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在其中矣的前兩句話是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在句中“其”是指“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這句話意思是廣博學習并且堅定自己的志向,懇切地提出問題,多思考當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其中了。
仁在其中矣的出處這句話出自《論語·子張篇》。
原文:
子夏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譯文:
子夏說:“雖然只是小小的技藝,但也必然有可觀的內(nèi)容;如果進一步拿它來貫穿遠大的目標,恐怕是行不通的,所以君子不肯在小技巧上去用心。”
子夏說:“每天學到一些過去所不知道的東西,每月都不能忘記已經(jīng)學會的東西,這就可以叫做好學了?!?/p>
子夏說:“博覽群書廣泛學習而已記得牢固,就與切身有關(guān)的問題提出疑問并且去思考,仁就在其中了。”
這一章子夏提出博學、篤志、切問、近思四項,都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言行一致的自我修養(yǎng)的方法。篤志有多種的講法,根據(jù)朱熹朱夫子的說法,就是堅守自己的志趣。楊伯峻先生有一個《論語譯注》,也是講這個意思,志于學,他堅守志向,學而不厭。切問而近思,切就是急切的、懇切的來請問師友,遇到疑難的地方,就人問,求確義。
近思是自己所學的要細細思維里面的義理,要去細思、慎思,仁就在其中了。所以博學、篤志、切問、近思,當然后面還要加上一個篤行,這跟《中庸》里面講到的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一樣,能夠這么做,仁就在其中了。
《論語》介紹《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xiàn)了孔子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jīng)》《尚書》《禮記》《易經(jīng)》《春秋》并稱“四書五經(jīng)”。通行本《論語》共二十篇。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