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恥相師的恥釋義:羞愧,羞辱,出自師說。
勸學文言文知識整理一、通假字
1、傳道受業(yè)解惑(受通授,傳授)
2、或不焉,或師焉(不通否)
二、古今異義
1、古之學者必有師:(古)泛指求學的人;讀書人。(今)指有專門學問的人。
2、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古)特殊指示代詞所與介詞以結合,譯為㈠用來辦法(方式、工具、依據(jù)等);㈡的原因(或緣由)。(今)表因果關系的連詞。
3、無貴無賤,無長無少:(古)無論,不論。(今)沒有。
4、小學而大遺:(古)①小的方面;②一般指研究文字、訓詁、音韻的學問。(今)對兒童、少年實施初等教育的學校。
5、句讀之不知:(古)句子停頓的地方。(今)看字發(fā)出聲音。
6、今之眾人:(古)一般人、普通人。(今)許多的人。
7、吾從而師之:(古)跟隨。(今)連詞,表目的和結果。
8、師不必賢于弟子:(古)不一定。(今)不需要。
三、一詞多義
(1)師
1、古之學者必有師(名詞,老師)2、吾師道也(動詞,學習)
3、吾從而師之(意動用法,以為師)4、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動詞,從師)
5、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名詞,有專門技藝的人)6、十年春,齊師伐我(名詞,軍隊)(2)傳
1、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動詞,流傳)2、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動詞,傳授)
3、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名詞,古代解釋經(jīng)書的書)4、朔氣傳金柝(動詞,傳遞,傳送)5、舍相如廣成傳舍(名詞,客舍)
其
1、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代詞,表領屬關系,他(它)的,他(它)們的)
2、其聞道也亦先乎吾(代詞,他,他們)
3、其為惑也終不解矣(代詞,表遠指,那)
4、其皆出于此乎(副詞,表推測、估計語氣,大概,或許)
5、其可怪也歟(副詞,表反詰語氣,難道,真的)
6、傳其道解其惑者也(代詞,前指老師的;后指學生的)
7、其出人也遠矣(代詞,指圣人)
8、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詞,指聞道先乎吾的人)
(5)于
1、其皆出于此乎(介詞,表動作行為的處所,從)
2、拜送書于庭(介詞,表動作行為的處所,在)
3、學于余(恥學于師)(介詞,表動作行為的趨向,向)
4、于其身也(介詞,表動作行為的對象,對,對于)
5、師不必賢于弟子(介詞,表比較,比)
6、不拘于時(介詞,表被動,被)
(6)之
1、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助詞,的)2、擇師而教之(代詞,他)
3、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
4、句讀之不知(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5、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代詞,這類,這些)
6、輟耕之壟上(動詞,到,往)7、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代詞,他)
8、師道之不復,可知矣(結構助詞。取消獨立性)
9、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代詞,代六藝經(jīng)傳)10、君將哀而生之乎(代詞,我)
11、蚓無爪牙之利(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12、吾欲之南海(動詞,到、往)
四、詞類活用
1、其下圣人也亦遠矣(方位名詞作動詞,低于)2、而恥學于師(意動用法,以為恥)
3、小學而大遺(形容詞作名詞,小或大的方面)4、位卑則足羞(意動用法,以為羞)
5、吾從而師之(意動用法,以為師)6、吾師道也(名詞作動
五、文言句式
1、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賓語前置句)
2、不拘于時,學于余。(介賓短語后置句、被動句)
勸學賞析旨在奉勸青少年,珍惜光陰,珍惜青春,刻苦治學,有所作為。
從形式上看,《勸學》中的比喻靈巧多樣,運用自如。闡述觀點、論證道理,有的從正面設喻(“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有的從反面設喻(“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
有的單獨設喻,有的連續(xù)設喻;有的同類并列,有的.正反對照;有的只設喻而把道理隱含其中,有的先設喻再引出要說的道理。總之,鋪錦列繡,無所不用。所以文中用喻雖多,卻無板滯生硬的感覺,相反,隨著用比的連續(xù)轉換和充分展開,形成整齊而又富于變化的句式,使文章顯得錯落有致,生氣勃勃。
荀子的文章素有“諸子大成”的美稱,鋪陳揚厲,說理透辟;行文簡潔,精練有味;警句迭出,耐人咀嚼。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