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對不同的年齡有不同的解釋,但很多同學(xué)仍然分不清這些稱謂之間的區(qū)別,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古代年齡稱謂的相關(guān)內(nèi)容,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古代年齡稱謂高考???/strong>【襁褓】襁指背負(fù)嬰兒用的寬帶,褓指包裹嬰兒的被子。古代泛指1歲以下幼童。
舉例:寅以菽漿代乳乳之,得不死,在襁褓未嘗啼。(宋·無名氏《李師師外傳》)
【孩提】指兩三歲的兒童。
舉例: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孟子·盡心上》)
【齠齔tiáo chèn 】指兒童換牙時,七八歲。
舉例:未逾齠齔,已議論天下事。(北周·庾信《周上柱國齊王憲神道碑》)
【垂髫】古時兒童不束發(fā),頭發(fā)下垂,因以“垂髫”指兒童。
舉例: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陶淵明《桃花源記》)
【總角】古時少兒男未冠,女未笄時的發(fā)型。頭發(fā)梳成兩個發(fā)髻,如頭頂兩角。后代稱兒童時代。
舉例:總角之宴,言笑晏晏。(《詩經(jīng)·氓》)
【豆蔻】指女子十三四歲。
舉例: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杜牧《贈別》)
【及笄】笄,發(fā)簪。古代女子年滿十五歲而束發(fā)加笄,表示成年。后世遂稱女子適婚年齡為“及笄”。
舉例: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湯顯祖《牡丹亭》)
【束發(fā)】成童的年齡,15至20歲。
舉例:余自束發(fā)讀書軒中。(《項脊軒志》)
【弱冠】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表示已經(jīng)成人,但體還未壯,所以稱做弱冠,后泛指男子二十。
舉例: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送東陽馬生序》)
【而立之年】古代男子三十歲。語出《論語》:“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不惑之年】古代男子四十歲。
【知命之年】古代男子五十歲。
【花甲】即一甲子。由天干、地支組合,每一干支代表一年,六十年為一循環(huán)。因干支名號錯綜參互,故稱花甲子。后稱年滿六十為花甲。古代六十歲亦可稱“耳順之年”。
【耆qí艾】年壽高。古稱六十歲為耆,五十歲為艾。
舉例:耆艾而信,可以為師。(《荀子·致士》)
【古稀】七十歲。出處: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杜甫《曲江》)
【杖朝之年】八十歲。出處: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鄉(xiāng),七十杖于國,八十杖于朝。(《禮記·王制》)
【耄耋】八九十歲,泛指老年男性。
舉例:耄耋皆得以壽終,恩澤廣及草木昆蟲。(《對酒歌》)
【期頤之年】一百歲。出處:百年曰期、頤。(《禮記·曲禮上》 )
小題檢查:
1.(16天津卷)下列各句所涉及的年齡,由小到大排列正確的一項是( )
①余自束發(fā)讀書軒中
②豆蔻梢頭二月初
③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
④年近知命,位止方州
⑤行行向不惑,淹留遂無成
A.③①②④⑤ B.③②①⑤④
C.②④③①⑤ D.②①③⑤④
2.乾隆皇帝在一次宴會上,指著一位老者,出了上聯(lián):“花甲重逢,增加三七歲月?!奔o(jì)曉嵐靈機(jī)一動對出下聯(lián):“古稀雙慶,更多一度春秋?!?/p>
問:這位老人多少歲呢?( )
A.140歲 B.141歲
C.121歲 D.123歲
【答案】1.D 2.B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guān)于年齡稱謂的相關(guān)內(nèi)容,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哦!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