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以下是小編查詢整理的杜甫詩三首原文及翻譯,一起來看看吧。
詩人簡介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漢族,河南鞏縣(今鞏義市)人。字子美,號少陵野老,一號杜陵野客、杜陵布衣,唐朝現(xiàn)實主義詩人,其著作以社會寫實著稱。生于中國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又被稱杜拾遺、杜工部、杜少陵、杜草堂。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雖在世時名聲并不顯赫,但在身后,杜甫的作品最終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作品集為《杜工部集》。他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
杜甫詩三首1、秋興八首(其一)
(唐)杜甫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譯文:
楓樹在深秋露水的侵蝕下逐漸凋零、殘傷,巫山和巫峽也籠罩在蕭瑟陰森的迷霧中。巫峽里面波浪滔天,空的烏云則像是要壓到地面上來似的,天地一片陰沉?;ㄩ_花落已兩載,看著盛開的花,想到兩年未曾回家,就不免傷心落淚。小船還系在岸邊,雖然我不能東歸,飄零在外的我,心卻長系故園。又在趕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搗制寒衣的砧聲一陣緊似一陣。
2、登高
(唐)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譯文:
風急天高猿猴啼叫顯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鳥兒在盤旋。無邊無際的樹木蕭蕭地飄下落葉,長江滾滾涌來奔騰不息。悲對秋景感慨萬里漂泊常年為客,一生當中疾病纏身今日獨上高臺。歷盡了艱難苦恨白發(fā)長滿了雙鬢,衰頹滿心偏又暫停了澆愁的酒杯。
3、詠懷古跡五首(其三)
(唐)杜甫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huán)佩空歸月夜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譯文:
千山萬嶺好像波濤奔赴荊門,王昭君生長的鄉(xiāng)村至今留存。從紫臺一去直通向塞外沙漠,荒郊上獨留的青墳對著黃昏。只依憑畫圖識別昭君的容顏,月夜里環(huán)佩叮當是昭君歸魂。千載琵琶一直彈奏胡地音調(diào),曲中抒發(fā)的分明的昭君怨恨。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