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模式下選科成了必要的一步,不同的考生選擇的科目不同,可以報考的專業(yè)也不同,本文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南京師范大學在浙江招生專業(yè)的選科要求對照表,浙江考生如果想要報考南京師范大學,可以參考以下專業(yè)選科對照表數(shù)據(jù)。
序號 | 專業(yè)名稱 | 專業(yè)級別 | 學歷層次 | 選科要求 |
---|---|---|---|---|
1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 有碩士點的專業(yè) | 本科 | 物理 |
2 | 能源動力類 能源與動力工程,能源與環(huán)境系統(tǒng)工程 | 有碩士點的專業(yè) | 本科 | 物理或化學 |
3 | 美術學類(師范) 美術學,繪畫,中國畫 | -- | 本科 | 無科目要求 |
4 | 應用心理學 | 有碩士點的專業(yè),有博士點的專業(yè) | 本科 | 無科目要求 |
5 | 生物科學類 生物科學,生物技術 | 國家級特色專業(yè),有碩士點的專業(yè),有博士點的專業(yè) | 本科 | 物理或化學或生物 |
6 | 地理科學類 自然地理與資源環(huán)境,人文地理與城鄉(xiāng)規(guī)劃,地理信息科學 | 國家級特色專業(yè),有碩士點的專業(yè),有博士點的專業(yè) | 本科 | 物理或化學或地理 |
7 | 物理學 | 有碩士點的專業(yè),有博士點的專業(yè) | 本科 | 物理 |
8 | 數(shù)學類 數(shù)學與應用數(shù)學,信息與計算科學 | 國家級特色專業(yè),有碩士點的專業(yè),有博士點的專業(yè) | 本科 | 物理 |
9 | 外國語言文學類 英語,俄語,德語,法語,意大利語,日語,西班牙語,朝鮮語 | 有碩士點的專業(yè),有博士點的專業(yè) | 本科 | 無科目要求 |
10 | 中國語言文學類 漢語言文學,古典文獻學,秘書學 | 有博士點的專業(yè) | 本科 | 無科目要求 |
11 | 體育學類 體育教育,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 | -- | 本科 | 無科目要求 |
12 | 教育技術學(師范) | 國家級特色專業(yè),有碩士點的專業(yè),有博士點的專業(yè) | 本科 | 物理或化學或生物 |
13 | 國際經(jīng)濟與貿(mào)易 | 有碩士點的專業(yè) | 本科 | 無科目要求 |
14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有碩士點的專業(yè) | 本科 | 物理 |
15 | 播音與主持藝術 | -- | 本科 | 無科目要求 |
序號 | 專業(yè)名稱 | 專業(yè)級別 | 學歷層次 | 選科要求 |
---|---|---|---|---|
16 | 廣播電視編導 | -- | 本科 | 無科目要求 |
17 | 舞蹈學(師范) | -- | 本科 | 無科目要求 |
18 | 音樂學(師范) | -- | 本科 | 無科目要求 |
19 | 行政管理 | 有碩士點的專業(yè) | 本科 | 無科目要求 |
20 | 歷史學(師范) | 有碩士點的專業(yè),有博士點的專業(yè) | 本科 | 歷史或地理 |
21 | 設計學類 視覺傳達設計,環(huán)境設計,產(chǎn)品設計 | -- | 本科 | 無科目要求 |
22 | 思想政治教育(師范) | -- | 本科 | 政治 |
23 | 教育學類(師范) 學前教育,小學教育,教育學 | -- | 本科 | 無科目要求 |
南京師范大學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和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學校的主源可追溯到1902年創(chuàng)辦的三江師范學堂,該學堂是中國高等師范教育的發(fā)祥地之一。后歷經(jīng)兩江優(yōu)級師范學堂、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國立東南大學、國立第四中山大學、江蘇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國立南京大學等時期;其另一源頭為1888年創(chuàng)辦的匯文書院,后發(fā)展為金陵大學,1951年與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曾稱金陵女子大學)合并,成立公立金陵大學。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diào)整,在原南京大學、公立金陵大學等有關院系的基礎上組建南京師范學院,校址設在原金陵女子大學校址。1984年改辦成南京師范大學。1996年進入國家“211工程”高校行列。2000年南京動力高等專科學校并入。2015年成為教育部與江蘇省共建高校。2017年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目前,學校正在著力建設“有國際影響的高水平大學”。
南京師范大學作為一所百年老校,名家大師輩出,文化底蘊深厚。李瑞清、江謙、柳詒徵、郭秉文、李叔同、張士一、陶行知、陳鶴琴、吳貽芳、孟憲承、楊賢江、徐悲鴻、高覺敷、羅家倫、潘玉良、張大千、唐圭璋、傅抱石、陳邦杰、陳洪、吳作人、李旭旦、孫望等諸多蜚聲海內(nèi)外的專家學者曾在此主政或執(zhí)教。目前更有一大批國內(nèi)外知名的專家學者在此潛心耕耘,著書立說,培育后學。經(jīng)過一代又一代南師人薪火相繼、身教言傳,歷史性地生成了“嚴謹樸實”的學術品格,育就了“以人為本”的厚生傳統(tǒng),砥礪出“團結奮進”的拼搏意識,塑造了“追求卓越”的創(chuàng)新精神。學校以“正德厚生、篤學敏行”為校訓,形成了“嚴謹、樸實、奮發(fā)、奉獻”的優(yōu)良校風。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