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名王詡、王禪,道號玄微子。他的名言有“故外親而內(nèi)疏者說內(nèi),內(nèi)親而外疏者說外。”、“因其疑以變之,因其見以然,因其說以要之,因其勢以成之,因其惡以權(quán)之,因其患以斥之?!钡?。
鬼谷子名言
1、故外親而內(nèi)疏者說內(nèi),內(nèi)親而外疏者說外。
2、因其疑以變之,因其見以然,因其說以要之,因其勢以成之,因其惡以權(quán)之,因其患以斥之。
3、計謀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結(jié);結(jié)而無隙者也。
4、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者也。故說人主者,必與之言奇;說人臣者,必與之言私。
5、其身內(nèi)、其言外者疏;其身外、其言深者危。無以人之所不欲,而強之于人;無以人之所不知,而教之于人。
6、人之有好也,學(xué)而順之;人之有惡也,避而諱之,故陰道而陽取之也。
7、故去之者從之,從之者乘之。
8、貌者不美,又不惡,故至情托焉。
9、可知者,可用也;不可知者,謀者所不用也。
10、故曰:“事貴制人,而不貴見制于人?!敝迫苏呶諜?quán)也,見制于人者制命也。
11、故圣人之道陰,愚人之道陽。智者事易,而不智者事難。
12、亡不可以為存,而危不可以為安,然而無為而貴智矣;智用于眾人之所不能知,用于眾人之所不能見。
13、既用見可,擇事而為之,所以自為也;見不可,擇事而為之,所以為人也。
14、先王之道陰,言有之曰:“天地之化,在高與深;圣人之道,在隱與匿。非獨忠、信、仁、義也,中正而已矣?!?/p>
15、同情而俱相親者,其俱成者也。
同欲而相疏者,其偏成者也;
同惡而相親者,其俱害者也;
同惡而相疏者,其偏害者也。
16、故相益則親,相損則疏,其數(shù)行也;
此所以察同異之分,其類一也。
17、變生事,事生謀、謀生計、計生議、議生說、
說生進、進生退、退生制,因以制于事。
18、夫仁人輕貨,不可誘以利,可使出費;
勇士輕難,不可懼以患,可使據(jù)危;
智者達于數(shù)、明于理,不可欺以誠,
可示以道理,可使立功;是三才也。
19、故愚者易蔽也,
不肖者易懼也,
貪者易誘也,
是因事而裁之。
故為強者,積于弱也;
為直者,積于曲;
有余者,積于不足也;此其道術(shù)行也。
20、圣人所以能成其事者有五:
有以陽德之者,
有以陰賊之者,
有以信誠之者,
有以蔽匿之者,
有以平素之者。
陽勵于一言,
陰勵于二言,
平素樞機以用四者,微而施之。
21、安、徐、正、靜,其柔節(jié)先定。
善予而不爭,虛心平意,以待傾。右主位。
22、目貴明,耳貴聰,心貴智。
以天下之目視者,則無不見;
以天下之耳聽者,則無不聞;
以天下之心慮者,則無不知。
輻輳并進,則明不可塞。
右主明。
23、聽之術(shù)曰:“勿望而許之,勿望而拒之?!?/p>
許之則防守,拒之則閉塞。
高山仰之可極,深淵度之可測。
神明之位術(shù),正靜其莫之極歟!右主聽。
24、用賞貴信,用刑貴必。刑賞信必,驗于耳目之所見聞。
其所不見聞?wù)?,莫不暗化矣。誠暢于天下神明,
而況奸者干君?右主賞。
25、一曰天之,二曰地之,三曰人之。
四方、上下、左右、前后,熒惑之處安在?
右主問。
26、心為九竅之治,君為五官之長。
為善者君與之賞,為非者君與之罰。
君因其所以來,因而與之,則不勞。
圣人用之,故能掌之。
因之循理,固能久長。右主因。
27、人主不可不周;人主不周,則群臣生亂。
寂乎其無常也,內(nèi)外不通,安知所開?
開閉不善,不見原也。右主周。
28、一曰長目,二曰飛耳,三曰樹明。
千里之外,隱微之中,是謂“洞”。
天下奸,莫不暗變更。右主參。
29、循名而為,按實而定,
名實相生,反相為情。
名實當(dāng)則治,不當(dāng)則亂。
30、說者,說之也;說之者,資之也。
飾言者,假之也;假之者,益損也。
應(yīng)對者,利辭也;利辭者,輕論也。
成義者,明之也;明之者,符驗也。
難言者,卻論也;卻論者,釣幾也。
31、佞言者,諂而于忠;諛言者,博而于智;
平言者,決而于勇;戚言者,權(quán)而于言;
靜言者,反而于勝。先意承欲者,諂也;
繁稱文辭者,博也;策選進謀者,權(quán)也。
縱舍不疑者,決也;先分不足而窒非者,反也。
32、故曰“辭言五,曰病、曰恐、曰憂、曰怒、曰喜?!?/p>
病者,感衰氣而不神也;恐者,腸絕而無主也;
憂者,閉塞而不泄也;怒者,妄動而不治也;
喜者,宣散而無要也。利則行之。
33、故與智者言,依于博;與博者言;依于辨,
與辨者言,依于要;與貴者言,依于勢;
與富者言,依于豪;與貧者言,依于利;
與賤者言,依于謙;與勇者言,依于敢;
與愚者言,依于銳。此其術(shù)也,而人常反之。
34、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權(quán),而揣諸侯之情。
量權(quán)不審,不知強弱輕重之稱;
揣情不審,不知隱匿變化之動靜。
何謂量權(quán)?曰:“度于大小,謀于眾寡。
稱貨財有無之?dāng)?shù),料人民多少、饒乏,有余不足幾何?
辨地形之險易孰利、孰害?謀慮孰長、孰短?
君臣之親疏,孰賢、孰不肖?與賓客之知睿孰少、孰多?
觀天時之禍福孰吉、孰兇?諸侯之親孰用、孰不用?
百姓之心去就變化,孰安、孰危?孰好、孰憎?
反側(cè)孰便、孰知?”
35、揣情者,必以其甚喜之時,往而極其欲也,其有欲也,不能隱其情;必以其甚懼之時,往而極其惡也,其有惡也,不能隱其情,情欲必知其變。感動而不知其變者,乃且錯其人勿與語,而更問所親,知其所安。
36、古之善背向者,乃協(xié)四海、包諸侯,
忤合天地而化轉(zhuǎn)之,然后以之求合。
37、故伊尹五就湯、五就桀,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湯。
呂尚三就文王、三入殷朝,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文王。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