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文字幕有码在线视频三级,欧美视频一区亚洲不要,久久久综合九色综合88,久久综合久久首页

          更三高考訂閱頁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教案模板

          Ai高考 · 高中生物
          2022-04-08
          更三高考院校庫

          教師在備課時,應充分估計學生在學習時可能提出的問題,確定好重點,難點,疑點,和關鍵。學生能在什么地方出現(xiàn)問題,大都會出現(xiàn)什么問題,怎樣引導,要考慮幾種教學方案。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教案模板,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教案模板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教案模板

          一、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

          (閱讀教材P114~115)

          1.種群:生活在一定區(qū)域的同種生物的全部個體。

          2.基因庫和基因頻率

          (1)基因庫:一個種群中全部個體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這個種群的基因庫。

          (2)基因頻率:在一個種群基因庫中,某個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數(shù)的比率。

          3.生物進化的實質(zhì):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

          二、突變和基因重組產(chǎn)生進化的原材料

          (閱讀教材P116~117)

          1.可遺傳變異的來源突變基因突變?nèi)旧w變異基因重組

          2.可遺傳變異的形成、特點和作用

          (1)形成

          ①基因突變產(chǎn)生新的等位基因,這就可能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fā)生變化。

          ②通過有性生殖過程中的基因重組,可以形成多種多樣的基因型。

          (2)特點:隨機的、不定向的。

          (3)作用:只是提供生物進化的原材料,不能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三、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閱讀教材P118)

          1.原因:不斷淘汰不利變異的個體,選擇積累有利變異的個體。

          2.結(jié)果:種群的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改變。

          四、隔離與物種的形成(閱讀教材P119~121)

          1.隔離

          (1)概念:不同種群間的個體,在自然條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現(xiàn)象。

          (2)類型:常見的有地理隔離和生殖隔離。

          2.物種的形成

          (1)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

          (2)新物種形成的標志:生殖隔離。

          五、共同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形成

          (閱讀教材P123~126)

          1.共同進化: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huán)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fā)展。

          2.生物多樣性的形成

          (1)生物多樣性的內(nèi)容: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

          (2)生物多樣性形成的原因:生物的進化。

          六、生物進化理論在發(fā)展(閱讀教材P126)

          1.有些學者認為:大量的基因突變是中性的,決定生物進化方向的是中性突變的逐漸積累,而不是自然選擇。

          2.有些人認為:物種形成并不都是漸變的過程,而是種群長期穩(wěn)定與迅速形成新種交替出現(xiàn)的過程。

          重點聚焦

          1.為什么說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

          2.種群的基因頻率為什么會發(fā)生變化?

          3.自然選擇與種群基因頻率的變化有什么關系?

          [共研探究]

          資料:某種群中有AA、Aa、aa三種基因型的個體,其中AA、Aa所占比例隨時間的變化如圖所示。

          請分析作答:

          1.生物進化

          (1)為什么說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是種群而不是個體?

          提示:個體的基因型是終身不變的,無論它在自然選擇中具有多大優(yōu)勢,其基因型也不可能一成不變地遺傳給下一代個體,因為個體的基因組成來自雙親。種群中個體的基因來自種群基因庫,個體死亡后又通過其后代把基因延續(xù)下去。如果一個個體不能與種群中其他個體交配產(chǎn)生后代,這個個體在進化上就沒有意義。

          (2)生物進化的實質(zhì)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

          2.種群、種群的基因頻率

          (1)判斷種群發(fā)生變化的依據(jù)是種群基因頻率發(fā)生改變。

          (2)除自然選擇外,基因突變、遷入和遷出等因素都會使種群基因頻率發(fā)生變化。

          (3)基因頻率與基因型頻率的相關計算

          ①若該種群中基因型為AA、Aa和aa的個體數(shù)目分別為a1、a2、a3,則種群中A的基因頻率=A的數(shù)目(A+a)的總數(shù)目×100%=2a1+a22(a1+a2+a3)×100%。

          ②若已知AA、Aa和aa的基因型頻率分別為P1、P2、P3,A的基因頻率=AA的基因型頻率+1/2Aa的基因型頻率=P1+1/2P2。

          ③根據(jù)資料中的圖,第36個月時,基因a在種群中的頻率是多少?

          提示:三種基因型頻率之和為1,故第36個月時,Aa=0.4,AA=0.2,aa=0.4,基因a的頻率為0.4+(1/2)×0.4=0.6。

          [總結(jié)升華]

          1.相關概念的比較

          比較項目含義變化后與進化的關系

          基因型

          頻率該基因型個體數(shù)種群個體總數(shù)×100%

          生物不一定進化

          基因頻率該基因數(shù)全部等位基因數(shù)×100%

          導致生物進化

          基因庫種群中全部基因可導致生物進化,它的變化是形成新物種的前提

          2.基因頻率與基因型頻率的計算

          (1)已知基因型個體數(shù)計算基因頻率(以等位基因A、a為例)

          A基因頻率=A基因的總數(shù)A基因的總數(shù)+a基因的總數(shù)×100%

          a基因頻率=a基因的總數(shù)A基因的總數(shù)+a基因的總數(shù)×100%

          (2)已知基因型頻率計算基因頻率

          設種群的個體數(shù)為N,AA、Aa、aa的個體數(shù)分別為n1、n2、n3,A、a的基因頻率分別用PA、Pa表示,AA、Aa、aa的基因型頻率分別用PAA、PAa、Paa表示,則:

          PA=2n1+n22N=n1N+1/2×n2N=PAA+1/2PAa

          Pa=2n3+n22N=n3N+1/2×n2N=Paa+1/2PAa

          (3)根據(jù)遺傳平衡定律計算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

          ①遺傳平衡定律

          在一個有性生殖的自然種群中,符合以下五個條件時,各等位基因的頻率和基因型頻率在一代一代的遺傳中是穩(wěn)定不變的,或者說是保持著基因平衡的。這五個條件是:

          a.種群足夠大;b.種群中個體間的交配是隨機的;c.沒有突變發(fā)生;d.沒有新基因加入;e.沒有自然選擇。

          ②基因頻率與基因型頻率的特點

          設A的基因頻率為p,a的基因頻率為q,則p+q=1。

          雄配子

          雌配子A(p)a(q)

          A(p)AA(p2)Aa(pq)

          a(q)Aa(pq)aa(q2)

          即AA%=p2,Aa%=2pq,aa%=q2。

          ③實例:若已知AA的基因型頻率為m,則A的基因頻率為m。

          【規(guī)律方法】伴X染色體遺傳基因頻率的計算

          若基因(假設為A與a)位于X染色體上,Y染色體上沒有其等位基因,計算基因頻率時,只需考慮X染色體,不考慮Y染色體的數(shù)量,若N表示基因頻率,則計算公式如下:

          NXA=2NXAXA+NXAXa+NXAY2(NXAXA+NXAXa+NXaXa)+(NXaY+NXAY)

          NXa=2NXaXa+NXAXa+NXaY2(NXaXa+NXAXA+NXAXa)+(NXaY+NXAY)

          [對點演練]

          1.下列關于基因頻率和生物進化的說法正確的是()

          A.生物只要發(fā)生進化,基因頻率就會改變

          B.只有新物種形成時,才發(fā)生基因頻率的改變

          C.基因頻率的改變不一定引起生物的進化

          D.生物在進化的過程中不一定有基因頻率的改變

          解析:選A生物進化的實質(zhì)是基因頻率的改變。所以基因頻率改變生物就進化,基因頻率不改變生物就沒有進化。

          2.基因型為BB的個體占18%、基因型為Bb的個體占78%,基因B和b的基因頻率分別是()

          A.18%82%B.36%64%

          C.57%43%D.92%8%

          解析:選CB的基因頻率=18%+1/2×78%=57%,b的基因頻率=1-57%=43%。

          [共研探究]

          請根據(jù)圖示,結(jié)合教材相關內(nèi)容,回答下列問題:

          1.樺尺蠖種群中發(fā)生的可遺傳變異有突變(包括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和基因重組。

          2.在樹干變黑的環(huán)境下,淺色樺尺蠖易被天敵發(fā)現(xiàn)和捕食,ss的個體越來越少,SS和Ss的個體越來越多,決定黑狀的S基因的基因頻率越來越高,決定淺狀的s基因的基因頻率越來越低。發(fā)生上述變化的原因是環(huán)境變化了,即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3.對樺尺蠖種群來說,在自然選擇過程中直接受選擇的是表現(xiàn)型,因為天敵看到的是性狀,而不是控制性狀的基因。

          4.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都對種群遺傳組成產(chǎn)生影響,但影響角度不一樣。

          (1)基因突變產(chǎn)生新基因,豐富基因庫,改變基因頻率,從而影響種群的遺傳組成。

          (2)基因重組增加基因型的種類,以此來影響種群的遺傳組成。

          5.有人認為“發(fā)生在體細胞中的基因突變不能傳遞給后代,因此不能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這種說法不正確(填“正確”或“不正確”),因為發(fā)生在體細胞中的突變,可以通過無性繁殖的方法傳遞給后代,能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

          [總結(jié)升華]

          1.突變和基因重組產(chǎn)生進化的原材料

          (1)突變和基因重組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fā)生不定向的改變。

          (2)由于突變和基因重組都是隨機的、不定向的,因此它們只提供了生物進化的原材料,不能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3)變異的有利和有害是相對的,由生存環(huán)境決定。

          2.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方向的原理分析

          [對點演練]

          3.下列與生物進化相關的敘述,正確的是()

          A.進化總是由突變引起的

          B.如果沒有可遺傳的變異,生物就不可能進化

          C.變異個體總是適應環(huán)境的

          D.進化改變的是個體而不是群體

          解析:選B自然選擇、遷入、遷出等只要改變種群的基因頻率就能引起生物進化;變異是不定向的,并具有多害少利性,此處的“害”與“利”即指能否適應所生存的環(huán)境;生物進化中發(fā)生改變的是種群的基因頻率,單位是種群,故改變的是種群的特征,而非個體。

          4.腕足類動物海豆芽,從4億年前出現(xiàn)至今面貌基本沒變,又沒有滅絕,對此現(xiàn)象的合理解釋是()

          A.自然選擇對其不發(fā)生作用

          B.海豆芽在漫長的年代中基因頻率發(fā)生了較大變化

          C.海豆芽很少變異,適應性強

          D.海豆芽的生活環(huán)境基本沒有改變

          解析:選D自然選擇決定了生物進化的方向,該生物的“面貌基本沒變”,說明其生存環(huán)境基本沒變,基因頻率也基本沒變,所以性狀基本沒變。

          [共研探究]

          1.物種形成

          (1)判斷下列描述是否屬于同一個物種,并說明理由

          ①生活在同一區(qū)域的兩個種群不屬于同一物種,因為種群指生活在一定區(qū)域內(nèi)同種生物的總和,生活在同一區(qū)域的兩個種群屬于兩個物種。

          ②生活在不同區(qū)域的兩個種群不一定屬于同一物種。若兩個種群能在自然狀態(tài)下相互交配并產(chǎn)生可育后代,則屬于同一物種;否則不屬于同一物種。

          (2)物種形成的一般過程:種群――→地理隔離多個種群――→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基因庫出現(xiàn)差別――→逐代積累產(chǎn)生生殖隔離(物種形成)。

          2.隔離

          (1)圖中A屬于地理隔離,一旦發(fā)生某種地質(zhì)變化,兩個分開的種群重新相遇,可以再融合在一起。

          (2)圖中B屬于生殖隔離,一旦形成就保持物種間基因的不可交流性,從而保證了物種的相對穩(wěn)定。

          (3)產(chǎn)生生殖隔離的根本原因是種群基因庫的差異。

          (4)地理隔離和生殖隔離對種群影響的共同點是阻斷種群間的基因交流。

          (5)思考下列問題

          ①地理隔離一定能形成生殖隔離嗎?

          提示:不一定,當?shù)乩砀綦x時間足夠長,基因庫差異明顯時,才能形成生殖隔離。

          ②產(chǎn)生生殖隔離一定經(jīng)過漫長的地理隔離嗎?

          提示:不一定,如植物多倍體的形成,沒有經(jīng)過地理隔離,直接產(chǎn)生生殖隔離。

          [總結(jié)升華]

          1.地理隔離與生殖隔離的比較

          (1)區(qū)別

          地理隔離生殖隔離

          概念同一種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礙而被分成不同的種群,使得種群間不能發(fā)生基因交流的現(xiàn)象不同物種之間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產(chǎn)生可育的后代

          特點自然條件下不能進行基因交流,一定條件下可以進行基因交流不能發(fā)生基因交流

          舉例東北虎和華南虎馬和驢

          結(jié)果形成不同的亞種形成不同的物種

          (2)聯(lián)系:地理隔離是物種形成的量變階段,生殖隔離是物種形成的質(zhì)變階段;長期的地理隔離通常會形成生殖隔離,生殖隔離是物種形成的關鍵,是物種形成的最后階段。

          2.物種形成的方式

          (1)漸變式

          (2)爆發(fā)式

          爆發(fā)式物種形成是在一個較短時間內(nèi)完成的,主要起源于個體的染色體變異或遠緣雜交以及染色體加倍等,如普通六倍體小麥的形成。

          【易錯易混】

          (1)生物進化的實質(zhì)是基因頻率改變,這種改變可大可小,不一定會突破物種的界限。

          (2)生物進化不一定導致新物種的形成。

          [對點演練]

          5.隔離在物種形成中的作用是()

          A.導致種群基因頻率不斷改變

          B.阻止了種群間的基因交流

          C.決定了生物進化的方向

          D.導致不同種群出現(xiàn)不同的突變和基因重組

          解析:選B隔離阻止了種群間的基因交流,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6.下列關于物種形成的敘述,錯誤的是()

          A.經(jīng)過長期的地理隔離而達到生殖隔離是常見的物種形成方式

          B.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C.兩個同種.種群一旦產(chǎn)生生殖隔離就形成了新的物種

          D.基因頻率改變一定導致新物種形成

          解析:選D形成新物種的方式一般是由地理隔離導致生殖隔離;隔離是形成新物種的必要條件,而基因頻率的改變導致生物進化,但不一定導致新物種形成。

          [共研探究]

          1.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原因是蛋白質(zhì)多樣性,根本原因是基因多樣性。生物多樣性的形成是多種多樣的環(huán)境對生物不定向變異進行選擇的結(jié)果。

          2.生物多樣性三個層次的關系:基因多樣性是形成物種多樣性和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的基礎,物種多樣性和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影響基因多樣性。

          3.物種之間的共同進化有通過種間互助實現(xiàn)的,如某種蘭花和專門給它傳粉的蛾;也有通過種間斗爭實現(xiàn)的,如獵豹和斑馬。

          4.生物的共同進化不僅是生物與生物之間的相互影響,還包括生物與無機環(huán)境之間的相互影響。

          [總結(jié)升華]

          1.生物多樣性三個層次之間的聯(lián)系

          (1)基因多樣性:生物存在各種各樣的變異,并且變異是不定向的,進而出現(xiàn)了基因多樣性。

          (2)物種多樣性:基因的多樣性決定了蛋白質(zhì)的多樣性,基因多樣性是形成物種多樣性的根本原因,蛋白質(zhì)多樣性是形成物種多樣性的直接原因。

          (3)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生態(tài)系統(tǒng)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的環(huán)境共同組成的,所以物種的多樣性和無機環(huán)境的多樣性共同組成了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多樣性。

          2.生物多樣性的形成過程分析

          [對點演練]

          7.下列關于生物多樣性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生物多樣性包括基因多樣性、個體多樣性和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三個層次的內(nèi)容

          B.生物多樣性的形成是不同生物之間、生物與無機環(huán)境之間共同進化的結(jié)果

          C.物種的滅絕不利于生物多樣性的形成

          D.生物多樣性的形成是新物種形成的過程

          解析:選B生物多樣性包括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三個層次;物種的滅絕說明該生物不適應環(huán)境,被新物種代替;生物多樣性的形成是生物與生物、生物與環(huán)境共同進化的結(jié)果。

          1.下列有關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敘述,正確的是()

          A.突變和基因重組導致種群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改變

          B.只有出現(xiàn)了生殖隔離,才標志生物發(fā)生進化

          C.種群基因頻率改變一定導致生殖隔離

          D.通過漫長的共同進化過程,形成了多種多樣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解析:選D突變和基因重組產(chǎn)生進化的原材料;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種群的基因頻率會發(fā)生定向的改變,導致生物朝著一定的方向不斷進化;通過漫長的共同進化過程,地球上不僅出現(xiàn)了千姿百態(tài)的物種,也形成了多種多樣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2.下列有關生物進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A.母虎和雄獅交配產(chǎn)下了“獅虎獸”,說明了并不是所有物種間都存在生殖隔離現(xiàn)象

          B.在自然選擇過程中,黑色與灰色樺尺蠖發(fā)生了進化,表現(xiàn)為共同進化

          C.基因型為Dd的高莖豌豆逐代自交的過程中,純種高莖的基因型頻率在增加,表明豌豆正在進化

          D.被巨大河流分隔成兩個種群的Abert松鼠,兩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互不影響,而種群內(nèi)的基因頻率改變在世代間具有連續(xù)性

          解析:選D母虎和雄獅交配產(chǎn)下了“獅虎獸”,但“獅虎獸”沒有生殖能力,說明它們之間仍存在著生殖隔離;共同進化強調(diào)的是不同物種之間,黑色與灰色樺尺蠖屬于同一物種;種群發(fā)生進化的本質(zhì)是基因頻率發(fā)生改變,而不是基因型頻率發(fā)生改變。

          3.某生物興趣小組抽樣調(diào)查的200人中,各種基因型及其對應人數(shù)如表所示,則這200人中,Xb的基因頻率為()

          基因型XBXBXBXbXbXbXBYXbY

          人數(shù)781487030

          A.85%B.30%

          C.20%D.15%

          解析:選CXb基因頻率=Xb的基因數(shù)/全部等位基因數(shù)=(14+8×2+30)/(78×2+14×2+8×2+70+30)×100%=20%。

          4.在一個海島中,一種海龜中有的腳趾是連趾(ww),有的腳趾是分趾(Ww、WW),連趾便于劃水,游泳能力強,分趾游泳能力較弱。若開始時,w和W的基因頻率各為0.5,當島上食物不足時,連趾的海龜更容易從海中得到食物。若干萬年后,基因頻率變化為W為0.2,w為0.8。

          (1)該種群中所有海龜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稱為該種群的________,基因頻率變化后,從理論上計算,分趾海龜中雜合子占整個種群的比例為________。

          (2)該種群中海龜有多種多樣的類型,其中可遺傳的變異來源于________________,但由于變異是不定向的,因此只是產(chǎn)生了進化的原材料,進化的方向是由________________決定的。

          (3)海龜是否發(fā)生了進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這種基因頻率的改變,是否產(chǎn)生了新的物種?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種群基因庫是指一個種群中全部個體所含有的全部基因。該海島中海龜?shù)幕蝾l率變化后,從理論上計算,分趾海龜中雜合子占整個種群的比例為2×0.2×0.8=32%。(2)海龜?shù)念愋陀泻芏喾N,但沒有新的基因產(chǎn)生,故其中可遺傳的變異來源于基因重組。但變異是不定向的,只是產(chǎn)生了進化的原材料,決定生物進化方向的是自然選擇。(3)(4)海龜?shù)姆N群基因頻率發(fā)生改變,可認為海龜發(fā)生了進化,但未與原物種個體產(chǎn)生生殖隔離,故并沒有形成新的物種。

          答案:(1)基因庫32%(2)基因重組自然選擇

          (3)發(fā)生了進化種群基因頻率發(fā)生了變化(4)沒有產(chǎn)生新的物種。只是種群基因頻率改變,并沒有產(chǎn)生生殖隔離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教案模板

          2022高考備考攻略

          高考資訊推薦

          高中生物

          更三高考為各位高中生整理了高中生物學習課件、高中生物學習提分 ... [進入專欄]

          報考信息

          動態(tài)簡章計劃錄取分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