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論語·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薄昂投煌钡囊馑际牵汉湍赖叵嗵帲浑S便附和,指君子在人際交往中能夠與他人保持一種和諧友善的關系,但在對具體問題的看法上卻不必茍同于對方。
和而不同出自于哪里出自《論語·子路》,是孔子所言。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p>
和:于事物來說是“多樣性的統(tǒng)一”。而對于人來說,“和”是和于觀點與意見,是觀點與意見的多樣性統(tǒng)一。
同:同質事物的絕對同一,即把相同的事物疊加起來。
譯文:
孔子說:“君子在人際交往中能夠與他人保持一種和諧友善的關系,但在對具體問題的看法上卻不必茍同于對方。小人習慣于在對問題的看法上迎合別人的心理、附和別人的言論,但在內(nèi)心深處卻并不抱有一種和諧友善的態(tài)度。”
何晏《論語集解》對這句話的解釋是:“君子心和然其所見各異,故曰不同;小人所嗜好者同,然各爭利,故曰不和。”
理解: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本涌梢耘c他周圍的人保持和諧融洽的關系,但他對待任何事情都必須經(jīng)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從不愿人云亦云,盲目附和;但小人則沒有自己獨立的見解,只求與別人一致,不講求原則,與別人卻不能保持融洽的關系,這是在處事為人方面。
其實,幾乎在所有的問題上,都能體現(xiàn)出“和而不同”和“同而不和”的區(qū)別。“和而不同”顯示出孔子思想的深刻哲理和高度智慧。
簡單來說,“和而不同”指的是和諧的共生關系,就是我們的身體由血、肉、骨頭等構成的一個整體,是1+1大于2的關系;“同而不和”是簡單的相加關系,水加上水還是水,1+1還是1,沒有提高和促進的因素在里面。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