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集中了天下的利益和勢。有道行的人主持,可以得到較大的安定,較大的繁榮,從而成為福祉的源泉。無道行的人主持,卻帶來大的危險(xiǎn),大的拖累,有君王的地位還不如沒有;一旦政被推翻,即使想當(dāng)一個普通老百姓也做不到了。齊湣王、宋獻(xiàn)王便是如此。
該句出處及原文出自:《荀子·王霸》
原文:國者,天下之制利用也;人主者,天下之利勢也。得道以持之,則大安也,大榮也,積美之源也。不得道以持之,則大危也,大累也,有之不如無之,及其綦也,索為匹夫不可得也,齊湣、宋獻(xiàn)是也。
《荀子·王霸》《荀子·王霸》本篇談?wù)撝螄?,與《富國》最后部分相銜接。作者在這一段文字中指出,以道治國則大安、大榮。治國的方法有三:義、信、謀,三者的作用各不相同,只有以義治國才能征服天下。義即禮義,也就是道。
治國是極為重大的事,一定要認(rèn)真選擇立國之道和治國之人,特別是后者。任用積禮義之君子則王,任用謀之人則亡。對國君來說,他自身之能力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能不能求得一位賢相,這關(guān)系到國家的強(qiáng)弱和榮辱。本文強(qiáng)調(diào)治國得人的重要。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