | 8544 |
廣東 | 本科批 | 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qū))202組 | 629 | 8343 |
重慶 | 本科批 | - | 650 | 2930 |
三、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qū))師資力量介紹
學校擁有13名第五屆國務(wù)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和學科評議組成員,有13名教授入選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其中,黃達擔任委員會顧問,羅國杰、曾憲義擔任委員會副主任),人數(shù)居全國高校前列;有2人擔任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dǎo)委員會主任委員,9人擔任副主任委員;15人榮獲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的稱號;先后有388人享受國務(wù)院頒發(fā)的“政府特殊津貼”;有25位專家入選中央第一批“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shè)工程”課題組首席專家或主要成員,成為全國入選人數(shù)最多的高校。
學校名師輩出,俊彥云集,已故名家大師吳玉章、成仿吾、范文瀾、艾思奇、何思敬、何干之、何洛、胡華、尚鉞、吳景超、李景漢、龐景仁、石峻、繆朗山、李秀林、徐禾、塞風、許孟雄、孟氧、佟柔、戴世光、劉錚、查瑞傳、苗力田、林文益、閻達五、閻金鍔、方生等為學校的學科發(fā)展、學術(shù)繁榮和人才培養(yǎng)作出了奠基性、開創(chuàng)性的貢獻;老一輩著名學者宋濤、吳大琨、黃達、戴逸、肖前、羅國杰、黃順基、王思治、高鴻業(yè)、衛(wèi)興華、胡鈞、王傳綸、周升業(yè)、陳共、周誠、嚴瑞珍、高銘暄、許崇德、孫國華、王作富、劉佩弦、許征帆、莊福齡、何沁、彭明、彥奇、高放、方漢奇、藍鴻文、甘惜分、薩師煊、李占祥、趙履寬、鐘契夫、李文海、吳寶康、鄔滄萍、陳先達、夏甄陶、方立天、張立文、鐘宇人、鄭杭生、吳易風、胡乃武、周新城、趙中孚、曾憲義等成就卓著,耕耘不輟,為學校的學科建設(shè)、人才培養(yǎng)和科學研究奠定了堅實基礎(chǔ)。
一大批中青年學者學術(shù)精湛、銳意創(chuàng)新,成為國內(nèi)外具有重要影響的著名學者和學術(shù)帶頭人,其中3人入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人被評為國家級教學名師,15人入選“跨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和“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8人入選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跨世紀優(yōu)秀人才培養(yǎng)計劃工程”,10人榮獲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66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10人被評為北京市教學名師,55人入選北京市“新世紀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