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guó)一共有36位國(guó)君,從秦非子到秦始皇稱(chēng)帝,下面是歷代國(guó)君的稱(chēng)號(hào)及姓名一覽表,一起來(lái)看吧!
秦國(guó)歷代國(guó)君及姓名廟號(hào) | 姓名 | 在位時(shí)間 |
秦非子 | 在位40余年 | |
秦侯 | ||
秦公伯 | 在位3年 | |
秦仲 | 贏仲 | 在位23年 |
秦莊公 | 嬴也 | 在位44年 |
秦襄公 | 嬴開(kāi) | 在位12年 |
秦文公 | 在位50年 | |
秦靜公(諍公) | ||
秦憲公秦寧公 | 嬴立 | 在位12年 |
秦出子 | 在位6年 | |
秦武公 | 在位20年 | |
秦德公 | 在位2年 | |
秦宣公 | 在位12年 | |
秦成公 | 在位4年 | |
秦穆公 | 嬴任好 | 在位39年 |
秦康公 | 嬴罃(英) | 在位12年 |
秦共公 | 嬴和 | 在位5年 |
秦桓公 | 嬴榮 | 在位27年 |
秦景公 | 嬴石 | 在位40年 |
秦哀公 | 在位36年 | |
秦夷公 | ||
秦惠公 | 在位10年 | |
秦悼公 | 在位14年 | |
秦厲共公 | 贏利 | 在位34年 |
秦躁公 | 在位14年 | |
秦懷公 | 在位4年 | |
秦靈公 | 嬴肅 | 在位10年 |
秦簡(jiǎn)公 | 嬴悼子 | 在位15年 |
秦惠公 | 在位13年 | |
秦出公 | 嬴出子 | 在位2年 |
秦獻(xiàn)公 | 嬴師隰 | 在位23年 |
秦孝公 | 嬴渠梁 | 在位24年 |
秦惠文王 | 嬴駟 | 在位27年 |
秦武王 | 嬴蕩 | 在位4年 |
秦昭襄王 | 嬴稷(則) | 在位56年 |
秦孝文王 | 嬴柱 | 在位1年 |
秦莊襄王 | 嬴異人,又名子楚 | 在位3年 |
秦王 | 嬴政 |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770年(秦襄公八年):周平王東遷,史稱(chēng)東周。秦受封為諸侯,始立國(guó)。
公元前762年(秦文公四年):遷至汧、渭之會(huì),筑城邑。
公元前753年(文公十三年):初設(shè)史官記事。
公元前750年(文公十六年):伐戎,地至岐。
公元前714年(憲公二年):徙平陽(yáng),伐蕩社。
公元前703年(出公元年):大庶長(zhǎng)弗忌等立出子。
公元前688年(武公十年):伐邽冀戎,初建縣。
公元前678年(武公二十年):武公死,用六十六人殉葬。
公元前677年(德公元年):徙都于雍。
公元前672年(宣公四年);與晉大戰(zhàn)河陽(yáng),獲勝。
公元前663年(成公元年):粱伯、芮伯朝秦。
公元前659年(穆公元年):伐茅津戎,獲勝。
公元前655年(穆公五年):伐晉,戰(zhàn)河曲。
公元前651年(穆公九年):送晉公子夷吾歸國(guó),晉許秦河西八城。
公元前650年(穆公十年):晉背約,不給秦河西之地。
公元前647年(穆公十三年):晉發(fā)生災(zāi)荒.向秦借糧,秦興“泛舟之役”。
公元前646年(穆公十四年):秦發(fā)生災(zāi)荒,向晉借糧,晉拒絕。
公元前645年(穆公十五年);與晉戰(zhàn)于韓.虜晉惠公.晉獻(xiàn)河西之地。
公元前644年(穆公十六年):在河?xùn)|置官司。
公元前640年(穆公二十年):滅梁、芮。
公元前638年(穆公二十二年):遷陸渾之戎于伊川。
公元前637年(穆公二十三年):迎晉國(guó)公子重耳于楚。
公元前636年(穆公二十四年);送晉公于重耳歸晉,立為晉文公。
公元前630年(穆公三十年):秦助晉攻鄭,后秦單獨(dú)撤兵。
公元前628年(穆公三十二年):秦發(fā)兵越晉攻鄭.
公元前627年(穆公三十三年),秦攻鄭未成,滅滑,晉于殽大敗秦軍,虜秦三將。
公元前625年(穆公三十五年):秦伐晉,戰(zhàn)彭衙,不利,歸。
公元前624年(穆公三十六年),秦伐晉大勝,取王官及鄗,封殽尸而還。
公元前623年(穆公三十七年):晉伐秦圍邧;秦伐西戎大勝,“開(kāi)地千里”,天子使召公賀以金鼓。
公元前622年(穆公三十八年):秦取鄀。
公元前621年(穆公三十九年):穆公卒,以一百七十七人為殉。
公元前620年(康公元年);秦送公子雍歸晉,晉敗秦師于令狐。
公元前619年(康公二年):秦伐晉,取武城。
公元前617年(康公四年):晉伐秦,取少梁。
公元前615年(康公六年):秦伐晉,取羈馬.并敗晉軍于河曲。
公元前608年(共公元年):晉侵宋,求成于秦,秦弗許。
公元前607年(共公二年):伐晉圍焦。
公元前601年(桓公三年):晉伐秦,殺秦諜。
公元前594年(桓公十年):秦伐晉,戰(zhàn)于輔次。
公元前593年(桓公十一年):與楚、宋、陳人盟于齊。
公元前582年(恒公二十二年):與白狄伐晉。
公元前580年(桓公二十四年):與晉夾河而盟,歸而背盟,與翟謀攻晉。
公元前578年(桓公二十六年);晉率各國(guó)兵伐秦.秦軍敗走,至于麻燧。
公元前564年(景公十三年):秦伐晉。
公元前563年(最公十四年):晉伐秦。
公元前562年(景公十五年):使庶長(zhǎng)鮑伐晉救鄭,敗晉于櫟。
公元前561年(景公十六年):與楚伐宋。
公元前559年(景公十八年):晉會(huì)請(qǐng)侯伐秦,敗秦師于棫林,
公元前550年(景公二十七年):至?xí)x會(huì)盟,旋即背盟。
公元前541年(景公三十六年),秦公子鍼逃至?xí)x,后又歸秦。
公元前506年(衰公三十一年):楚國(guó)申包胥至秦求兵伐吳。
公元前505年(哀公三十二年):秦發(fā)兵五百乘救楚,大敗吳師。
公元前476年(厲公一年);蜀人來(lái)賂。
公元前471年(厲公六年):楚人來(lái)賂。
公元前470年(厲公七年);義渠戎來(lái)賂,緜諸乞援。
公元前467年(厲公十年):庶長(zhǎng)將兵撥魏城。
公元前463年(厲公十四年);晉人、楚人來(lái)賂。
公元前461年(厲公十六年):伐西戎大荔.取王城。
公元前457年(厲公二十年):厲公率兵與緜諸戰(zhàn)。
公元前451年(厲公二十六年);左庶長(zhǎng)攻南鄭。
公元前444年(厲公三十三年):伐義渠,虜其王。
公元前441年(躁公二年):南鄭反。
公元前430年(躁公十三年):義渠戎攻秦,至渭南。
公元前425年(懷公四年):庶長(zhǎng)鼂與大臣圍懷公迫其自殺,立孫靈公。
公元前418年(靈公七年):與魏戰(zhàn)少梁。
公元前417年(靈公八年):修城于河頻。
公元前415年(靈公十年):城籍姑.補(bǔ)龐城。
公元前413年(簡(jiǎn)公二年);與魏戰(zhàn),敗于鄭下。
公元前412年(簡(jiǎn)公三年);魏圍秦繁龐。
公元前409年(簡(jiǎn)公六年):令吏初帶劍。塹洛,城重泉。魏伐秦,筑臨晉元里。
公元前408年(簡(jiǎn)公七年):初租禾。魏伐秦至鄭而還。
公元前401年(簡(jiǎn)公十四年):伐魏,至陽(yáng)狐。
公元前395年(惠公五年):伐緜諸。
公元前393年(惠公七年):魏敗秦于汪。
公元前391年(惠公九年):伐韓宜陽(yáng),取六邑。
公元前390年(惠公十年);與魏戰(zhàn)武城。
公元前389年(惠公十一年):攻魏之陰晉。
公元前387年(惠公十三年):伐蜀取南鄭。
公元前385年(出子二年);秦庶長(zhǎng)迎獻(xiàn)公于河西而立之。
公元前384年(獻(xiàn)公元年):止人殉。
公元前383年(獻(xiàn)公二年):徒都櫟陽(yáng)。
公元前378年(獻(xiàn)公七年):初行市。
公元前375年(獻(xiàn)公十年);設(shè)戶(hù)籍相伍。
公元前371年(獻(xiàn)公十四年):與趙戰(zhàn)高安,敗績(jī)。
公元前366年(獻(xiàn)公十九年):戰(zhàn)敗韓、魏于洛陽(yáng)。
公元前364年(獻(xiàn)公二十一年):勝魏于石門(mén)。
公元前363年(獻(xiàn)公二十二年):攻魏少粱。
公元前362年(獻(xiàn)公二十三年);勝魏,虜其將公孫痤。
公元前361年(孝公元年):韓、魏伐秦。商鞅入秦。秦伐魏、伐西戎,斬戎之獠王。公
公元前359年(孝公三年):用商鞅變法。
公元前358年(孝公四年):敗韓師于西山。
公元前356年(孝公六年):以商鞅為左庶長(zhǎng)。
公元前355年(孝公七年):與魏王會(huì)社平。
公元前354年(孝公八年):與魏戰(zhàn)元里。
公元前352年(孝公十年):以商鞅為大良造,將兵圍魏安邑。
公元前351年(孝公十一年):城商塞。商鞅圍魏固陽(yáng).降之。
公元前350年(孝公十二年):徙都咸陽(yáng)。初聚小邑為縣。開(kāi)阡陌。
公元前349年(孝公十三年);初在縣設(shè)秩史。
公元前348年(孝公十四年);初為賦。
公元前343年(孝公十九年):城武城。
公元前340年(孝公二十二年):商鞅伐魏.虜公于卬。鞅封于商。
公元前339年(孝公二十三年):與魏戰(zhàn)岸門(mén),虜魏錯(cuò)。
公元前338年(孝公二十四年):孝公卒。誅商鞅。
公元前337年(惠文王元年):楚、韓、趙、蜀朝秦。
公元前336年(惠文王二年):初行圓錢(qián)。
公元前335年(惠文王三年):攻取韓之宜陽(yáng)。
公元前333年(惠文王五年):犀首為大良造,張儀為客卿。
公元前332年(惠文王六年):魏獻(xiàn)陰晉,更名寧秦。
公元前331年(惠文王七年):義渠內(nèi)亂,庶長(zhǎng)操將兵定之。
公元前330年(惠文王八年):與魏戰(zhàn),虜龍賈,斬首八萬(wàn)。魏獻(xiàn)河西之地。
公元前329年(惠文王九年):伐魏渡河,取汾陰、皮氏,圍焦降之。
公元前328年(惠文王十年):始置丞相。張儀為相。魏獻(xiàn)上郡十五縣予秦。
公元前327年(惠文王十一年):義渠君稱(chēng)臣。更名少梁為夏陽(yáng)。歸還給魏焦、曲沃等地。
公元前326年(惠文王十二年):初臘。與楚、燕、齊、魏等參加趙肅侯葬儀。
公元前325年(惠文王十三年):惠王君稱(chēng)王。
公元前324年(惠文王更元元年):張儀率兵攻魏。
公元前323年(惠文王更元二年):張儀與齊、楚大臣相會(huì)于嚙桑。
公元前322年(惠文王更元三年):韓、魏太子來(lái)朝。張儀免相。
公元前319年(惠文王更元六年):攻取韓之鄢地。
公元前318年(惠文王更元七年):樂(lè)池為相。韓、趙、魏等五國(guó)攻秦,不勝而回。
公元前316年(惠文王更元九年):司馬錯(cuò)滅蜀。取趙中都、西陽(yáng)(安邑)。
公元前315年(惠文王更元十年):取韓之石章,敗趙將泥(一作英)。
公元前314年(惠文王更元十一年):攻義渠,得二十五城。
公元前313年(惠文王更元十二年):樗里疾攻趙,虜趙將趙莊,攻取藺。
公元前312年(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庶長(zhǎng)魏章?lián)舫诘り?yáng),虜其將屈□。又攻楚漢中,置漢中郡。楚攻秦兵至藍(lán)田。
公元前311年(惠文王更元十四年):伐楚取召陵。蜀相(陳)莊殺楚侯來(lái)降。樗里疾助魏伐衛(wèi)。
公元前310年(武王元年):與魏襄王會(huì)臨晉。伐義渠、丹、犁。誅蜀相莊。張儀至魏。
公元前309年(武王二年):樗里疾、甘茂為左右丞相。張儀死于魏。
公元前308年(武王三年):與韓襄王會(huì)臨晉外。甘茂、庶長(zhǎng)封伐宜陽(yáng)。
公元前307年(武王四年):始置將軍。魏冉為將軍。拔韓宜陽(yáng)。渡河在武遂筑城。魏太子來(lái)朝。八月,武王舉鼎絕臏死,族盂說(shuō)。
公元前306年(昭襄王元年):歸韓以武遂。
公元前305年(昭襄王二年):庶長(zhǎng)壯及大臣諸公子為逆皆誅。
公元前304年(昭襄王三年):與楚在黃棘會(huì)盟。王加冠。
公元前303年(昭襄王四年):攻韓之武遂,晉之蒲阪、晉陽(yáng)、封陵。齊、魏、韓共伐楚,秦救楚,三國(guó)引去。
公元前302年(昭襄王五年):魏襄王、太子?jì)肴肭爻?jiàn)。復(fù)與魏蒲阪。
公元前301年(昭襄王六年):蜀侯□反,司馬錯(cuò)定蜀。庶長(zhǎng)奐伐楚。涇陽(yáng)君質(zhì)于齊。
公元前300年(昭襄王七年):攻克楚新城,殺楚將景缺。樗里疾卒。
公元前299年(昭襄王八年):齊盂嘗君田文入秦為相。楚懷王被騙入秦。
公元前298年(昭襄王九年):盂嘗君歸齊。趙國(guó)樓緩為秦相。齊、韓、魏聯(lián)軍攻秦至函谷關(guān)。秦攻楚,大敗楚軍。
公元前297年(昭襄王十年):齊、韓、魏三國(guó)繼續(xù)攻秦。楚懷王還魏河外及封陵。
公元前295年(昭襄王十二年):免樓緩,用魏冉為相。予楚粟五萬(wàn)石。
公元前294年(昭襄王十三年):向壽伐韓取武始。左更白起攻新城。五大夫呂禮奔魏。
公元前293年(昭襄王十四年):白起大勝韓、魏聯(lián)軍于伊闕,拔五城,斬首二十四萬(wàn),虜魏將公孫喜。
公元前292年(昭襄王十五年):白起攻魏拔垣,復(fù)又放棄,攻韓。
公元前291年(昭襄王十六年):攻韓取宛,封公子市(涇陽(yáng)君)于宛,封公子悝(高陵君)于鄧。
公元前290年(昭襄王十七年):復(fù)占垣。
公元前289年(昭襄王十八年):伐魏取六十一城。魏獻(xiàn)河?xùn)|地四百里,韓獻(xiàn)武遂地二百里。
公元前288年(昭襄王十九年):十月,秦與齊同時(shí)稱(chēng)“帝”。后復(fù)去。
公元前287年(昭襄王二十年):李兌約趙、齊、楚、韓、魏五國(guó)攻秦,無(wú)功而散。
公元前286年(昭襄王二十一年):攻韓夏山,攻魏河內(nèi)。魏獻(xiàn)安邑。
公元前285年(昭襄王二十二年):與趙、楚會(huì)盟。蒙武率兵伐齊,得九城,設(shè)九縣。
公元前284年(昭襄王二十三年);秦與燕、趙、韓、魏攻齊。
公元前283年(昭襄王二十四年):攻齊勝,取陶。昭襄王與楚頃襄王相會(huì)。攻魏取林,軍逼大粱。
公元前282年(昭襄王二十五年):與韓、魏盟。
公元前281年(昭襄王二十六年):攻趙離石。
公元前280年(昭襄王二十七年):攻楚取黔中,楚獻(xiàn)漢北及上庸。攻趙,取代、光狼。
公元前279年(昭襄王二十八年):秦趙會(huì)盟澠池。白起率兵攻楚取鄢。
公元前278年(昭襄王二十九年):白起攻下楚安陸,拔楚都郢,焚夷陵,取竟陵,至洞庭。楚遷都于陳。
公元前277年(昭襄王三十年):攻楚黔中、巫郡。
公元前276年(昭襄王三十一年):楚奪回十五邑。秦攻取魏二城。公元前275年(昭襄王三十二年):攻魏,占啟封。
公元前274年(昭襄王三十三年):攻取魏蔡、中陽(yáng)等四城。
公元前273年(昭襄王三十四年):戰(zhàn)趙、魏于韓之華陽(yáng),趙、魏敗,秦占華陽(yáng)。魏獻(xiàn)南陽(yáng)。
公元前272年(昭襄王三十五年):初置南陽(yáng)郡。助楚、韓、魏伐燕。
公元前270年(昭襄王三十七年):客卿灶攻齊,取壽、剛,予穰侯。秦中更胡傷攻趙之閼與,趙將趙奢大破秦軍。
公元前268年(昭襄王三十九年):五大夫綰收取魏之懷。
公元前266年(昭襄王四十一年):秦攻魏邢丘。用范雎為相。
公元前265年(昭襄王四十二年):攻取趙三城及韓之少曲、高平。
公元前264年(昭襄王四十三年):白起攻韓之陘城。
公元前263年(昭襄王四十四年):攻太行之南陽(yáng),斷韓本土與上黨之路。
公元前262年(昭襄王四十五年):攻韓,取野王等十城。大戰(zhàn)趙長(zhǎng)平。
公元前261年(昭襄王四十六年):續(xù)戰(zhàn)長(zhǎng)平。攻取韓緱氏、綸。
公元前260年(昭襄王四十七年):大勝趙于長(zhǎng)平,白起坑降卒四十萬(wàn)。
公元前259年(昭襄王四十八年):取趙之武安、太原,并攻邯鄲。秦始皇嬴政生于邯鄲,初名趙政。
公元前258年(昭襄王四十九年):續(xù)攻邯鄲。任王稽為河?xùn)|守,鄭安平為將軍。
公元前257年(昭襄王五十年):魏、楚救趙。鄭安平降趙。白起罪遷陰密。
公元前256年(昭襄王五十一年):滅西周。周王赧卒,周嗣絕,
公元前255年(昭襄王五十二年):王稽、范雎死。
公元前254年(昭襄王五十三年):攻魏河?xùn)|。魏向東攻取秦之陶。
公元前250年(孝文王元年):昭襄王卒。十月,孝文王即位,:三日即卒。
公元前249年(莊襄王元年):呂不韋為相。滅東周。攻韓建三川郡。
公元前248年(莊襄王二年):攻魏高都、波,攻取榆次、新城等三十七城。
公元前247年(莊襄王三年):全占韓之上黨郡。平定晉陽(yáng)之亂,重建太原郡。信陵君會(huì)五國(guó)兵攻秦。五月,莊襄王卒。
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元年):秦王嬴政即位,年十三歲。尊呂不韋為仲父。
公元前245年(秦始皇二年):攻魏取卷。
公元前244年(秦始皇三年):蒙驁攻韓十三城,攻魏的疇、有詭。
公元前243年(秦始皇四年):蝗災(zāi),天下疫。行納粟千石,拜爵一級(jí)。
公元前242年(秦始皇五年):蒙騖攻魏之酸棗等二十城。建東郡。
公元前241年(秦始皇六年):攻魏取朝歌。將衛(wèi)君角遷到野王。趙、楚、魏、燕、韓五國(guó)攻秦至蕞。
公元前240年(秦始皇七年):攻取趙之龍、孤、慶都,魏之汲。
公元前239年(秦始皇八年):長(zhǎng)安君成蟜攻趙,后反叛;秦王派兵討伐,成蟜死。
公元前238年(秦始皇九年):秦王政行冠禮。嫪?dú)迸褋y,即平。攻魏首垣、蒲陽(yáng)、衍氏。
公元前237年(秦始皇十年):呂不韋免相。大索,逐客,李斯涑,止逐客。李斯用事。
公元前236年(秦始皇十一年):攻趙取閼與等九城。
公元前235年(秦始皇十二年):助魏攻楚。呂不韋自殺。
公元前234年(秦始皇十三年):攻趙平陽(yáng)、武城,殺趙將扈輒。
公元前233年(秦始皇十四年):趙將李牧大敗秦將桓齮于肥。韓非入秦,被逼自殺。
公元前232年(秦始皇十五年):攻趙,為李牧所敗。
公元前231年(秦始皇十六年);魏獻(xiàn)麗邑,韓獻(xiàn)南陽(yáng),秦派內(nèi)史騰為南陽(yáng)假守。
公元前230年(秦始皇十七年):內(nèi)史騰攻韓,俘韓王安,建立潁川郡。
公元前229年(秦始皇十八年):王翦、楊端和率兵攻邯鄲。
公元前228年(秦始皇十九年):大破趙軍,俘趙王遷,趙公于嘉逃代,自立為王。
公元前227年(秦始皇二十年):王翦、辛勝在易水西敗燕、代聯(lián)軍。燕太子丹派荊柯入秦刺秦王。
公元前226年(秦始皇二十一年):攻克燕都薊,迫燕殺太子丹。燕王喜遷都遼東。王賁攻楚。秦之新鄭叛。昌平君徙郢。
公元前225年(秦始皇二十二年):王賁攻大梁,決河水灌大粱城,魏王假出降。設(shè)右北平、漁陽(yáng)、遼西郡。
公元前224年(秦始皇二十三年):設(shè)上谷、廣陽(yáng)郡。李信、蒙武攻楚,為項(xiàng)燕所敗。
公元前223年(秦始皇二十四年):王翦攻楚大勝,攻入壽春,俘楚王。又攻江南,設(shè)會(huì)稽郡。
公元前222年(秦始皇二十五年):王賁攻遼東,俘燕王燕。又攻代,虜代王嘉。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王賁攻齊,俘齊王建。至此六國(guó)皆亡。秦帝國(guó)建立,嬴政稱(chēng)秦始皇帝。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mén)一鍵查
有疑問(wèn)就來(lái)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