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記述的是秦晉聯(lián)合攻打鄭國之前開展的一場外交斗爭,燭之武以一己之力,憑借對時局的洞若觀火和過人的辯才,終于使鄭國免于滅亡,其臨危不懼、解除國難的精神以及能言善辯的杰出外交才能,為人贊嘆。
燭之武退秦師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fàn)T之武見秦君,師必退?!惫珡闹?。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惫唬骸拔岵荒茉缬米?,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yuǎn),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jì)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鼻夭f,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
譯文
僖公三十年晉文公和秦穆公聯(lián)合圍攻鄭國,因為鄭國曾對晉文公無禮,并且從屬于晉的同時又從屬于楚。晉軍駐扎在函陵,秦軍駐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對鄭文公說:“國家危險了,假如派燭之武去見秦穆公,秦國的軍隊一定會撤退。”鄭文公同意了。燭之武推辭說:“我壯年的時候,尚且不如別人;現(xiàn)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為了。”鄭文公說:“我沒有及早重用您,現(xiàn)在由于情況危急因而求您,這是我的過錯。然而鄭國滅亡了,對您也不利??!”燭之武就答應(yīng)了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繩子將燭之武從城樓放下去,見到秦穆公,燭之武說:“秦、晉兩國圍攻鄭國,鄭國已經(jīng)知道要滅亡了。假如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怎敢冒昧地拿這件事情來麻煩您。然而越過別國把遠(yuǎn)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邑,您知道這是困難的,為什么要滅掉鄭國而給鄰國增加土地呢?鄰國的勢力雄厚了,您秦國的勢力也就相對削弱了。如果您放棄圍攻鄭國而把它當(dāng)作東方道路上招待過客的主人,出使的人來來往往,鄭國可以隨時供給他們?nèi)狈Φ臇|西,對您也沒有什么害處。而且您曾經(jīng)給予晉惠公恩惠,惠公曾經(jīng)答應(yīng)給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過黃河回國,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這是您所知道的。晉國,怎么會有滿足的時候呢?現(xiàn)在它已經(jīng)在東邊使鄭國成為它的邊境,又想要向西擴(kuò)大邊界。如果不使秦國土地虧損,它到哪里去奪取土地?削弱秦國對晉國有利,希望您還是多多考慮這件事!”秦伯非常高興,就與鄭國簽訂了盟約。派遣杞子、逢孫、楊孫戍守鄭國,秦伯就回國了。
晉大夫子犯請求出兵攻擊秦軍。晉文公說:“不行!如不是秦國國君的力量,就沒有我的今天。依靠別人的力量而又反過來損害他,這是不仁義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這是不明智的;用混亂相攻取代聯(lián)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我們還是回去吧!”晉軍也就離開了鄭國。
重點字詞
①燭之武:本名武,此處指燭地叫武的人。退:使撤退。
②晉侯:晉文公。秦伯:秦穆公。
③無禮于晉:指晉文公重耳作公子時流亡經(jīng)過鄭國,鄭文公不以禮相待之事。
④貳:對晉有二心,與楚親近。晉、楚城濮之戰(zhàn)時,鄭國曾派兵援助楚國。
⑤軍:駐扎。函陵:地名,在今河南新鄭北。
⑥氾(fán)南:水之南。
⑦佚之狐:鄭國大夫。鄭伯:鄭文公。
⑧縋(zhuì):系在繩子上放下去。
⑨鄙:邊疆,這里作動詞,意為開辟邊疆。越國以鄙遠(yuǎn):越過晉國把遠(yuǎn)離秦國的鄭國作為邊境。
⑩東道主:東方道路上招待客人的主人,后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行李:外交使節(jié)。
共:同“供”,供給。乏困:在食宿方面的不足。
賜:恩惠,指秦穆公幫助晉惠公回國繼位之事。
版:打土墻用的夾板,這里指防御工事。
厭:同“饜”,飽,滿足。
封:疆界,這里作動詞,以為疆界。
闕:通“缺”,損害。
說:同“悅”,喜悅。
杞子、逢孫、楊孫:都是秦國大夫。戍:防守。
子犯:狐偃,字子犯,是晉文公的舅父。
微:非,無。夫人:此人,指秦穆公。
敝(bì):動詞,害。
所與:同盟者。
知:通“智”,明智。
亂:分裂。整:聯(lián)合,團(tuán)結(jié)。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