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的變遷
“床”,異體為“牀”。形聲字,從木,爿聲。“牀”的本義為坐臥的器具,也寫作“床”。
甲骨文“爿”是有牀腳、牀面的物體的象形,應(yīng)契刻之便豎書作“爿”,當(dāng)為“牀”的本字;后于“爿”旁加“木”,以明示其制作材料為木頭。
《說文》:“牀,安身之坐也。從木,爿聲。字亦作床。古閑居坐于牀,隱于幾,不垂足,夜則寢,晨興則斂枕簟。”
“床”字有多種釋義。
《康熙字典》對“床”字給出二義:“人所坐臥曰床”,“又井干曰床”。
《辭?!方忉?,“床”字有三義:“臥具也,古坐具亦曰床”;“井上圍欄”;床形物。
河南信陽長臺(tái)觀出土的戰(zhàn)國彩漆大床,是目前所見最早的床實(shí)物。
晉代著名畫家顧愷之的《女史箴圖》中所畫的床已和今天的床相近。
但是,古代的床往往“身兼數(shù)任”——可坐、可臥、可讀書、可就餐等。
唐代以后,桌椅出現(xiàn),床才由最初的多功能家具,慢慢變?yōu)榧兇獾乃P用具。
【床的變遷】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