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理”意思是合于一定的倫理道德的行事準則。指講求儒家經義的學問。稱宋以來之理學為義理之學。文辭相關。猶道理。
“義理”引證詳解1、合于一定的倫理道德的行事準則。
①《韓非子·難言》:“故度量雖正,未必聽也;義理雖全,未必用也?!?/p>
②漢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順逆》:“故動眾興師,必應義理,出則祠兵,入則振旅,以閑習之?!?/p>
③《魏書·崔浩傳》:“作者祭法,次序五宗,蒸嘗之禮,豐儉之節(jié),義理可觀?!?/p>
2、指講求儒家經義的學問。
①《漢書·劉歆傳》:“及歆治《左氏》,引傳文以解經,轉相發(fā)明,由是章句義理備焉?!?/p>
②三國魏王肅《<孔子家語>序》:“自肅成童,始志于學,而學鄭氏學矣。然尋文責實,考其上下,義理不安,違錯者多,是以奪而易之?!?/p>
③《北史·隱逸傳·徐則》:“先生履德養(yǎng)空,宗玄齊物,深曉義理,頗味法門。悅性沖玄,恬神虛白,飡松餌術,棲息煙霞。”
3、稱宋以來之理學為義理之學。
①宋張載《經學理窟·義理》:“有急求義理復不得,於閑暇有時得。”
②《二程遺書》卷十八:“或讀書講明義理;或記古今人物,別其是非;或應事即物而處其當,皆窮理也?!?/p>
③清章學誠《文史通義·浙東學術》:“儒者欲尊德性而空言義理以為功,此 宋 學之所以見譏于大雅也?!?/p>
4、文辭相關
①晉葛洪《抱樸子·鈞世》:“今詩與古詩,俱有義理,而盈於差美。方之於士,并有德行,而一人偏長藝文,不可謂一例也?!?/p>
②宋歐陽修《歸田錄》卷一:“舉子輕薄為文,不求義理,惟以敏速相夸。”
5、猶道理
①宋 蘇軾《與章子厚書》:“追思所犯,真無義理?!?/p>
①《水滸傳》第三六回:“ 趙 家那廝是個刁徒,如今暴得做個都頭,知道甚么義理?”
③郭沫若《雞之歸去來》:“那H老板娘是講義理的人?!?/p>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