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岸》是冀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的第二課,出自泰戈爾之手,下面是語文網(wǎng)整理的對岸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作者簡介
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1861年—1941年),印度著名詩人、文學家、社會活動家、哲學家和印度民族主義者。1861年5月7日,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出生于印度加爾各答一個富有的貴族家庭。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他的詩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學的見解,泰戈爾的詩在印度享有史詩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飛鳥集》、《眼中沙》、《四個人》、《家庭與世界》、《園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詩篇》、《戈拉》、《文明的危機》等。
二、原文
我渴望到河的對岸去。
在那邊,好些船只一行兒系在竹竿上;人們在早晨乘船渡過那邊去,肩上扛著犁頭,去耕耘他們的遠處的田;在那邊,牧人使他們鳴叫著的牛涉水到河旁的牧場去;黃昏的時候,他們都回家了,只留下豺狼在這長滿著野草的島上哀叫。
媽媽,如果你不介意,我長大的時候,要做這渡船的船夫。
據(jù)說有好些古怪的池塘藏在這個高岸之后。
雨過去了,一群一群的野鴨飛到那里去。茂盛的蘆葦在岸邊四周生長,水鳥在那里生蛋。竹雞搖著跳舞的尾巴,將它們細小的足印印在潔凈的軟泥上;黃昏的時候,長草頂著白花,邀月光在長草的波浪上浮游。
媽媽,如果你不介意,我長大的時候,要做這渡船的船夫。
我要自此岸至彼岸,渡過來,渡過去,所有村中正在那兒沐浴的男孩女孩,都要詫異地望著我。
太陽升到中天,早晨變?yōu)檎缌?,我將跑到您那里去,說道:"媽媽,我餓了!"一天完了,影子俯伏在樹底下,我便要在黃昏中回家來。
我將永遠不像爸爸那樣,離開你到城里去做事。
媽媽,如果你不介意,我長大的時候,要做這渡船的船夫。
三、賞析
寫兒童心理,寫一種渴望與向往。
"我"想象中的"對岸",是恬美神奇的樂土。人們在那里耕耘、放牧,各種飛禽走獸在那里自由自在地棲息生長,連長草在月光下也呈現(xiàn)出異彩。在這令人神往的景象的描繪之中,寄寓著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故土的眷戀之情。
從《對岸》的語句中,也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泰戈爾對自然的摯愛和平民化的思想。如:"我渴望到河的對岸去","我長大的時候,要做這渡船的船夫"等等。至于母愛的主題,也是顯而易見的。
四、課后練習
1、本文作者( ) 是( ) (國別)作家、詩人、社會活動家,曾獲 獎,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 ) 、( ) 和詩集( ) 等。
2、注意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系在竹竿上( ) 豺狼( ) 野鶩( )
3、文中反復出現(xiàn)“媽媽,如果你不在意,我長大的時候,要做這渡船的船夫”這句話,對深化主旨有什么作用?
4、“所有村中正在那兒沐浴的男孩兒、女孩兒,都要詫異地望著我”,句中的“詫異”有什么作用?
5、⑴“對岸”是個什么樣的地方?⑵對對岸的描寫,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對岸知識點的全部內(nèi)容就是這些,預(yù)祝大家在新學期可以更好的學習。
【冀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對岸知識點】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