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是東晉時期的人,是當時赫赫有名的大書法家,我們在課本上學到的《蘭亭集》就是出自王羲之之手,只不過可惜的是真跡早已經(jīng)流失,王羲之的書法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至今仍舊有非常大的影響。
王羲之出生于兩晉時期的名門望族,家族在當時地位非常的高,王羲之的祖父是西晉的尚書郎,父親任淮南太守,也是支持朝廷東渡的人之一。
王羲之七歲開始學書,先后從師于出身書法世家的衛(wèi)夫人和叔父王廙 ,以后又博覽了秦漢篆隸淳古樸茂的精品,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冶于一爐,創(chuàng)作出“天質(zhì)自然,豐神蓋代”的行書作品,被后人譽為“書圣”。
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于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傳說王羲之七歲的時候就開始練習書法,當時在王羲之的家門口有一個水池,他每次練完書法都會在這個水池中洗毛筆,二十年的時間里沒有中斷過,后來大家發(fā)現(xiàn)他把已經(jīng)門前原本清澈的水池都洗成了黑色,可見當時王羲之非常的用功。
王羲之的妻子郗璿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書法家,郗璿擅長草書,其書法卓絕古勁,現(xiàn)在流傳的《災禍貼》書寫深沉而穩(wěn)重,下筆流利順暢,豐茂宏麗,但是夫妻二人之間的結(jié)合,才更是讓大家津津樂道。
王羲之的伯父王導是東晉的丞相,和郗璿的父親郗鑒同朝為官又是摯友,當時郗鑒一心想要給女兒找一個好的夫婿,聽說王家的子弟很多,而且各個英俊瀟灑、才華橫溢,于是想要從王家中為女兒挑一門好的親事。
于是郗鑒就派人先去查看了一番,當時的王家子弟知道這件事情之后,都仔細打扮了一番,但是王羲之對此并不在意,于是下人查看完之后,回去告訴郗鑒,只有一個青年在東邊的床上露出肚皮看書,好像漠不關(guān)心似的。
郗鑒聽完之后非常的高興,連忙說:這就是我要的好女婿,于是郗鑒來到王府,見王羲之豁達文雅、才貌雙全,當場就下了聘禮,擇為快婿,所以我們經(jīng)常說的成語“東床快婿”,說的就是王羲之。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