騷體賦是屬于漢賦中的一類,由楚辭發(fā)展而來,主要特點有:1、句式上有重大突破。屈原創(chuàng)造了一種以六言為主,同時參雜五言、七言的長句句式。2、章法上有重大革新。騷體賦不再拘于古詩的章法。3、體制上有所擴展。詩篇大幅度增長,例如《離騷》長達372句、2469字。
漢代騷體賦大體經歷了三個發(fā)展階段:
首倡者是西漢初年的賈誼,他是漢代第一位卓有成就的賦作家,代表作有《吊屈原賦》《鵩鳥賦》,作品善于運用比興,情感節(jié)律與語言節(jié)律相與抑揚,還有著較為明顯的楚辭痕跡;抒情述志,情感濃郁,是賈誼辭作的主要特色,這一點與楚辭有明顯的繼承關系,且與有來的漢大賦有別。
武帝時代,騷體賦揉進了三、四言句式,淮南小山《招隱士》句式參差不齊,形象詭異,情景奇特,是其代表。
西漢中期以后,騷體賦逐漸定型,嚴忌的《哀時命》,東方朔的《七諫》,王褒的《九懷》等是典范之作。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